李輝
【摘要】高職教育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提高學生就業能力,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但是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著背離學生的就業導向、阻礙學生就業能力提高等諸多問題,本文就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以就業為導向,改革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實用能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給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職 公共英語 就業導向 改革
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根本目標,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該以就業為導向,適應用人單位不斷變化的人才需求,致力于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在用人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保障就業率的穩步提高。但是目前部分高職院校還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課堂傳授、輕技能實踐的思想還沒有根除,導致高職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毫無專業特色,沒有體現職業教育所強調的實踐應用要求,這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表現的最為突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該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改革也創新,這是擺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圍繞社會崗位需求,改革英語教學內容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必須關注英語的職業性與實用性,即根據社會崗位的要求,培養學生擁有勝任崗位工作的英語能力。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必須圍繞社會及市場的需求改革與更新英語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可以包括應聘求職、職場溝通、企業文化以及個人職業規劃和發展等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語言的再輸出,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水平。針對高職英語傳統教材只是按聽、說、讀、寫、譯的模式進行教材編排與內容選擇的特點,只是強調語言的習得而與實踐工作聯系不緊密甚至相脫節的問題,學校可以與企業合作開發行業英語教材,確定行業英語教學內容,在對行業進行調查了解的基礎上,結合未來行業的發展,與行業一線工作人員一起開發適合不同專業與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教材,以培養學生實用能力主線,突出職業特點,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以學生為主體,改革英語教學方法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教師要根據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英語學習能力不高等特點,改革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探索,增強學習信心。由于部分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沒有把握英語學習方法,他們往往會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與厭倦情緒,對于枯燥乏味的灌輸式教學特別反感。因此,教師要采取富有趣味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增強學生探究動力。如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豐富英語教學資源,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選擇有效的英語教學資源,激發學生思維,挖掘學生學習潛能。教師可以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如可以利用語言實驗室、談判室、演講廳等場所,為學生創設語言交流的環境和平臺。在教學中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專題研討法、案例教學法等,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互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杜絕“灌輸式”“注入式”僵化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課堂活力,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三、根據高職學生專業特點,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培養學生能夠勝任崗位工作的英語能力,需要對所學專業的英語資料能夠達到熟練閱讀與正確翻譯的水平。而目前部分高職院校不同專業的學生使用統一的教材進行教學,這是極不科學的。教師要針對不同專業的特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對于部分內容進行增刪,使公共英語課與學生的所學專業有機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例如,對于交通旅游專業和航空專業的學生,應該著重進行聽說能力的培養;對于機電維修專業學生,他們未來職業會接觸到很多產品說明書、維修指南、技術指導等英語書面內容,對他們應該偏重于閱讀與翻譯能力的培養。
四、以就業為導向,實施多元化的能力考評方式
一是要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變原來的結終性考評,轉變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與考評。改革傳統評價中以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的高低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最終評價的方式,轉變為對學生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其中包括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聽說交流能力、讀寫翻譯水平、學習態度、知識更新能力等方面,作為考評的重點內容。對這些內容考評后,可以用分數的形式進行記錄,結合期中、期末成績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性的考評。二是實施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考評方式。英語口語能力是高職學生就業的重要技能,也是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就業英語運用能力提出的重要要求,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可以通過改革,將考試分為筆試與口試兩種形式,也可以將平日的測驗與期中考試設置為口語考試,形式應該靈活多樣,例如運用朗讀、對話、情景表現、口語翻譯等多種形式。三是實行英語等級證書與職業英語技能證書的“雙證制”,高等學校對英語能力的等級考試,是一種普遍的考評方式,在認可等級評書的基礎上,如果學生根據個人的情趣及專業特點,在所學專業領域中取得相應的具備職業英語技能的證書,也可以作為同等英語能力的證明。
總之,高職英語教學應該緊密結合學生專業特點,根據社會與市場的需求,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改革與創新。圍繞社會的需求,對目前高職英語教學內容與專業相脫節的問題進行改革;根據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等特點,改革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根據高職學生專業特點,著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要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不僅重視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更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梁裔斌,白景永.以行業標準為導向的高職英語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