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榮
【摘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就是英語,不論是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博士生考試也都會有這門科目,可見這門科目的重要性,高中英語也是如此,成為三大主科之一。傳統的教學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學習起來明顯吃力。伴隨新課程改革的推出,新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情境教學法就是這一改革的產物。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法,使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英語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關鍵詞】新課改 情景教學 英語教學
引言
對于目前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全球化發展,要想在世界的舞臺有一席之地,站穩腳跟,與外國的交流和信息互換必不可少,這也就是必須學好外語的原因。英語作為全球范圍內外語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理所當然也列入了我國的學習科目中來。英語學習中最為關鍵的便是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就是正確學習方法的傳播者。而情境教學法就是其中重要的方法,本文就是針對情境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討論。
一、情境教學法的概念
情境教學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的創設學習情境,采用新方法,生動的情感故事,具有生動情節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詮釋教材內容,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情境教學也可從不同方面引入,例如一段視頻,一段音樂,一個具有感情色彩的小故事,一篇詩歌的朗誦等方面都可加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英語的情景教學法是以高中學習的總體目標,教材內容為基礎,教師在英語課程教授時,不應忽視這兩方面的重要性。
二、情境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目前,全國各個地區中小城市英語課程的學習,都被應試教育考試的成績所影響,因此教師的教授方法,以及學生學習的目地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導致課堂氛圍是沉悶的,沒有活力的,學生的學習也是缺乏興趣的。高中時期的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中心的特點。情境教學法的學習方法是教師通過不同的課程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也符合了情境教學法所倡導的,即在愉快的的氛圍中學習。例如,教師在課堂主要內容交講授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段與課程相關的音樂、視頻等形式,進行課程的導入,讓學生產生興趣。
2.英語語感的培養。英語學習的目的應該為良好的溝通,并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為基礎。而實際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都是在筆桿子上下功夫,閱讀寫作等題目都做的很好,但是交流上會出現一定的問題。我國現今的高中英語教學中,課堂上的語言環境并不充足,課后學生的課業學習眾多,也無法顧及到英語語感的培養。而情境教學法,由于英語課堂上英語對話的練習的增加,英語語感就會隨之提高起來。例如,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一篇文章的導入,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自行創作出一段對話,并把對話內容和其他同學一起朗讀或者背誦出來,這對英語語感的練習是有效的方法。
3.創設學習情境。教師應在課程開始之前,應思考本節課程的學習的重難點都包括哪些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的接受能達到哪種程度,都要對此有一定的預期。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對這些的接受程度,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出問題,也要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要讓學生通過合適的方法尋求解決辦法。解決方法也可有很多種,學生可以通過在詞典等英語學習的相關教材上自己尋找答案;教師也可以讓小組形式,幾個人共同商量問題答案。學生通過經常性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會對這種學習方法有了成就感,學習興趣會增強,對英語學習有了一定的把握能力,就會喜歡上英語學習。
三、情境教學法的反思
情景教學法的提出為學生在高中英語課程的學習有了指導性的意義,給英語教學法提供了依托作用,它還拓寬了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得英語課堂的教學氛圍有了顯著性的提高。情景教學法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并不是對英語課程的所有方面的學習都適用的,教師應該靈活使用,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相結合,讓學生在更多方面參與到英語課堂的學習,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的是情境教學法的概念、情境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反思這幾方面做了簡要分析。希望教師在英語教學對情景教學法運用時,要合理的、有針對性的運用,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范圍中學習到更多的英語知識以及學習方法。由于作者能力有限,本文敘述內容多有不足,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夠為高中英語的學習提出更多的建議和意見。
參考文獻:
[1]黃琳,楊緒兵.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6,(31):282-283+294.
[2]何桂芳.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及反思[J].英語教師,2015,(19):42-49.
[3]徐士偉.情境教學法在職高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為例[J].品牌(下半月),2015,(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