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月
【摘要】新課標倡導學生體驗、實踐、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小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英語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英語知識,更好讓學生掌握在特定情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夠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筆者通過對中國古代孔子游學教學的了解,嘗試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戶外“游學英語”教學活動,讓小學生通過游歷各個教材中的主題地點,激發學習興趣,學習英語知識,在體驗與實踐交流中習得語言技能,進而培養口語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 游學英語 戶外教學
兩千多年前,孔子率領學生游歷各諸侯國,首開游學教學圣風。如今,許多中國學生游學國外,在英語環境的語言浸入下,學會英語。結合古今游學意義,筆者的“游學英語”,顧名思義,既游且學,是通過學生在游歷身邊特定場所的過程中,主動進行體驗式英語學習,這也是一種增長英語知識、培養語言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的課堂外的實踐體驗教學活動。自從小學開設英語課以來,一線的英語教師就不斷地在新課標的引領下,不斷創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如何讓學生愛上英語、學好英語一直是老師們積極研究與探索的話題。長期以來,小學英語課堂上的創新教學法確實為英語學習增添了不少樂趣。興趣是學習之母,結合小學生愛玩、好勝、愛表現、喜新鮮的年齡特征,筆者通過不定期帶領學生走進與教材相應的主題實地進行“游學英語”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并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開展“真實口語交際”。
一、基于英語教材特點,整合“游學英語”地點資源
要開展“游學英語”實踐活動,我們必須要事前聯系好活動場所。現在的學校,尤其是小學學校一般周圍都是各種場所,比如:衣服店、肯德基店、水果店、公園等等。這與當前新版的英語PEP教材中許多主題地點不謀而合。當然每個學校周邊環境都不一樣,選定“游學英語”的場所也不會全然相同。開展“游學英語”活動,并不是提倡教材中的每個主題地點都要游歷,根據PEP新版教材特點,我們要選取與主題相應并可操作的地點,比如我們的教材有動物園、水果、農場、食物、家庭等,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并聯系學校附近的動物園、農場、肯德基店、學生家里等等。這樣才能使“游學英語”行之有效,并恰到好處地輔助小學生英語教學工作。
二、基于學生年齡特征,開展“游學英語”快樂體驗
小學生天生愛玩、好勝、愛表現、喜新鮮。開展“游學英語”體驗對他們而言真是新鮮又好玩的事情,于是都積極想要參與其中。只要學生有興趣、有積極性,那英語教師便有了可以下達參與“游學英語”活動的約定或制度。比如,要大膽開口說英語、要全程用英語交流、要課堂內外一起認真學習、要回課堂進行“游學英語”展示匯報等等。學生對于老師的“游學英語制度”幾乎都是“百依百順”。事實上,一開始,筆者在試驗過程前期,也不是全班性開展的,而是告知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大膽表達、交流,學習成績也優異的學生將有機會參與“戶外游學英語活動”,大約每班每學期開展了2次左右的小組游學英語活動,通過游學英語后的學生在班里的游學敘述,許多學生和許多家長也了解了該活動,許多家長表示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這樣的體驗式英語學習機會,學生更是像要“春游”了般的激情。正是基于學生這般積極性和他們的年齡特征,筆者才開始了全班性的“游學英語”體驗學習。
那么到底如何設計一節戶外“游學英語”活動課呢?我以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Unit4 At the farm)為例,介紹一下“游學英語”的教學模式:
(一)活動前,做好單元整體設計
1.告知學生本單元有戶外游學英語活動;
2.聯系戶外游學場地:學農基地負責人;
3.設本單元的第一課時和第五課時為戶外游學課時。
(二)活動前,制定單元游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本單元有關農場蔬菜、家禽類單詞,以及相關的對話或敘述句子;
2.使學生通過實地交流與學習,激發學習內驅力,培養合作能力;
3.使學生通過游學英語活動,基于“想了解”、“想聊天”等“信息差”主動積極產生口語交流,并在交流中鍛煉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從而更加激發求知欲,意識到只有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口語交流。
(三)活動時,確保游學活動安全
1.聯系家委會成員,每次游學活動輪流參與,確保活動的安全性;
2.取得學校領導的支持,直接由學校出面邀請場地負責人幫助與保護;
3.活動出發前進行安全教育,若學生無法做到,以后便取消活動。
(四)活動中,安排游學教學步驟
1.老師和家長一起徒步走到游學英語場所——學農基地,時間15分鐘;
2.教師在提前了解場所之后,作為一名英語導游式的開始游學英語教育活動,家長跟隨,學生看見真實事物,開啟交流模式:Whats this?/Whats that?/How cute!/I like them very much!/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當然,教師也是隨身帶著單詞卡片的,一邊看實物、一邊讀單詞、一邊讓學生聽與讀,英語之聲融入大自然,真是美哉!
3.回學校后,接下來的三個課時學生會在課堂上認真學習教材內容,等到第五課時,教師再帶學生去農場基地,開展以“課文對話”為模型的課本劇表演或者改編版的劇本表演,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英語知識,并提供學生很好的實地交流平臺。
三、基于信息技術軟件,啟動“游學英語”多元評價
對于“游學英語”的評價,我們不改變原有的考試制度,會設好玩的“微評價”。在這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里,我們可以運用便捷的信息技術,對學生的“游學英語”進行特別的多元評價。“微信”成了我評價的主要工具。作為如今人人會用的微信軟件,我們可以把它當成很好的交流、展示和評價的載體。筆者通過即時拍攝“游學英語”的活動現場照片和視頻,第一時間發送到家長微信交流群里,讓家長了解“游學英語”活動的同時,也能了解自己孩子在學英語方面的特別能力和存在問題:有的孩子雖然經常發錯音,但是老師夸她膽子大、聲音響;有的孩子交流自如,就是聲音小一點;有的孩子從一開始不愛開口到后來的主動開口……這一切都能通過視頻讓家長了如指掌,并適當在家指導。教師也不吝評價,積極尋找孩子在英語學習上的任何優點,及時通過微信點評。微信還可以讓老師為孩子們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微課指導,也可以為個別孩子的問題進行私下補課引導。微信功能讓孩子在線揚其長處,改其短處,真正實現隨時“因材施教”!另外,通過微信開展的評價不僅可以針對性、多元化,還可以增大評價的寬度,開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點評和教師聯評等等。有了活力四射的評價平臺,更加促進了有效的、精彩的“游學英語”體驗活動。除了微信中的多元評價,英語話劇表演和情景匯報課作為展示式的評價,也能通過微信平臺或微信公眾號向外界進行推送與分享。
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游學英語”活動和評價中,在家長、學校和其他社會人士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把日常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與有效的戶外“游學英語”教學模式結合起來,使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開口說英語的自信與動力,從而促進其形成積極的英語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其英語綜合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靜.論小學英語教學環境的創設[J].英語教學.2009.6.
[2]龔雅琴.淺談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靈活性[D].寧波: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2011.
[3]姜軍.英語情境教學的理論依據及其方法[J].科教文匯.2009. 2.
[4]Depthsky.微信,平臺化夢想[J].EB/OL.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