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文

摘 要:在“身心并重”的幼兒健康觀下,晨間鍛煉活動越來越受到重視。基于實際,追根溯源分析幼兒園晨間鍛煉的現狀,看到了“入園錯時”“場地擁擠”“器械單一”“指導隨意”等問題。針對問題,從家長入手,確保鍛煉時間;分區規劃,有序利用場地;創意玩法,鍛煉器械增趣;有效互動,激起鍛煉潛能四個維度歸納提煉了入園時間、活動場地、體育器械、教學策略四大優化措施,從而提升晨間鍛煉的效率,進而提升辦園質量。
關鍵詞:優化;幼兒園晨間鍛煉;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兒健康觀,并將幼兒健康放在了五大領域的首位,指出:“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晨間鍛煉是幼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也是幼兒每日兩小時戶外活動(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日之計在于晨”,晨間鍛煉活動的有效組織不僅能給幼兒的一天帶來歡樂的情緒,而且有助于提高幼兒運動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因此,我們應重視每個晨間的黃金時間,科學、合理、有效地組織晨間鍛煉活動,使幼兒擁有健康、強壯的體質和陽光、開朗、活潑的性格。然而,在對我園晨間鍛煉活動的觀察與調查中,還是存在諸多不合理現象。
一、追根溯源析現狀
問題1:入園錯時,鍛煉時間不集中
我園地處城鄉交界處,幼兒園附近工廠較多,大量新居民子女涌入我園。新居民子女占入園幼兒的3%,這些孩子的家長由于上班時間較早,都會很早就把孩子送來幼兒園。而本地幼兒家長保護溺愛現象過度,冬天怕凍著,夏天怕曬著,入園時間則較晚。尤其是冬季,很多幼兒都沒能參加早鍛煉,動作發展較落后。如此一來,入園錯時,造成幼兒參加晨間鍛煉的時間不集中,最早的和最晚的差別很大。這也就意味著有的孩子鍛煉的時間相當充分,而有的孩子鍛煉的時間非常短,所以客觀上直接導致孩子們能力的差異,給幼兒園晨間鍛煉的質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我園每年都會接受兩次“海寧市國民體質測試之幼兒體質測試”,每次測試結果顯示幼兒的各項動作發展比較不均衡,這與入園時間差異性大是密不可分的。
問題2:場地擁擠,鍛煉缺乏有序性
在場地利用上,老師們總會有一種貪圖簡單的思想,往往喜歡在空曠塑膠場地上鍛煉。由于幼兒園的活動場地有限,兩個大型玩具和兩塊塑膠地上是孩子們的最愛,常常是三個班幼兒混在一起玩,約300平方的場地往往顯得人滿為患,相當擁擠,生均活動場地明顯不夠,遠遠達不到鍛煉的真正效果。而一些水泥場地、走廊等,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如果要開展早鍛煉的話需要進行精心策劃與布置,所以選擇在此活動的人員較少,場地使用比較無序與混亂,也導致晨間鍛煉的質量下降。
問題3:器械單一,鍛煉缺少趣味性
幼兒園每年都會增加一些體育器械,加入的新器械往往是孩子們最熱衷于鍛煉的。但是器械的折舊率、自然破損率也比較高,導致一些器械減少,無法滿足一些人數較多的班級。還有的班級較長時間內只選擇一種器械,教師往往會挑選該器械最常用的一種功能來組織鍛煉,單一的活動內容、單一的活動要求,缺少更新、缺少創意,孩子自然慢慢地失去了對晨間活動應有的興趣和主動性,逐漸產生了厭倦。
問題4:指導隨意,鍛煉缺失互動性
在指導幼兒鍛煉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方法也是有很大的差異性的。有的教師指導細致,方法到位,所以學生鍛煉的效果就會好;而有的教師指導時目的性不夠明確,隨意性很大,出現了幼兒拿著活動材料互相追逐打鬧,有的拿著器具看別人鍛煉,有的則較頻繁地更換活動材料等,導致晨間鍛煉活動流于形式。老師的指導方式單一,觀察不夠細致,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所以孩子們鍛煉的效果會流于形式,這也阻礙了早鍛煉效果的提升。
二、運籌帷幄巧優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要確保幼兒每日2小時戶外活動和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同時指出:“要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動來吸引幼兒。”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整體性、綜合性、自然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
(一)從家長入手,確保鍛煉時間
幼兒園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幼兒入園時間的差異性較大。而幼兒入園時間的決定權在家長手中。要讓家長了解晨間鍛煉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自身困難,讓孩子能有機會參加晨間鍛煉,這是我們找到的根本解決方法之一。于是,從家長入手,組織學習宣講、活動感受,在時間上先行保證孩子有參與晨間鍛煉的機會。
1.思想優化兩步走
第一步自主學習。我們首先向全園家長分發“晨間鍛煉開展的多種好處”等宣傳資料,在各班的家園聯系欄里張貼相關學習資料,讓家長們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學習。然而自主學習的效果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的家長工作比較繁忙的,沒時間看或者看了沒執行,也有的家長根本沒把宣傳資料當一回事,隨手一扔就完事了,還有的家長不能理解。所以我們采用第二步進行補充。
第二步集體學習。我們要求各班在家長會上進行集體學習,集體學習的方式各班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自定。如有的班級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有的班級以“關鍵問題你說我也說”的方式進行等,這些方法的使用都是為了引起家長對于早鍛煉的重視,當然最重要的是讓每位家長明確我園進行晨間鍛煉的時間段,讓他們盡量在適當的時間送孩子入園,確保孩子能參加早鍛煉。
2.行動優化出實效
俗話說:“一等二等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理想與規劃很重要,但付諸行動更重要。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我們有了思想上的重視后,馬上進行行為的跟進,利用家長開放日活動,各班向每位家長展示自己的晨間鍛煉活動,讓家長們近距離看到自家孩子的發展情況以及了解孩子之間的差異性,從而明確晨間鍛煉其實也是課,也是應該讓孩子參與的。例如:我們中班的一個爸爸當看到整個班級就自己的兒子不會交替拍球時,臉漲得通紅,整個開放日活動情緒低落、一言不發,原來這個爸爸每天晚上打牌,早上起不來,自己的兒子也跟著晚起,每天入園時已經是早操之后了,兒子參加晨間鍛煉的次數是個位數,此次活動后,他每天早早地送孩子入園,讓自己的孩子積極參與晨間鍛煉。
此外,班主任們還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各種類型活動,如大班開展了“今天你鍛煉了嗎”“我要和你比一比”等小競賽活動,激發每個幼兒參與晨間鍛煉活動的欲望。
(二)分區規劃,有序利用場地
場地的合理利用是晨間鍛煉活動的有效保證,為了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減少因場地因素帶來的弊端,我們的優化從兩個方面入手:
1.按質分區劃分
我園戶外活動場地比較小,有三類不同地質的場地:水泥地、塑膠地、長廊花崗巖等。我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根據場地的地質特點,本著突出場地的主要鍛煉價值,對園舍進行總體布局,全面規劃,將園內場地科學劃分為七大區域:行走區、平衡區、鉆爬區、投擲區、跑區、跳區、球區等。
2.循環有序使用
為了解決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場地使用沖突,我們進行全園統籌規劃,制定了《幼兒園晨間早鍛煉活動周安排表》,如,第七周安排(見下表)
從周一到周五,每個班老師根據場地安排,選取相應器械,在指定的活動區有序地開展晨間鍛煉活動,七大區域每班輪流進行,且互不干擾,有效利用了每一塊場地、每一個區域,提高了各類活動場地的使用頻率,發展了幼兒的不同動作技能。
(三)創意玩法,鍛煉器械增趣
體育器械是幼兒園開展晨間鍛煉活動的重要因素,器械可以引發幼兒進行體育運動的愿望與構想,并產生相應的行為。我們的老師精心設計、巧妙運用,充分利用各種體育器械進行晨間鍛煉活動。
1.一物多玩顯魅力
為了發揮體育器械的多種功能,我們要求教師積極探索器械的一物多玩。在晨間活動展示時,我們要求每個班的兩位老師同時選擇一個自制體育器械進行活動,例如,在大三班的晨間活動中,兩位老師都選擇了繩球作為活動器材,其中姚老師采用了“投擲”的方法鍛煉幼兒,而張老師采用了“擊球”的方法鍛煉幼兒。在一物多玩中,孩子們的合作精神、集體意識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發展,而教師在游戲活動中,不斷地總結、創造與設計出自制器械的多種玩法,有效地激發了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2.自制器械展創意
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級選送兩件作品。老師們紛紛開動腦筋,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出既富有童趣又能夠鍛煉身體的各種體育器械。一些在常人眼里一文不值的廢物到了她們手里卻變成了“寶貝”——鞋盒成了小班幼兒的“大鞋”,廢舊奶粉罐變成了滾筒,易拉罐組成了拉力器,用各種經編布做成的跳跳墊等等。這些器械雖然使用生活中簡便易得的材料制作,但既富趣味又蘊涵著多元的教育價值,體現了老師們的創意與智慧。
3.舊物新玩亮智慧
每一種器械都有其自身的功能與特點,特別是對于一些常見器械,如圈、球、墊子、繩等,其實都是可以創造性地開發出新的玩法。活動中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各自開發三種舊物的新玩法,讓一些受冷落的舊物重新散發魅力。例如,中班組開發了一些舊墊子的玩法,可將墊子壘高疊放,玩出各種翻爬、跳的動作;相疊交叉,形成山坡狀,提高墊上運動的難度……不同的玩法發展了不同的動作和能力。
4.游戲插入秀風采
在晨間活動中,民間體育游戲往往被忽視。我們全體教師分頭行動,采用拜訪爺爺奶奶輩的家長,收集素材并加以適當改編,整理成冊。一些具有質樸、詼諧、活潑特點的民間體育游戲成為我園晨間活動的新內容,如:搖船、丟手絹等。我們還針對不同的季節推出不同的活動,如:在冬天,“軋壁腳”“腳尖腳跟跳”等,在夏天,“兩人三足”“搖小船”“炒黃豆”等是較理想的選擇;在民間游戲中,幼兒盡情表現自我,自主性、創造性、積極性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還促進了幼兒的伙伴關系,更利于培養幼兒合作精神。
(四)有效互動,激起鍛煉潛能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我們教師所熟知的,雖然略顯絕對,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一個道理:每個學生都有潛能,并且潛能是巨大的。所以,教學策略的有效利用是保證活動的關鍵因素。
1.靈活組織促興趣
一般情況下晨間鍛煉我們都會采用自由活動與集體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那么如何保持陸續來園的幼兒在整個活動中的興趣,從而使幼兒活動完整,幼兒心情愉悅?我們是這樣做的:活動的前半段時間為自由活動,后半段時間老師組織集體競賽性活動。這樣安排就可彌補幼兒來園時的參差不齊,而且在自由活動時間里教師可更多地關注個別幼兒,因為在自由活動的時間是進行個別教育的好時期,很容易捕捉到幼兒對活動不感興趣的原因。在活動的后半部分安排集體比賽型的活動,有一種體育活動的濃厚氛圍,提高每個孩子的活動積極性。
2.師幼互動巧指導
幼兒園晨間鍛煉活動也是為了完成一定的體育教育目標,所以需要教師的指導參與。在晨間鍛煉活動中,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指導方法,針對活動的不同環節,對不同幼兒采用不同的指導方式,使每個幼兒在原來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
(1)啟發式指導
當孩子在活動中遇到不會正確使用活動器材,教師在活動中以點撥啟發的方式進行個別指導,如:在新投放材料時需要啟發指導。
(2)參與式指導
在一些有角色需要的活動中,教師以游戲中的角色參與融入孩子的活動中,充分了解孩子的學習發展需要,在參與過程中及時指導,如:“采蘑菇”中,孩子們扮演小兔,老師扮演兔媽媽及時激勵孩子。
(3)示范式指導
在新授動作中,當孩子對基本的動作技能缺乏正確的掌握,這時需要教師作示范動作或讓孩子指導孩子。
(4)發現式指導
教師在晨間鍛煉中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仔細觀察每個孩子的活動情況,及時發現孩子的困難,給予幫助和及時的指導。
3.適當介入顯自主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主體,老師是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主體,幼兒則是以自身的主動活動獲得發展的主體。我們應努力發揮教師與幼兒雙主體的教育功能,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構建有效的師幼互動,使幼兒最大限度地得到發展,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
(1)滿懷熱情
在活動開展前,我們都應把自己的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點,以飽滿的精神、良好的情緒出現在孩子面前,穿上適合運動的服裝,動作做到有力、到位,以玩伴的身份與他們一起玩,用自己的活力和情緒感染和帶動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
(2)時刻關注
在活動中我們都能深深地感到,能否對幼兒的行為給予關注是師幼互動得以進行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幼兒產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條件。如,在“擊球賽”的活動中,當一部分幼兒已經掌握動作要領后,教師如果這時還是讓全班幼兒做同樣的練習,那么已會的幼兒就會漸漸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必須特別關注這一部分幼兒,如讓他們做小老師,進行同伴互助,教教其他小朋友等等。
總之,通過優化入園時間、優化活動場地、優化體育器械、優化教學策略,晨間鍛煉已有明顯的變化:活動器械豐富了,如新開發了廢舊材料之——“工業廢品”“農用品”“生活用品”等;活動內容多樣了,如:新增了“民間游戲活動”;教師指導目的性增強了,教師不斷修正教學觀、改進教學方法、積累正面經驗;幼兒鍛煉積極性增強了,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有了較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嵐.讓孩子動起來:幼兒園體育活動全課程[M].農村讀物出版社,2010-09.
[2]鄭藝.運動 快樂 健康:幼兒快樂運動教學探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