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平


摘要: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的藥理分析及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93.33%)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73.3%),各項指標的改善情況好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一定的差異P<0.05,統計學意義顯著。結論 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具有較大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瑞舒伐他汀;動脈粥樣硬化;臨床價值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血管內有脂肪、血栓、結締組織和碳酸鈣沉積,發病年齡是40歲左右,主要的臨床癥狀有動脈管壁增厚或者變硬,沒有彈性和管腔變小等,該病的主要累及部位在主動脈、冠狀動脈和腦動脈等,直接導致管腔閉塞,管壁破裂出血,給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1]。為此,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對照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62~88歲,平均年齡(76.5±6.3)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6±0.8)年;觀察組,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59~89歲,平均年齡(75.4±5.3)歲,病程2~4年,平均病程(3.2±0.9)年。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比較無明顯的差異(P>0.05),可進行較好的對比。
1.2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治療,阿司匹林(生產廠家:山東瑞陽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 H37022291)口服:100 mg/次,1 次/d,睡前服用;觀察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瑞舒伐他?。ㄉa廠家: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113246)口服:10 mg/次,1 次/d;兩組患者都需要連續服用半年[2]。
1.3觀察指標
1.3.1統計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分為,有效:患者的各項指標均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臨床癥狀消失;顯效:患者的各項指標逐漸恢復,臨床癥狀逐漸消失;無效:患者的各項指標均變化異常,臨床癥狀未消失,病情不斷的加重;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1.3.2統計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 各項指標包括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指標。
1.3.3統計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不良反應包括:蕁麻疹,輕微血管神經性水腫、惡心和上腹部不適等。
1.4統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的數據用SPSS20.0軟件核對,用(x±s)表示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等指標數據,用t值檢驗,用“%”表示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并用χ2檢驗,當兩組患者的各指標數據有差異時,則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見表1。
2.2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 見表2。
2.3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對照組患者出現蕁麻疹1例,輕微血管神經性水腫1例、惡心3例和上腹部不適等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是23.33%;觀察組患者出現惡心1例和上腹部不適1例,未有患者出現蕁麻疹和輕微血管神經性水腫,不良反應發生率是6.67%。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具有一定的差異P<0.05,統計學意顯著。
3 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臨床表現有腦缺血、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等,具有無癥狀隱匿期、缺血期、壞死期和纖維化期等4個分期,主要的發病原因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和肥胖等[3]。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瑞舒伐他汀對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具有較為突出的臨床效果,瑞舒伐他汀抗炎作用較好,可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有效改善患者的內皮功能[4]。在抗炎方面,該藥物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膽固醇和低密度蛋白水平,減少炎性反應的釋放,抑制白細胞介素的表達和核轉錄因子的表達,有效降低金屬蛋白酶;在內皮功能方面,可改變血管內皮中一氧化氮的依賴性,有效調節血管內皮的作用,抑制Rho蛋白質的異戊二烯化功能,進一步的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在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方面,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減少血管內膜脂質發生沉積,保護內皮細胞不受到損害,對血小板的刺激較小,進一步提高機體自由基的清除率,直接抑制患者形成動脈斑塊;在抗動脈粥樣硬化方面,有效的抑制患者的炎性反應,保護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發生破裂,抑制患者的凝血系統,提高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
綜上所述,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具有較大的意義,可較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降低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為該病患者的治療提供較為科學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上進一步的推廣和采用。
參考文獻:
[1]楊文,劉潔云,秦雷,等.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6):621-623.
[2]馮雪茹,張婧薇,劉梅林,等.瑞舒伐他汀對中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內中膜厚度和安全性的薈萃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3):247-253.
[3]吳丁燁,馮健,尤華彥,等.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Rho激酶活性和內皮功能影響的比較[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3,21(1):52-56.
[4]陳曉,楊敏,付睿,等.瑞舒伐他汀聯合普羅布考治療頸動脈易損粥樣硬化斑塊的療效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24):2799-2802.
[5]宋燕,王漢杰,苗仁英,等.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動脈粥樣硬化大鼠體內脂聯素水平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5,32(5):1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