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琴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承載著作為語言的所有功能。義務教育階段開設英語課程,是讓學生接受這門語言學習的一個關鍵期。一旦錯過了學習的關鍵期,要想將英語學好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將要比此前多很多。因此,作為老師、家長,我們都要重視小學時期英語課程的學習。盡管英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縱觀當前英語學習所呈現出來的檢測形式卻讓我們感到遺憾,各級、各類的考試層出不窮,但這些考試大都是以筆試為主,聽力為輔,而作為語言最需要的口語表達卻找不到展示的舞臺。英語教學進行了十多年,學生畢業后不會說英語的現狀可以說是持續了很多年。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能力呢?怎樣讓學生會說英語呢?經過多年的思考與實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嘗試。
一、英語教學要讓學生“想”說
欲望的表達需要恰當的時機。英語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想”說,教師的引導非常關鍵。作為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在英語課堂上,只有用英語進行表達才算是在上英語課,在學習英語。教師要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從最基礎和最簡單的英語表達開始,引導學生將英語說出來。學生初接觸英語之時,作為老師,我們就要讓學生進入到英語學習的氛圍中,比如幫助每一位同學取一個富含深意的英文名字。比如,幫學生取名為Cary,我們就要告訴他,這是個適合電影明星的名字,溫和、友善、無憂無慮。比如取名為Megan,就告訴學生,以此為名的人給大家的印象是個像小精靈般的女孩,她可愛、充滿朝氣、輕快靈活、愛笑。取名為Amy,則要告訴學生Amy是個玲瓏、纖細的女孩,安靜、沉著、有文化素養。學生有了一個富有深意的英文名字,從此以后,學生在英語課上的發言及表演都用英文名字來相互稱呼,親切而自然。這樣,學生就漸漸習慣了用英語交流。為了讓學生“想”說英語的欲望得到持續,老師還要學會推波助瀾。比如,在課下與學生見面時,要主動叫他們的英語名字,向他們打招呼:“Hello!Megan,How are you!”“Good afternoon!Cary!”教師也要鼓勵和要求學生,在見到老師或者同班同學時,要主動叫他們的英語名字。通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就能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為學生提供開口說英語的機會。
二、英語教學要讓學生“大膽”說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想”說了,但是害怕說錯,說不好。這時,老師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說。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先模仿課本對話“大膽”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模仿課本上的英語對話,并且試著將自己模仿的對話進行錄音,然后對照錄音進行比較,發現不到位之處即可及時糾正。初開始是自己錄音,學生有進步了就可以讓學生相互錄音,相互糾錯。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大膽”說。教師在課堂上和課外活動中,要積極創設相應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實踐“大膽”說的機會。情境的創設應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有話可說。口語交際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式其實有很多,如陳設相關的實物、繪制有關情景的圖畫、制作必要的道具、錄像節目、語言描述和表演等。無論哪種方式都要為學生“大膽”說提供積極而良好的內在和外在環境。
三、英語教學要讓學生“愿意”說
學生的學習只要由被動轉為主動,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愛唱愛跳,英語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予以充分利用。比如,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歌曲的作用。英文歌曲旋律優美,有獨特的魅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充分利用英語歌曲“唱”的趣味性,讓“唱”成為學生開口說英語的一個切入點,引導學生“愿意”說。例如,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利用英文歌曲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請學生將歌詞中的“yellow”換成“blue,red,purple,black”等表示顏色的單詞,然后讓學生緊跟旋律進行歌唱。學生爭先恐后,積極主動,自覺自愿,在說唱的過程中輕松地掌握了各種顏色的單詞。為了讓學生“愿”說英語,教師要利用好教材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情景模擬練習,或自編對話。還可以讓學生扮演教師、爸爸、媽媽、同學等表演買東西、道別、借學習用品等,以2至3人為一組,每次讓幾組學生上臺表演,鼓勵學生積極表達。
四、英語教學要讓學生“多”說
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關鍵在于一個“勤”字,英語教學中要讓學生會說英語,就要鼓勵學生“多”說。“多”說就要盡可能地進行多種形式的口語練習,如交談、復述、口頭造句、情境表演、看圖說話、仿編詩歌、故事接龍等,逐漸地向說“好”過渡。在英語教學中,要使學生在課堂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要打破單一、拘謹的師生對話,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課外、走進生活,把生活搬進課堂,在課堂上再現生活情景,把課堂還原為學生的生活空間,使學生有話可說。學生通過課堂上的練習,課后的鞏固,老師的鼓勵,同伴的協助,只要堅持開口說,有機會就能去說,說英語的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總之,通過課堂教學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說”英語的重要性,但是期待在課堂上的“說”就讓學生學到一口流利的英語是不現實的。在教學中,教師只有盡可能多地創設“說”的情境,鋪設“說”的路徑,引導學生采用恰當的學習方式努力去開口“說”,才能為以后一口流利英語的表達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