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曹慧



摘要:目的 探討D-二聚體(D-D)、CA125及CA199水平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卵巢癌患者60例(卵巢癌組),卵巢良性腫瘤患者55例(良性腫瘤組)及健康體檢者50例(健康對照組),觀察各組D-二聚體、CA125及CA199的水平,并進行比較;同時對卵巢癌患者術后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進行監測。結果 卵巢癌患者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明顯高于良性腫瘤組及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腫瘤組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與健康對照組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三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單項檢測(P<0.05),在術后1 w的卵巢癌患者血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明顯下降。結論 卵巢癌患者血漿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明顯升高,血漿D-二聚體、CA125及CA199聯合檢測對于卵巢癌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卵巢癌;D-二聚體;CA199;CA125
卵巢癌是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病死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1],由于早期階段癥狀不明顯,診斷較困難,患者發現時往往已接近晚期,病死率很高,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僅20%~40%[2],且大多預后不良,嚴重危害了女性健康。因此,尋找卵巢癌可靠有效的早期診斷指標來指導早期診斷、療效監測及提高生存率尤為重要。本研究探討D-二聚體、CA125 及CA199的水平在卵巢癌患者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間確診的卵巢癌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31~66歲,平均年齡(47.4±10.8)歲;另選擇卵巢良性疾病患者55例,年齡29~68歲,平均年齡(48.2±11.3)歲;健康體檢者50例,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46.5±12.2)歲。各組無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排除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患,實驗前未服用任何藥物,近期無感染。各組在年齡等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檢測方法及參考范圍 于術前及術后1 w空腹抽取靜脈血兩管:一管置于枸櫞酸鈉抗凝劑的真空管,用全自動凝血纖溶分析儀檢測血漿D-二聚體;另一管置于普通干燥管,用化學發光分析儀檢測血清CA125和CA199。D-二聚體≥1.0 mg/L為陽性;CA125>35 U/L,CA199>37 U/L為陽性,檢測過程及結果判讀均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所有試劑均采用原裝進口試劑,同時質控在檢。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對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各組間血漿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的比較 卵巢癌患者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明顯高于良性腫瘤組及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腫瘤組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與健康對照組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血漿D-二聚體、CA125及CA199聯合檢測陽性率的比較 卵巢癌組中D-二聚體、CA125及CA199單項陽性率分別為78.33%、76.67%、65.00%,三者聯合檢測陽性率為93.33%,均明顯高于良性腫瘤組及健康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卵巢癌患者術前及術后血漿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變化比較 卵巢癌患者術后血漿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顯著降低,與術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卵巢癌患者由于腫瘤組織的血管過度增生,腫瘤細胞可以表達和分泌促凝物質直接激活凝血系統等原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異常,因此常存在著異常的高凝狀態,從而導致血栓形成,這也是卵巢癌癥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及死亡原因[3]。D-二聚體為纖維蛋白原經凝血酶水解、XⅢa活化所形成交聯纖維蛋白后經纖溶酶水解所得特異性降解產物,因此可有效反應機體血液高凝狀態與纖溶活性,可直接反映纖溶和凝血狀態,并隨感染、手術、腫瘤等因素升高[4]。國內外已研究表明,D-二聚體在健康人群與良、惡性腫瘤患者之間存在顯著差。本研究發現,卵巢癌患者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良性腫瘤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交聯纖維蛋白降解增強,出現血液流變學的異常,導致凝血和纖溶異常;同時,卵巢癌患者術后D-二聚體水平明顯降低,與術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漿D-二聚體水平與腫瘤的病變程度及預后有關,對卵巢癌患者手術前后進行血漿中的D-二聚體檢測,對癌癥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CA125 存在于胚胎發育中的體腔上皮細胞中,出生后消失,但又可出現在卵巢癌細胞中[5]。研究表明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對于漿液性癌、晚期癌、未分化癌具有較高敏感性[6];CA199廣泛用于消化系統腫瘤的診斷及治療監測,但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其含量也會升高,可作為卵巢癌診斷的相關標志物[7]。有研究[8]表明CA199在診斷漿液性卵巢癌中的敏感性為20.1%,而其對于黏液性卵巢癌的敏感性則高達78.2%。本次研究發現,卵巢癌患者血CA125及CA199水平明顯高于良性腫瘤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CA125及CA199檢測對卵巢癌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同時,卵巢癌患者術后1 w血CA125和CA199水平與術前相比濃度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血CA125和CA199水平與卵巢癌的病變程度及預后相關聯,可以作為卵巢癌診斷及預后的指標。
本研究還發現,卵巢癌組中D-二聚體、CA125及CA199單項陽性率分別為78.33%、76.67%、65.00%,三者聯合檢測陽性率為93.33%,均明顯高于良性腫瘤組及健康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這三項是卵巢癌診斷的敏感指標,其聯合檢測有助于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診斷。
綜上所述,卵巢癌患者血漿D-二聚體、CA125及CA199水平明顯升高,在手術前后差異顯著,聯合檢測血漿D-二聚體、Fbg、CA125水平變化對于卵巢癌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Gubbels J A,Claussen N,Kapur A K,et al.The detection,treatment, and biology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J].Journal of Ovarian Research, 2010,3(6):828-837.
[2]侯娟娟,虎淑妍,劉婷婷,等.血清腫瘤標志物在卵巢癌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8):1101-1104.
[3]周湘紅,李霞,王偉,等.惡性腫瘤患者凝血功能結果分析[J].貴州醫藥,2015(10):924-925.
[4]鐘春生,鄭嵐,鄭浩.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和β2-微球蛋白在惡性腫瘤診斷中的應用[J].淮海醫藥,2014(1):99-100.
[5]宋穎,朱曉飛.HE4和CA125聯合檢測在卵巢癌中臨床應用價值[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4(2):625-627.
[6]班慧敏.血清CA125、CA199和CA72-4聯合檢測對卵巢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7):38-39.
[7]冷麗麗,谷梅華.血清HE4、CYFRA21-1、CA199在診斷卵巢良、惡性腫瘤中的價值[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5,42(9):657-660.
[8]邱志琦,楊婷,黃俊達.HE4、CA125、CA199檢測對卵巢癌的診斷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A01):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