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燕+曾琳雁
摘要:目的 探討顯微鏡下斜視矯正手術及術后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13例兒童斜視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13例患者均獲得預期的手術效果,術后無眼前節缺血綜合征發生。結論 顯微鏡下斜視矯正手術療效顯著,微創、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手術時機;開放式闌尾術;康復效果;影響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Strabismus Surgery in Children under Microscope
HE Chun-yan,ZENG Lin-ya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Chuxiong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Chuxiong 67500,Yun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croscopic strabismus surgery and after surger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in January 2013~2015 year in December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13 cases of children strabismus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Results 13 cases of patients received surgery expected results and no anterior segment ischemia syndrome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 Strabismus surgery under microscope is effective, minimally invasive,saf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Timing of operation;Open appendectomy;Rehabilitation effect;Effect
斜視是兒童的常見眼病,與屈光不正,弱視、雙眼立體視覺緊密相關。影響兒童生理、心理發育。不但影響患者的外觀,也對患者的雙眼視覺發育造成干擾,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學習就業。目前兒童斜視除外調節性斜視及麻痹性斜視外一般采用手術治療矯正斜視,恢復患者的雙眼單視及改善外觀[1]。但是手術治療斜視的療效與多種因素有關。由于顯微鏡下手術術中對結膜膜切口、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的分離、眼外肌肉的分離縫合,手術量的準確,結膜切口的復位縫合等操作更加精細、準確、損傷小,達到微創手術效果,減少術后結膜瘢痕及囊腫,提高手術質量。對我院從2013年~2015年期間住院治療斜視兒童13例,在全麻、顯微鏡下斜視矯正手術及術后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療的13例兒童(4~12歲)斜視患者作為治療觀察對象,其中男7例,女6例。入院前均門診檢查,常規1%阿托品眼膏擴瞳檢影驗光,屈光不正的均已戴鏡矯正,排外調節性斜視和麻痹性斜視。術前全面檢查視力、眼屈光間質、眼底、眼壓、眼軸、眼球運動、牽拉試驗、集合功能、同視機檢查,不同時段多次斜視度檢查(包括視遠、視近斜視度),斜視度穩定在70~95三棱鏡度間,均為恒定性斜視。其中內斜視2例,外斜視11例,部分伴10三棱鏡度內的垂直斜視未給予處理,本次手術病人均矯正水平斜視。并與患者家長說明,均表示理解、同意手術方式。全身作全麻術前相關檢查及準備,排外全麻手術禁忌。
1.2手術方法 手術量的設計,該手術均在全麻、顯微鏡下進行,術前反復多次檢查視遠、視近斜視度,取戴鏡下視遠、視近斜視度(三棱鏡)的平均值進行手術量的設計,其中充分考慮全麻下患者肌肉松弛對相同手術量導致不同手術效果的影響,手術量參考北京同仁醫院對共同性斜視術進行計算,內斜欠矯,外斜足矯。術前算好每條眼外肌手術量后,術中嚴格按術前設計進行手術。內斜視做雙眼內直肌后徙+非主視眼外直肌縮短術,外斜做雙眼外直肌后徙+非主視眼內直肌縮短術。
1.3手術方式 全麻生效,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結膜囊沖洗。應用德國ZEISS手術顯微鏡,使用常規顯微手術器械。顯微鏡下,于穹窿部平行于瞼裂方向打開球結膜,與結膜切口垂直分離結膜下組織,切口長度5 mm。暴露鞏膜后鉤取眼外肌,檢查鉤取完全后,用另一斜視鉤在結膜下與肌肉表面滑行分離期間的連結,然后拉出肌肉,分離Tenon囊和肌間膜,游離完整眼外肌、保留完整肌鞘,量取所需肌肉長度,6-0可吸收線縫合肌肉固定于相應半層鞏膜。復位球結膜并縫合(8-0可吸收線縫)。
2結果
術中視野清晰,解剖結構清楚,操作準確,沒有肌肉誤勾、肌肉滑脫、撕裂發生,顯微鏡下能清晰地分辨肌鞘及血管,避免了誤傷血管而致手術野出血,縫合過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針尖在鞏膜內的走行深度及方向,有效地避免了穿透鞏膜和縫合部位豁裂的風險,因術中出血少、視野清晰,肌肉截除和后徙量以及操作精確,提高斜視矯正率,減少了手術操作對肌肉周圍組織的創傷、術后反應輕,術后次日僅出現手術區結膜輕度充血,無波及其它象限的結膜充血水腫發生,術眼亦無明顯刺激癥狀,術后隨訪2 w、3月,一般術后15 d~20 d手術區結膜充血漸消褪,結膜切口愈合好,平整。后瞼裂區外觀正常,美容效果明顯,無紅眼、結膜瘢痕、結膜囊腫、結膜息肉等術后并發癥發生。術中嚴格按照術前計算手術量進行手術,13例患者均獲得預期的手術效果。術后無眼前節缺血綜合征發生。
3討論
斜視與小兒眼科主席趙堪興教授在2011年中華眼科雜志第11期呼吁我國的斜視與小兒眼科專家尤其是年輕的專家,鼓勵他們積極開展顯微鏡下斜視矯正術。斜視是兒童眼病中常見多發病,大多需要手術矯正,以前采用直視下施行手術,術中易發生穿透鞏膜、肌肉滑脫、出血,術后結膜囊腫、瘢痕等并發癥。鞏膜穿孔易導致眼內出血、炎癥、甚至視網膜脫離。盡管很少,但是一旦發生眼內炎幾乎全部失明[2]。該組13例患者均為大角度斜視。在全麻下手術,術中無因患者緊張等因素所致的肌肉痙攣、張力高而影響手術效果。術中均行雙眼3條肌肉手術視矯正水平斜視,無一例出現以上并發癥。顯微鏡下操作保留完整的肌鞘[2]而如Tenon氏囊脫出、縫線肉芽腫及結膜囊腫等的發生也和直視下操作結膜對合不佳有直接關系[3]。本文觀察到斜視的顯微手術具有諸多的優越性[4]可以清晰地看清肌肉、血管、及針在鞏膜內的走行、深淺、使手術較易掌控,可以使手術量及手術操作準確無誤,避免了出血、穿透鞏膜等手術常見的并發癥的發生,同時組織分離準確,減輕了術后反應,縮短了術后恢復時間,結膜對合良好。斜視顯微手術是近10余年來斜視領域內的新技術。我們自在斜視手術中應用顯微技術明顯提高了斜視手術質量,避免了常規肉眼下手術的并發癥,取得了理想的手術效果,這對于提高斜視等眼肌手術的質量,減少并發癥,滿足患者對微創手術的需求[5]。而且采用普通顯微器械在顯微鏡下行斜視矯正術使推廣及普及此類手術成為可能。但本組患者全麻下手術,術前需反復檢查斜視度,綜合患者個體情況計算手術量,盡量達到斜視完全矯正[6]。
參考文獻:
[1]陳春明,吳平波,鐘紅.改良 Parks 切口在顯微斜視手術中的應用[J].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2016,38(7):550-552.
[2]王新茹.顯微微創手術治療斜視219例臨床觀察[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7,19(4):332-333.
[3]John A.Pratt Johnson.Geraldine Tillson.Management of Strabismus and Amblyopia.A Practical Guide[M].中文版.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181.
[4]麥光煥.斜視手術中直肌的睫狀前血管的觀察與分離保留[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1995,3(2):53-55.
[5]王雅坤,解正高,王虹.顯微鏡下Parks切口斜視矯正術治療水平共同性斜視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6):447-449.
[6]Ye W,Hu Z,Sun C.[Application of dezoxine plus dexmedetomidine in strabismus surgery][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4,9(19):1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