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斌



摘要:目的 探討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結合三維成像在甲狀腺結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94例甲狀腺結節患者的螺旋CT 影像學資料進行特點分析總結。結果 增強掃描后強化的經手術拿到病理的有45例,有2例為髓樣癌,有11例為甲狀腺乳頭狀癌,其他均為甲狀腺腫。結論 三維成像結合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在甲狀腺結節鑒別診斷中可反映甲狀腺病變的形態、大小、密度、數目以及和周圍結構的關系,對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鑒別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關鍵詞: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結節;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三維成像
甲狀腺結節為臨床常見現象,一般女性比男性多。有資料顯示,通過尸體解剖發現,約50%有甲狀腺結節,其中約5%為惡性甲狀腺結節,威脅生命健康[1]。健康甲狀腺當中碘的含量比較高,對用CT對甲狀腺做檢查時,發現甲狀腺的密度遠大于附近的其他組織。使用CT掃描甲狀腺的原理:當甲狀腺發生病變時,貯碘細胞就會遭到破壞,導致甲狀腺組織中的含碘量下降,CT圖像上就會有低密度區,所以甲狀腺病變時使用CT 掃描是一種相對準確的方法[2]。甲狀腺良惡性結節主要分為結節性甲狀腺腫和乳頭狀癌,他們都有乳頭狀結構并且兩者做出的影像學圖像都有一些重疊部分,常規一般的方法對鑒別診斷都有一定的難度,現在在甲狀腺病變診斷過程當中,多排螺旋CT平掃及增強掃描的使用給臨床醫生的判斷鑒別結節良惡性提供了較為準確可行的方法[3]。現搜集研究我院收治的94例甲狀腺病變螺旋CT影像學資料,研究在臨床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鑒別當中的意義。多排螺旋CT掃描結合三維成像能夠清晰地觀察到甲狀腺病變的形態,數目大小以及和周圍其他頸部組織結構的關系、頸部淋巴結,能夠更好地去鑒別甲狀腺結節病變程度,對其有效治療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發現甲狀腺病變患者94例影像學資料,其中經手術病理證實的有45例,女35 例,男10例,年齡42~71歲,平均59.8歲,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32例,女25例,男7例,年齡41~70歲,平均年齡60.1歲,甲狀腺乳頭狀癌11例,女7例,男4例;2例甲狀腺髓樣癌,全部為女性。
1.2方法 使用西門子Definition AS+64排多層螺旋CT 機,使患者仰臥掃描床,伸直頸部,下頜稍微輕抬,使用鉛衣保護未掃描部分,防止其他部位的輻射。掃描參數:管電流90~140mA,管電壓80~100 KV,掃描螺距1.0,層厚6 mm;根據體重使用非離子型對比劑80~85 ml,速率4.0~5.0 ml/s,20 s掃動脈期,50 s掃靜脈期,做掃描的時候讓患者憋氣,避免吞咽動作,原始數據進行數據重建,之后把數據傳輸到工作站,對病變部位做MPR多平面重建;通過對數據重建圖像分析能夠更好地對病變的大小、數目、位置、邊緣、密度、形態、有無鈣化、淋巴結、有無轉移等特點進行綜合全面分析,為臨床診斷提供更詳細的信息。
2 結果
2.1結節性甲狀腺腫的CT 表現 本組病例有32例結節性甲狀腺腫,其中單發結節13例,雙側多發結節19例,結節直徑0.3~7 cm,最大結節直徑約7 cm。其中合并有腺瘤樣增生10例,合并囊變13例,合并有鈣化7例。CT平掃時病變結節呈低、等密度,內密度均勻或不均勻,邊界模糊,增強后病灶邊界清晰,有腺瘤樣增生時見有結節裝明顯強化,強化程度高于正常甲狀腺組織,有囊變時病灶內見邊緣清楚囊性區;所有病例甲狀腺包膜完整,周圍頸部無明顯腫大淋巴結。影像圖像表現見圖1、2。
2.2甲狀腺乳頭狀Ca的CT表現 本組病例中有甲狀腺乳頭狀癌11例,單發結節3例,多發結節8例,結節大小0.7~1.4cm;結節性甲狀腺腫合并乳頭狀癌5例,微小乳頭裝癌3例;有粟粒樣鈣化3例,合并一側或兩側頸部淋巴結腫大9例;平掃時患側甲狀腺密度不均勻,可見單發或多發結節,密度欠均勻,增強后結節有明顯強化,強化程度約20~40 HU,靜脈期造影劑退出,病灶強化程度均低于正常甲狀腺;甲狀腺包膜不完整,可見“咬餅征”(見圖3)。
2.3甲狀腺髓樣Ca的CT表現 本組病例中髓樣癌2例,均為女性,均為單側發病。平掃時患側甲狀腺體積增大,形狀不規則,可見邊緣不清腫塊,增強后腫塊邊緣模糊不清,有周圍浸潤表現,可見不均勻強化伴內部不規則低密度區,其中1例有小點狀鈣化,頸部有明顯重大淋巴結,見如圖4。
3 討論
結節性甲狀腺腫為甲狀腺激素下降,促甲狀腺激素增多,刺激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不斷代謝增生引起。部分區域供血不良則產生退變,最后增生性病變與退行性病變反復交替,腺體內出現不同發展階段的結節,因此病灶內密度欠均勻,部分退變常常伴有出血、囊性變及鈣化。CT平掃甲狀腺單葉或雙葉彌漫增大,呈不同程度的不規則非對稱性增大,由于病變含碘量減少,密度普遍減低,內見單個或多個結節,邊界不清,增強后病灶邊界變清晰,有文獻認為此為良性結節特征性改變。
甲狀腺癌以乳頭狀癌最多見,腫瘤呈浸潤性生長,可穿破甲狀腺纖維包膜并向周圍腺體組織侵犯,位于甲狀腺邊緣瘤體可破壞甲狀腺包膜,形成CT表現上“邊緣中斷征”或稱“咬餅征”,此征象是鑒別甲狀腺癌和結節性甲狀腺腫的重要表現[4]。鈣化可見于良性和惡性甲狀腺病變,細沙粒狀鈣化(<2 mm)是甲狀腺癌的特征性表現。
在臨床上結節性甲狀腺腫與甲狀腺癌的治療原則有本質差別,甲狀腺癌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切除甲狀腺本身和已經轉移的地方,晚期的患者目前醫學技術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措施。準確鑒別結節的良惡性,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在給甲狀腺結節患者制定其治療方案之前,獲得有效準確的甲狀腺結節良惡性信息,是每個臨床醫生都想參照的。使用CT平掃加增強掃描甲狀腺結節已在臨床上得到很廣泛應用,多層螺旋CT結合三維重建功能,能夠清楚觀察反映甲狀腺病變的形態、大小、密度、數目及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系、頸部淋巴結的情況[5]。三維圖像重建技術提高了CT圖像的空間分辨力。螺旋CT雙期增強掃描圖像,能夠增加對甲狀腺結節密度的分辨能力,能夠更好地發現微小病灶。在CT增強時,甲狀腺結節得到強化,采用多層螺旋CT雙期增強掃描結合三維重建技術對甲狀腺結節進行臨床分期,有很高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 增強掃描結合三維成像重組能夠更好表現出甲狀腺腺體和病灶的形態學特征、病灶和頸部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能夠精確的定位病灶位置,對一些比較經典的病灶的定性診斷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對甲狀腺病變鑒別良惡性具有很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剛,劉健.影像學檢查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師雜志,2014,16(4):565-568.
[2]呂銘,曾曉春,方勇明,等.低劑量多排螺旋CT在甲狀腺病變掃描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8):51-52.
[3]楊少民.128層螺旋CT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D].南方醫科大學,2014.
[4]韓志江,陳文輝,舒艷艷,等.結節性甲狀腺腫和甲狀腺癌的CT 鑒別診斷[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1,22(6):415-417.
[5]劉再強,宋超,王世平,等.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結合三維成像對甲狀腺常見病變的診斷[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2,33(10):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