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林

隨著數學教學改革浪潮的不斷涌來、改革步伐的日益推進,教學質量的重要性更為迫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每位教師都深知:教學質量始終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也是每位教師的生命線。所以,每位教師都應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尋求更利于學生發展的教育方法。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有創新意識,要不斷用創新的思維指導備課、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教學氛圍,創造性地預設課堂,創造性地處理生成,不固守課本或舊的教學套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作業是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助于學生鞏固、深化所學知識,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創造才能的發展,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因此,提高教學質量離不開作業方式的創新設計。在作業的設計上,要多動腦,使學生樂學、愿學。下面就作業方式的創新,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作業的設計要具有層次性,使不同的學生都有發展
設計的作業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跳起來能吃到桃子”的感覺,學生才有興趣做。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后,我設計了如下的作業:
基礎練習:一個長方體紙盒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這個紙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提高練習:一個長方體紙盒的棱長總和是56厘米,長是8厘米、寬是4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
拓展深化練習:用一根鐵絲圍成了一個高是2厘米,底面周長是20厘米的長方體框架,如果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體框架,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又如,教學“簡便運算”后,我設計了如下作業:
基礎練習:
1.根據乘法運算定律填一填。
(1)5.8×0.8×12.5=□×(□×□)
(2)(8+10)×1.25=□×□+□×□
(3)1.3×4.2+1.3×5.8=□×(□+□)
2.我會用簡便方法計算(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理由是什么,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1)12.5×4.8 (2)1.01×2.7 (3)2.8×9.9
提高練習:準確判斷,能用簡便方法的請用簡便方法計算。
(1)0.125×2.5×3.2 (2)0.63×201
(3)1.2×2.5+0.8×2.5 (4)4.25×0.99+0.01
(5)1.3×11.6-1.6×1.3 (6)3.6×0.25
(7)1.25×88 (8)1.8×99+1.8
(9)3.8×9.9+0.38 (10)0.67×10.1-6.7
要求所有學生完成基礎練習;提高練習,學困生可以選做,中等生必須做;深化拓展練習,學困生可以不做,中等生可選做,優等生必須做。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利用暢言平臺質疑解惑。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發展。
二、作業的設計要具有實踐性、操作性
如教學“圓的認識”后,我設計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讓學生用硬紙板設計做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圓形車輪,并分別讓其行進相同的距離,觀察有什么發現,并寫成數學日記。學生聽后興趣很高,不但做出了各種形狀的車輪,還做了車架,進行了實驗對比,最后寫了日記,陳述了自己的發現——車輪是圓形的,行駛起來最平穩,是因為車軸在圓心,圓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都相等。“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這么深奧的問題,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行解決了,省去了老師繁瑣的講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且學生記憶深刻。又如,教學“長度單位、質量單位”后,我設計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請同學們用所學過的單位名稱,結合你的一日行程、飲食以及自身情況譬如體重、身高等,寫一篇數學日記。這樣的練習作業一改以往填空、選擇的單調乏味,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所學知識的有用性、趣味性。這樣的作業,既能考查學生單位名稱運用得是否恰當,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運用能力。再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后,我布置了如下作業:與■相等的分數有多少個?想象一下把一張正方形的紙無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個與它相等的分數?動手實踐,然后將你的發現告訴家人。
另外,作業的設計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從而激發其注意觀察周邊、發現并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如,教學完“集合”后,我設計了如下作業:一支鋼筆的筆桿長6厘米,筆帽長4厘米,將筆帽套在筆桿上,重疊部分長3厘米。請你求一下這支鋼筆套在一起有多長?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發現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原來數學這么有用。又如,教學完“比的應用”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小明的媽媽按1 ∶ 9和1 ∶ 10的配制分別沖了兩杯糖水,你認為哪杯水甜?為什么?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發現自己所學知識的價值,激發了學習興趣,鞏固了知識,提高了素質。再如,教學完“時間的應用”后,可設計如下練習:小明從家到學校需要20分鐘,早上學校7:50打鈴,小明最晚需要幾點從家出發?
三、作業的設計應具有開放性,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如教學完“簡便運算”后,可設計如下課后拓展題:老師編了一些簡便運算題目,準備給大家練練。你們知道是哪些題目嗎?請填空并解答。看誰最聰明。
2.5 × 1.7 × ____
____ × 3.6 + 6.4 × ____
0.75 × ____ - 0.75 × ____
又如,教學完“分數的基本性質”后,我設計了下面的題:用2,3,4,6,8,12六個數字,寫出3個大小相等的分數,每個數字只許用一次。這些開放性的練習作業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拓寬其視野。
四、作業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充分利用科技
小學生可塑性強,喜歡被表揚,愿意展示自己。教師除了課堂上給其展示自我的機會外,可充分利用微信群、速算總動員、暢言教學通軟件,給學生提供各種展示才華的機會。如布置讓學生暢談每日學習感悟心得的作業,也可以讓學生借助平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釋疑解惑。
總之,改變以往陳舊的作業布置方式,創新作業方式,使學生樂學、善學、好學,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思維都得以提升,有利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