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嫻
安全意識就是人腦對生產、生活等日常行為活動中安全觀念的反映。人要有安全意識,才會有安全行為,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而體育運動是提高人體健康的一種重要手段,體育課更是學生體育運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并成為我國教育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由于體育課具有運動性、激烈對抗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在教學中經常會有傷害事故的發生,只有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才能預防并減少事故的發生。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是實現我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堅實后盾,也是學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小學體育教育中培養安全意識的作用
1.體育安全教育是學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所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技能,還要讓學生進行必要的身體鍛煉,活躍身心,調節情緒。體育教學中安全意識的培養,是關系到整所學校的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形成良好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2.體育安全教育是體育教師順利進行教學,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進行身體鍛煉的重要保障
有時候教師害怕運動當中學生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損傷,很多運動都不允許學生去做,這樣就大大地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只要我們教師教學有方,責任到位,措施有力,就能有效地杜絕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體育教學工作就能健康有序地開展。學生的運動健康才能從體育課中得到很好的體現,從而保證學生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二、小學體育教育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1.加強學生安全思想教育
認識不足,思想上不重視,是發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體育課中的安全隱患隱藏在許多細小的環節中,就算是排隊的一個小動作,都會引起不必要的損傷。針對學生思想上對預防損傷事故的意識淡薄,教師必須對他們加強預防運動損傷的思想安全教育和認知,如果體育教師從思想上重視起來,主動制定預防措施,可以避免一些無謂的損傷事故發生。如,每個學期開始的第一節體育課,教師都要跟學生提出上課的要求,尤其是安全教育,明確學生不能帶與體育課無關的物品,如別針、小刀等金屬硬物上體育課,每一節體育課都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2.在活動中滲透教育
小學生好動、活潑、好奇,教師一味地嘮叨是不可取的。在體育運動當中,適當地進行“提醒”是有效果的。如,低年級的學生在玩丟手絹游戲之前,老師提醒一下:“如果我把手或腳伸到后面,他跑過來時會怎樣呢?”學生會回答:“他會摔跤的。”老師可以接著提醒:“如果你玩游戲時摔跤了,你開心嗎?”學生會回答:“不開心。”老師接著提醒:“那你還會這樣做嗎?”學生都會說:“不會。”老師要馬上進行表揚。但老師還要提醒:“如果真的在玩游戲時,你發現有同學這樣做,你會怎么辦呀?”學生會說出好幾種方法,老師應及時引導學生用安全的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的自我安全意識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因此,體育教師不但要從自身方面提高體育教學中的安全意識,還要引導學生終身體育的自我安全意識的培養。
(1)運動前的準備運動是減少體育損傷的前提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準備運動的時候,用故事和事例,不斷地灌輸體育運動前要認真做好準備運動的好處與作用,動作從易到難、從慢到快加強練習,教會學生去做準備運動。
(2)服裝穿著要符合運動要求
在小學生的安全意識中,很難想象到著裝會引起運動損傷。教師可以舉例:夏天,很多學生都喜歡穿涼鞋上體育課,他們不覺得會有什么不當之處。老師可以跟他們講:“穿涼鞋會露出腳指頭,如果踢足球會怎么樣呢?”學生會說:“很容易踢到腳指頭。”老師就可以跟學生說清楚:“踢足球的時候我們的腳很多時候會接觸到地面,如果鞋子沒有包住腳的話就很容易受傷流血,所以穿著涼鞋上體育課是很危險的。”學生就很容易明白這個道理。
(3)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學習安全的自我保護意識,從根本上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的產生。如果運動傷害發生時要學會及時應對,比如在練習足球搶球的時候,教師可以教導學生萬一被對手絆倒,可以用前滾翻和側滾翻的動作做緩沖,從而減少對自己的傷害。另外,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運動損傷防護措施和治療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整理與放松運動的培養是減少運動后損傷的保障
體育教師在每次運動后,都要安排學生進行適當的放松運動,并跟準備運動一樣,多多強調,用故事與事例加深學生的印象。
體育教師不僅肩負著傳授體育知識技能和增強學生體質的重任,同時還要在課堂教學中時刻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和集體意識。在不斷的灌輸中啟發學生,讓安全意識深深地在孩子心中扎根,使學生將這些安全常識慢慢養成一種習慣,這是防微杜漸的最佳策略,也相信孩子從中一定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