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絡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影響極其深刻,在無形中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學習方式,為此,如何正確引導網絡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念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平臺傳播積極的、正能量的眾量信息,以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和諧校園,已成為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迫切任務。本文就網絡給高職院校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路徑,從而提升德育工作的整體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高職院校;道德教育;創(chuàng)新
當今,網絡已經多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滲入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并且左右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全過程。正是由于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網絡環(huán)境對當代大學生既提供了各種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也成為高職院校道德教育發(fā)掘的新課題。
一、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戰(zhàn)
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日益加深,網絡信息技術騰躍發(fā)展,網絡具有及時性、傳播性、隱秘性、共享性等特點,正因這些特點大學生遙遙領先運用互聯(lián)網發(fā)掘出新的程序和軟件以及各種媒體平臺,既給大學生提供海量的知識資源,同時也是大學生帶來不健康的信息。因為他們正是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重要階段。這些負面信息正向他們襲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必須把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更好的走進社會。
二、網絡給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帶來的影響
隨著互聯(lián)網+發(fā)展,網絡是大學生生活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網絡就像暴風驟雨一樣襲擊著青少年生活。其實這些正在潛意識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從而使高職大學生道德失范、道德迷失等問題日益嚴重。
1、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意識影響
網絡是一個龐大的、開放的信息傳播系統(tǒng),匯集著種種思想文化(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而學校又是匯集各種思潮的重要領域,在網絡環(huán)境下,網絡信息已經融入到大學生的方方面面,大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動下,各種大量的價值觀念、文化視角相互交融和碰撞,同時受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理念和自由化思潮的影響下,對于還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大學生來說,正在潛意識的接受著這些思想和文化,可能使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趨向多元化。
2、網絡對高職院校大學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今大學生可能更傾向于西方文化,每逢到西方的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萬圣節(jié)等,大學生都會很追捧。反而到我們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都大大削弱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日,一些青年少有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意義、特點的了解。甚至對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都不知如何看待。
3、網絡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不良的影響
手機是大學生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通過網絡玩游戲、追劇、消費、看言情小說等,通過課堂調查得出,大多數學生在課外時間使用手機網絡的占43.4%,其中利用晚上在宿舍使用電腦上網的占有30%,但從他們對上網的目的來看,看劇娛樂占20.5%,網購占15.2%,聊天占40.6%,玩游戲占45.2%,通過網絡理解國際國內時事和查找上課所需資料的僅占14.6%。從以上調查來看,他們上網花費時間過多,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了。例如:長沙21歲的張女士連續(xù)熬夜追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導致輸尿管被"堵"。這就給我們當今大學生敲響了警鐘,長期沉迷于網絡將會使學業(yè)荒廢、摧殘身體,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4、網絡對大學生的道德情感的淡化
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人們的交往模式不再是面對面的交流,而是通過使用手機電話、微信、短信、電子郵件等溝通交流。根據課堂調查,大多數學生在同一個宿舍里也不愿意說話也是通過微信聊天等形式詢問明天上課情況,這就使他們之間在現實中人際關系淡化了、疏遠了。
三、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道德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現今社會,網絡對學校的沖擊愈來愈大,網絡給大學生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使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也更加凹顯。本文就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路徑。
1、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重要論述并提出明確要求。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并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價值觀正處于形成和確立時期,高校思政教師應積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課堂、灌入學生頭腦,尤其在網絡時代,青年學生面對各種思潮的相互激蕩,賓粉多彩的社會,易受各種錯誤思潮和言論的誤導,他們必須充分認識并學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作為分析社會萬象、把握好人生歷程的第一紐扣,引領青年學生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成為"四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深入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著力打牢學生國學根基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深入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傳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更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自強,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課堂,給學生澆灌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凝聚文化元素,相互交融、與時俱進。提高青年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繁榮發(fā)展。
3、加強二級學院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
網絡媒介的日益發(fā)達,大學生越來越多的使用互聯(lián)網給人們帶來的各種信息、消費娛樂,學生有時因晚上打游戲、追劇以及看電子小說等曠課或導致心理問題或思想問題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二級學院思想輔導站的工作者對學生給予指導教育,做到防范于未然。也可以采取其他各種活動方式進行教育比如:訪談、報告、講座等,使學生們朝著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發(fā)展。
4、注重學生為主體,加強學生間的互相溝通
學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應突出學生的地位和價值,尤其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讓學生在正能量的前提下,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yōu)榱烁玫牧私鈱W生的心理動態(tài)、道德困惑,在網絡環(huán)境下做好道德教育工作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溝通交流,比如創(chuàng)建微信平臺、微博等實時掌握學生動向,根據情況做出剖析給予相應教育和指導。另外,學校采取家校間的溝通,有必要讓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教育學生要及時溝通,通過交流促進情感。
學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陣地,青年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主力軍,在網絡環(huán)境下,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增強高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將有助于提高新時期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整體水平有著十分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袁貴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J].《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 2014.6
[2]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1219/c40531-28960397.htm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3] 趙 琿.試析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問題[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0.4
作者簡介:
王喜英(1979-),女,河南開封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校級課題:自媒體視閾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JG201541);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MYZX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