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勤
選自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31課《給予樹》,本組課文的主題是:愛的奉獻。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講述故事的經過,課文主要寫了在圣誕節前夕金吉婭把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善良的品質。
在進行教學時,我抓住“給予”這一中心詞,把教材當作例子來教,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文活動中,充分感受這棵“給予樹”帶來的魅力。
一、解題入課知“給予”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課,我就從課題入手展開了教學。我先播放了《鈴兒響叮當》歌曲,當熟悉的旋律在教室里響起,孩子們瞬間就想到了圣誕節這個有趣的外國節日。緊接著,我娓娓道來:西方的孩子,特別盼望過圣誕節,也渴望得到心愛的禮物。所以有些商場會放一棵大大的圣誕樹。人們可以把愿望寫在卡片上,把卡片掛在樹上,等待有能力的人去幫助他們。這棵樹的名字就叫“給予樹”。
板書課題之后,我提示了“給”字的另外一個讀音,“予”字的書寫,又引導學生說說“給予”的反義詞,從而理解課題,知道“給予”是送給、贈給的行為。
這個環節的設計,既結合了課文內容,又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知道了什么叫給予樹,什么叫給予。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下面的教學環節做好了鋪墊。
二、品詞析句明“給予”
(一)抓住“寬裕”促理解
教學片段:
1.我們再來看一下這組詞語,誰來教大家讀?
糖果逛街猜測仁愛寬裕。
2.我們來看這個“裕”字,仔細觀察這個字,我們應該怎么來記呢?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好的,跟老師一起書寫一次,左邊的部首衣字旁代表衣服,右邊的“谷”字代表的是糧食,古代的人們認為有衣服穿有糧食吃,衣食無憂的生活就會很寬裕。
動手寫一寫,寫完了就給同桌看一看,互相評價一下。
3.我們來聯系上下文再讀一讀“寬裕”,把這個詞放進課文里的句子來讀。
(出示)讓我擔心的是,家里本來就不寬裕,我手里攢了一百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么才能買到很多而又很好的禮物呢?
你從句中哪兒看出他們家并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是啊,很多詞語不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讀一讀你就理解了。
這樣的教學為“給予”一詞的理解埋下了伏筆。理解了“寬裕”一詞,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家里并“不寬裕”的金吉婭能去“給予”一個陌生女孩愛的行為是多么善良。
(二)圍繞“給予”品句段
教學片段:
1.家里并不寬裕的金吉婭,為什么要給予這個陌生女孩一個洋娃娃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問問金吉婭吧!
2.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這個問題,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生默讀圈畫)
3.孩子們,你們從哪些句子中找到了原因?
(出示)她一直期盼著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1)你從哪個詞感受到這個小女孩非常想要一個洋娃娃呢?(一直)
(2)當她看到小伙伴抱著洋娃娃的時候,她會想什么?
當她看見玩具商店里擺著的洋娃娃時,她會想。
晚上睡覺前她會想。
甚至在做夢的時候她也在想。
就是這樣,她日思夜想,你能讀出小女孩的渴望嗎?
(學生讀)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3)金吉婭一定讀懂了她的心,于是……
(出示)我取下卡片,買了一個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
4.你還在哪個句子中找到了金吉婭要送給陌生女孩洋娃娃的原因呢?
(出示)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1)金吉雅有可能得到哪些禮物呢?
(2)是啊!媽媽送的,哥哥送的,姐姐送的,吃的、用的、玩的,各種充滿濃濃愛意的禮物她都可以擁有,可是那個小女孩呢?
(3)(配樂創設情境)圣誕節到啦,每個孩子都在歡天喜地地迎接新禮物,可這個小女孩,卻沒有( ),沒有( ),沒有( )。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女孩呢?
(4)要知道,金吉婭的家庭條件并不寬裕,可就是這個從并不寬裕的家庭中走出的小女孩,竟然能從自己并不多的東西中拿出一部分和別人分享,你覺得金吉婭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5)是啊,在別人有困難時,自己有能力去幫助別人的時候,能拿出一部分和別人一起分享,這就是金吉婭最真誠的想法,也是《給予樹》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讀寫結合踐“給予”
在這節課上,在理清媽媽先是擔心,繼而生氣,最后激動的心理變化之后,我引導學生嘗試站到作者的角度,來揣摩作者是怎樣把媽媽的心情寫具體的。學生在感受心理活動和動作描寫能表情達意的基礎上,教師再巧妙引導學生轉換角色,進行“小練筆”,運用學到的寫法來展示小女孩收到禮物后的心情,以讀促寫,讓閱讀指向寫作,再現了“給予”的快樂。最后教師進行引導:我們應該怎樣在生活中踐行給予呢?這樣既把課堂進行了延伸,拉近了文本與生活的距離,又可以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里領略愛的真諦,品味愛的美好,感受這棵“給予樹”傳遞給我們的愛的魅力!
參考文獻:
江渝.《給予樹》教學設計與說明[J].小學教學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