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英
葉圣陶老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單純地“傳道、授業、解惑”,而應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思維技能,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從而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自學,學生需要支架,需要指導,如此才能在自學中更快更好地掌握學習的工具,提高學習的能力。預習單的設計正是基于以上考慮。筆者就小學生語文預習單的設計談幾點粗淺的思考:
一、課時不同,設計不同
眾所周知,一篇課文幾課時的教學,每課時都有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比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在字音字形上,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則在字義和運用上。設計預習單時,也應考慮課時的不同,將每個課時的重點難點分解出來。比如《日月潭的傳說》一課,第一課時設計了多音字注音、把字寫漂亮、哪些字難寫等內容;第二課時設計了“選一選加點字應該是哪個意思”“會用哪個詞造句”等內容。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單,可以迅速地把握學生書寫、識記、理解、運用的難點,分別在兩個課時上有針對性地落實指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再比如《小河與青草》第一課時設計這樣的預習任務:( )感謝( )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 )感謝( )給了它充足的水分。第二課時的任務則是:小河之所以感謝小草是因為 。因為 ,所以小草要感謝小河。同樣是理清文脈,第1課時主要體現一個“扶”字,常常以填關鍵詞的形式出現。第2課時則提高難度,要求學生通觀全文加以概括。
總之,像朗讀課文、理清文脈、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語言表達等,每個課時的任務不同,預習單的設計也應凸顯不同的重點。
二、體裁不同,設計不同
閱讀教學強調文體意識。不同文體的教學方法各不相同。預習單的設計非常考驗教師文本解讀的能力,也滲透著教師的教學思考。自然地,不同文體的預習單也不應該是一樣的。比如詞串類識字韻文,設計預習單時會讓學生思考:這是一篇關于什么的識字韻文?每一行詞串分別介紹了什么?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提煉、概括能力;童話故事類課文,設計預習單時,會讓學生嘗試表演故事;名人傳記類課文會讓學生嘗試收集名人的生平資料,相關的故事;古詩類課文會讓學生嘗試說說古詩的含義,或者說說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需要老師課堂上幫助解決的。
比如,神話傳說故事《哪吒鬧海》設計了這樣的預習任務:找出故事中的人物,記住他們做了什么,找幾個詞語寫下來。整個任務以文章敘事的結構呈現出來。因為寫人記事類文章,可以從整體感知入手,梳理文章結構,而后要抓住情節,推敲文字,體會人物,探討寫法。預習單設計時,就可以體現這類文本的特點,巧妙地運用各種結構圖等,將結構、情節、詞語推敲等融入其中。
再如,說明性散文《麋鹿》的預習單中,請孩子自學第5~7自然段,想想為什么說麋鹿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并設計了一張以“時間、地點、經歷、感受”為縱坐標,“3000多年前、漢朝以后、1865年”等時間詞為橫坐標的表格。因為寫景狀物類、說明性文章則在整體感知梳理結構的基礎上,需要認識景物的特點,品析言語的表達。預習單設計時更多則運用圖表式,幫助孩子自學時梳理景物特點。設計說理文預習單時,則要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時嘗試把握議論的三要素,理清議論的層次結構,思考議論的方法等。
總之,預習單設計時如果能充分考慮文體的特點,并在課堂上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文體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年段不同,設計不同
預習單的設計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有一定的目標,也要注意層次性和漸進性。因為,每個學生學習有差異,發展不同,環境有參差。不同年級學習要求不同,不同年段學生能力不同。因此,預習單設計不能各個年級一貫到底,而應該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學情,設計難易不同、重點不同、形式不同的預習單,體驗由“具體任務”指導型——“流程提綱”開放型的預習。
比如,同樣是生字新語的學習,中年段的表述為:列出重難點生字詞語,精心設計對比擴展練習;高年段是為自主確定重難點生字詞,獨立預習。同樣是課文內容,中年段要求提供關鍵詞或設計填空或問題引導,幫助學生思考課文內容;高年段則是給出提綱或表格,獨立概括主要內容。同樣是欣賞積累,中年段要求指出需要背誦的段落,針對精彩段落設計賞析練習;高年段則是自主賞析,確定背誦段落;同樣的拓展實踐,中年段更多是明確課外拓展目標、內容,指導課外拓展方法;高年段則要學習根據單元主題自主確定課外閱讀與實踐內容。
整體來看,中年段重在以“扶”的形式指導預習方法,培養預習習慣,預習的重點更加突出,目標指向更加明確,“扶”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或填空,或問題,或趣味游戲……高年段,則逐漸由“扶”到“放”,不斷地在預習實踐中運用中年段學到的各種預習方法并逐漸熟練。而這種提綱式、流程式的預習,給予了學生更開放的預習空間,讓學生在預習中各顯身手,張揚學生學習個性。簡單地說,中年段更注重預習活動的“設計”,高年段更強調預習活動的“自需”。
總之,預習單的設計是體現教師教學思想與智慧的。只有真正能夠立足兒童特性,基于教材特點,考慮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任務,才能讓預習單成為孩子們前置學習的好幫手,讓孩子們在一次次的預習過程中收獲知識,習得方法,提升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飛,張靜.中高年級預習單設計比照分析[J].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011(28).
[2]牟文娟.六問“單元預習單”[J].小學語文教師,2012(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