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辦高校深入開展依法治校工作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確保自身依法獨立自主辦學和全面提升內部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務。應以大學章程為辦學根本,理順管理機制,完善制度體系,加強民主參與,保障師生權益,不斷深入開展依法治校工作,確保辦學方向良性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 依法治校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022-02
依法治校是教育事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推進教育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力量,發展勢頭迅猛,但存在問題不少,既有外部政策與高校辦學自主權之間的界定問題,也有高校內部管理體制與制度中的沖突問題。因此,大力開展依法治校工作對保障民辦高校辦學自主權和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很有必要。
一、民辦高校開展依法治校工作的現狀與問題
(一)初步建設了以章程為核心,校內各模塊管理制度為主體的制度體系。民辦高校在創設或轉設時依照教育法規普遍制定了基本涵蓋《高校章程設立暫行辦法》的學校章程,同時也相應建立了較為全面的制度體系,但無論是章程還是規章制度,均普遍存在內容缺失與更新問題,或缺乏對新生事物相應的描述,或存在制度修訂或廢止不及時的情況。尤其是在教育法規一攬子修訂之后,亟待修改原有章程以適應新的要求。此外,大多數民辦高校制定出來章程后往往束之高閣,并未在辦學過程中發揮出“根本大法”的重要作用。
(二)基本確定了學校重大決策機制和校內管理體制,制定了保障學術自由和發揮學術權力的制度并得以實行。民辦高校在保證黨的政治核心作用前提下,大多采取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同時,根據教育法律要求也基本建立并發揮了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學術委員會應有的職能。但仍存在重要決策機構議事范圍不清,學術委員會行政干預過多,教職工尤其是“教授治學”參與度不夠和教職工代表大會決策職能發揮不充分的問題。
(三)逐步完善了師生權益保障和救濟體制,創設了學校法律風險防范的人員與措施。民辦高校保障師生參與學校管理、進行民主監督的權力,通過申訴處理、信訪等途徑維護師生自身權益,部分民辦高校設有專門律師承擔學校涉訴處理。但普遍存在師生參與途徑和機會偏少;申訴處理缺乏詳細可操作的流程,不能實際開展工作;風險防范不夠細化;法律顧問團隊薄弱,法律訴訟應對不及時等問題。
(四)初步建立了依法治校與普法宣傳的工作體制與機構,依法治校與普法宣傳工作逐步得到重視。民辦高校根據教育法律法規要求和法律事務需要,大多已建立起了相應的職能機構和工作體系并通過相應制度予以保障。但普遍存在著機構較為松散,工作多為兼職和師生普法宣傳仍不夠深入及未能有效輻射地方等問題。
二、關于民辦高校開展依法治校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大學章程,及時修訂制度體系
1.完善章程內容,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尊重辦學各相關利益主體的訴求,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應在章程中及時更新如學校辦學規模和機構設置等已發生客觀變化的內容,進一步明確學校獨立自主依法辦學的政策邊界,增加現有章程頒布后已經固化為制度的改革成果,充分體現出教育法律法規一攬子修訂后國家對高等教育尤其是民辦教育新的理念和引導;加大章程的宣傳力度,牢牢樹立起章程是學校運行基礎和核心規則的觀念,強化各級領導干部和普通教職工依章程謀事、辦事的根本原則,用條理清晰、覆蓋全面的“明規則”代替“潛規則”。
2.制定“立法法”,及時修訂制度體系
一是應制定《規章制度制定管理辦法》,設立制度審查委員會,明確規章制度制定的程序和權限,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在某一個規章制度中的權力邊界,避免出現制度打架或是超越權限和上位規定的情況;二是應該借修訂章程的契機,及時規范清理現有制度體系。該修訂的修訂,該廢止的廢止,該進一步解釋的要有詳細的解讀或操作說明,要形成定期清理的制度。
(二)梳理議事規則,尊重學術自治
1.應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重要會議議事范圍與規則詳細寫入章程予以固化,同時進一步明確學術委員會與黨委會、校務委員會之間的溝通與協商機制,真正做到權力邊際清晰、權利清單明確。通過制度化體系來充分保障學術自由得以實現。
2.應進一步建立和發揮校內二級協調委員會的職能,發揚二級學院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要通過建立和發揮校內二級協調委員會的橫向溝通與協調作用形成合力,杜絕工作推諉或各掃門前雪的情況;對二級學院要堅持合理劃分責權利、管理重心下移、加強目標管理和不斷完善配套制度,激發二級學院的辦學熱情和創新活力。
(三)落實權益保障,積極防范風險
1.加強組織建設
應設立教師申訴委員會,統一受理教師關于管理行為、學術評價、工資待遇和職稱評定等方面的申訴,改變沒有統一的處理流程和明確的處理權限的多頭管理局面。同時,設立教師關愛委員會,積極解決教職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要徹底改變“學生申訴即是找麻煩”的錯誤觀念,進一步細化工作流程,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典型案例,引導學生通過申訴合理反映問題,維護自身權益,避免過激行為,減少法律訴訟行為;要充分發揮政策法規研究室的重要作用,吸納專門人才,提升法治思維在學校宏觀決策中的地位,同時可更好地長期跟蹤、深入研究教育立法,對學校發展提出戰略性意見;同時要建設固定的法律顧問團隊,對學校辦學過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問題進行審慎的合法合規性審查,以應對民辦高校將來越來越多的涉校訴訟。
2.認真程序審查
學校管理層應首先樹立程序正義優于實體正義的基本觀點,相關職能部門在處分師生時,一是要充分調查掌握真實完整情況,確保程序無瑕疵;二是要做到“合乎比例”,即處罰應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基本原則,尤其不要輕易剝奪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因為學生是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學校要認真考慮大學管理與學生基本權利如隱私權之間的關系,如貧困生申報基本信息公示,補考、重修信息和監控覆蓋等問題,避免出現為實現管理方便而無視學生隱私的情況;校內體育活動要在注重實體防護(即維護器材,保養場地和充分指導等方面)的基礎上,更多的關注程序保護,如安全操作規范,風險提示和教師的安全警示,同時要盡快建立起以校園無過錯責任險為主的校園安全保險體系。
(四)加強法制宣傳,強化法治意識
要進一步加大對法制宣傳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形成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圍并輻射地方。高校應在醒目地點設置固定的法治文化宣傳場所,向師生廣泛贈閱普法讀物,并將每年憲法日及法制宣傳月活動推廣為全校性質的重要活動并通過制度與經費予以保障和傳承;應充分發揮網絡時代新興媒體的獨特傳播作用,以更加生動活潑和貼近生活的語言、案例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普及法律常識、發布風險預警;應通過普法宣傳使廣大教職工樹立起基本法治意識如規則意識、權力義務意識等,強化教職工尊重契約的職業素養和樹立教育情懷;學校應建立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干部職工定期學法的制度并落到實處,針對不同群體進行針對性學法;要將依法執教和依規行權作為教職工考核的重要內容,杜絕教師以學術自由為由而發表違反國家基本制度和現行法律法規的言行;要充分發揮大學的人才和智力優勢,鼓勵法學院師生深入地方,以普法宣傳、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等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全面參與到地方法治社會建設,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參考文獻:
[1]張好徽,王紅濤,陳睿.論新形勢下民辦高校應大力推進依法治校[J].職業技術,2013.5
[2]湯迪操.民辦高校開展依法治校工作的幾點思考[J].職業技術,2015.9
[3]劉爽.依法治國視域下民辦高校依法治校路徑選擇研究[J].院校建設,2015.8
作者簡介:
劉鵬(1983-)男,陜西寶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