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中小企業是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主體,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融資難的困境,阻礙了中小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進而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由于民間融資能夠緩解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利于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彌補正規金融服務的不足,在強調“調結構、穩增長”的當前值得大力引導規范。民間融資也呈現出融資主體多元化、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融資程序日趨規范等良性發展局面,但民間融資還存在風險高、地下錢莊和非法集資現象頻現、高利率加重企業經營負擔、資金流向不受國家宏觀調控等問題需要著力規范。
關鍵詞: 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5-0066-02
一、民間融資的重要作用
1.緩解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現階段,民間融資已成為金融機構貸款、中小企業自身資本積累之外重要融資渠道,緩解了部分中小企業的資金渴求,為中小企業自身發展提供重要助力。對一些前景好、發展潛力大但缺乏資金的中小企業,在自身資本積累不足又難以得到銀行貸款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民間融資能夠有效緩解其融資難的局面。
2.有利于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雖然存在高息、高風險等不規范甚至不合法問題,但民間融資又具有較強的地緣性和人緣性,投資人對其投資對象即中小企業較為熟悉,信息不對稱問題能夠得到較好解決。因而民間融資一方面可以增強投資人的風險意識,提高風險擔當,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借款人理性而慎重選擇投資項目,嚴格履行還款責任。對投融資雙方而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在間接融資成本高企的條件下,民間融資的經營績效高于正規金融,民間融資與中小企業發展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長期正相關關系。
3.彌補正規金融服務的不足。當前,國家經濟政策難以惠及中小企業。在自有資本不足、難以從銀行貸款或資本市場獲取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民間融資對中小企業而言是一種無奈條件下的次優選擇。民間融資具有手續方便、資金可得性強、時效性強的特點,采取個性化服務,能很好地滿足臨時性和季節性融資需求。因此,民間融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目前無可取代。現階段我國金融發展相對滯后,民間融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正規金融服務的漏洞和不足。
二、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的現狀
1.民間融資主體多元化,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近年來,我國民間融資發展迅速。民間融資主體呈多元化發展趨勢,由初期的個人到現期的各類經濟組織(包括各類中小企業),民間融資流向由臨時急需和生活消費為主轉變為有目的、有計劃的投資行為,民間融資規模不斷上升。
2.民間融資利率水平偏高。按融資主體的性質及資本用途不同,民間融資的成本相應發生變化,同時參考銀行等金融機構相關貸款利率水平。來自我國央行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民間融資利率為12%左右,農戶間融資利率相對較低,個體工商業戶融資利率相對較高。
3.融資程序日趨規范。民間融資自身的高風險性和中小企業對資金的渴求,使得民間融資有強烈的降低風險的要求,因而在法律程序上日益規范。初期的口頭承諾和借據被現期的正式合同取代,固定資產抵押、信用擔保等降低風險的操作方式日益增加。大量民間融資經紀人、小額貸款公司的出現,為融資雙方溝通信息、提供服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間融資的規范發展。
三、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存在的問題
1.民間融資風險高,易產生糾紛,不利于社會安定。民間融資游離于法定金融體系之外,不受法律保護和國家監管。民間融資雖近期在規范性上有所改進,但仍存在許多漏洞,缺乏法律依據,債務違約非常普遍,債務人“跑路”現象層出不窮,由此造成的融資雙方債務糾紛嚴重影響社會和諧安定。
2.地下錢莊和非法集資現象頻現。法律規范缺失、投融資渠道不暢、正規金融機構疏導缺失、“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無形限制,導致企業大量資金閑置。面對民間融資高利率的誘惑,地下錢莊悄然興起,非法集資現象頻頻出現,嚴重威脅國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危害社會穩定。
3.高利率加重企業經營負擔。民間融資利率成本極高。在中小企業難以通過其他渠道融資的條件下,無奈只能通過民間融資獲取資金,在本已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高利率更是加重了中小企業的經營負擔,增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使中小企業的風險偏好上升,違約風險相應上升,不利于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
4.資金流向不受國家宏觀調控。游離于正規金融之外的民間融資屬于地下金融,其資金投向不受監管,國家調控難度加大,政策引導效果差。在當前新常態背景下,產業升級、結構轉型任務艱巨,需要相應政策大力調控投資流向。但民間金融的部分資金仍流向低端過剩產能,不利于中央政策目標的實現,擾亂經濟社會發展秩序。
四、規范和引導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的對策
1.進一步完善有關民間融資的法規體系建設。民間融資發展中出現的許多問題與我國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嚴重不完善有關。許多法律法規條文與當前正當民間融資發展不相適應,必須盡快予以修改或廢除。另外,對新出現的民間融資問題,可以進行法律上的明確界定,如正規民間融資和非法融資之間的區別,明確保護正規民間融資的發展,打擊各種形式的非法融資。同時,應對民間融資主體的相關權利與義務、利率、期限、還款方式、違約責任等相關法律要件加以明確,形成規范民間融資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使民間融資走出地下金融的“暗窗”,置于規范化發展的陽光下。
2.破除準入限制,開放金融市場,促使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服務。根據中小企業融資特性,專門設立中小企業監管部門和行業互助組織等,建立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金融監管體系。同時,敦促和鼓勵商業銀行調整發展戰略,實行差異化戰略,提升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業務比例,扎根金融生態基層,加快業務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力。
3.進一步拓寬民間資金的投資渠道。反思當前正規金融在吸引居民資金上的不足,適應時代需求積極革除弊端,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有吸引力的資金匯集通道和工具。面對民間資金量大但投資渠道狹小的窘境,監管機構應進一步放寬審批力度,推進市場化運營,鼓勵市場推出更多合法、成熟的投資工具,解決投資渠道不暢的問題。政策上應著力構建促進民間投資的財政稅收體系。應進一步細化政策內涵,提升可操作性,簡化投資審批,提高征稅標準以提高民間投資收益,為民間投資提供政策咨詢服務,增強投資積極性,保護合法投資收益,嚴厲打擊非法擾亂資本市場行為。同時,應進一步推動收入分配制度與社保制度等改革,解決民間投資的后顧之憂,釋放民間投資潛能,促進民間投資渠道的暢通。
4.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多渠道促進中小企業融資。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有利于擴大資本市場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手段之一。應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細化操作,完善規則,鼓勵優秀中小企業進入各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積極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鼓勵其對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進行天使投資。完善中小企業債券市場,在債券設計、承銷、發行及上市交易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培育專業機構投資者,完善風險防范機制,著力解決中小企業債券二級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完善場外交易市場,為無法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及新三板等場內交易市場上市的各類中小企業提供資金融通,建立與場內交易市場的聯動機制,促進信貸資源合理流動。
5.建立健全各類市場服務機構,便利中小企業融資。應由政府各相關部門聯合,鼓勵建立各級各類盈利性或非營利性信用評級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全面評價,包括中小企業的納稅信用、勞動信用、質量信用、合同信用及企業法定代表人個人信息等,為市場主體提供各種有償或無償信息服務,為民間投資主體提供參考,解決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有效化解風險。同時,積極促進建立和完善各級各類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出資方式和組織機構形式等應允許多種多樣,政策性、盈利性或二者兼顧均可,各級政府應對各類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的設立給予政策支持和合理引導,通過便捷審批、減免稅費等方式加以扶持,促使其切實為中小企業民間融資提供不限于擔保等各種服務,促進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的發展。
各級各類市場服務機構的建立,使得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資本市場與中小企業之間建立起便捷的溝通渠道和橋梁,中小企業融資更加迅捷、成本更低,銀行和資本市場業務拓展更廣,服務對象更多,競爭力更強。
參考文獻:
[1] 陸岷峰,張惠.中小企業融資與民間資金對接渠道建設研究——基于民間融資資金管理體制的分析與思考[J].江西財經大學學
報,2011,(1):31-37.
[2] 閆春英.我國民間融資的風險及發展路徑選擇[J].經濟縱橫,2013,(1):82-85.
[3] 馮嵐,呂金記.中小企業金融體系不足與民間融資突圍路徑選擇[J].上海金融,2012,(9):89-118.
[4] 王從容,李寧.民間融資:合法性、金融監管與制度創新[J].江西社會科學,2010,(3):90-93.
[5] 奚尊夏,王立平,張江,等.民間融資的模式、規模及評判——臺州民間融資新情況調查[J].上海金融,2012,(2):104-119.
[6] 仇穎.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領域之管見[J].金融研究,2011,(6):71-80.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