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出現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帶來了機遇,同也存在挑戰。本文結合高校思政教育現狀,以如何趨利避害為線索,尋求有效途徑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關鍵詞】多媒體 思政教育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063-01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是我國教育的主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強調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隨著新媒體載體的出現,高校思政教育既面臨挑戰又存在機遇。如何利用新媒體雙刃劍也是當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關鍵。
一、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現狀
(一)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受多元文化的侵蝕
新媒體呈現信息傳播量大、速度快、開放自由、文化多元等特點,大學生在獲得大量信息的同時也接受著多種文化觀念的侵蝕,這對于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尚未成熟的他很容易被思想侵蝕,對待一些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缺少分辨力,易進入誤區。
(二)新媒體時代下思政教學傳統模式面臨的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專業教育,它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引導和意識形態的灌輸,不僅需要理論的傳輸,更需要多方面,多渠道的引導及教化。因此,新媒體的出現要求改變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沒有真正做到新媒體化與教學的緊密結合。
(三)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師教學技術有待提高
新媒體教學技術引入高校思政教學中,這要求教師隊伍具備較高的新媒體素養。這對于年齡較大及網絡技術接受慢的教師是很大的挑戰,與此同時還需要教師具備將理論與多媒體結合的教學能力,例如,微課制作,視頻短片欣賞,專題公眾號,專題討論群等。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機遇
新媒體是把“雙刃劍”,如何趨利避害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因此,認清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機遇是關鍵。
(一)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這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拓寬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范圍。學生活動的一切空間和范圍都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如宿舍樓、食堂、課間、文體活動室等,思想政治教育以新媒體為載體無處不在。
(二)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渠道
傳統思政教學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較枯燥,很難觸動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多媒體可以改變這一尷尬的局面,突破課本是學習的主要源泉。將理論知識與多媒體結合,將課本語言轉換成多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語言,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理論,主動關注政治,自覺提高思想覺悟。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多媒體時代,信息數據傳播信息量大,速度快,使得大學生緊跟社會發展的步調,及時掌握最新黨和國家的重要思想和政策,獲取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資訊,隨時關注國家大事,擺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習困境,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策略
(一)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來
多元文化的新媒體環境活躍了大學生的思想,但同時也對傳統文化價值觀造成了沖擊,為了保證中華傳統文化在新一代大學生思想引導的中流砥柱作用,將傳統文化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勢在必行。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不能被任何思想文化所替代的,面對發展的現實我們要保證中華傳統文化在思想引領中的主體作用,對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關鍵在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新媒體的到來,為改革提供了新媒介。課堂教學有了多媒體教學工作,可以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理論傳輸。課堂以外可以通過建設思政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進行信息傳播和思想引導。教師還可以憑借微課、微電影等新穎的形式進行教學,將思政教學與新媒體相結合,提高思政教學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度。
(三)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師資隊伍的新媒體教學能力
思政教師對新媒體的信息化教育平臺的運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新媒體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媒體的環境下,大學生是新媒體信息傳播接受的對象,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新鮮感,這要求教師對新媒體有較高的靈敏度,善于利用新媒體捕捉新鮮事物,并能將其靈活地融入到思政教學中來。這就要求思政教師掌握一定的多媒體運用技術,提升新媒體素養,同時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結合學生思想特點,將舊理論講新,講活。
(四)培養大學生新媒體下的道德修養
新媒體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但也是誤導多、誘惑多、陷阱多的時代。這就要求大學生有較高的自律性和判斷力。首先,教師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方向引導,提高大學生分辨力。其次,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對于不良誘惑要堅決抵制,面對紛繁龐雜的信息不盲目,不輕信。最后,灌輸傳統道德理念,培養大學生的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正確的政治立場。
多媒體時代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豐富的資源,拓寬了教育的空間、渠道。但也存在困境和挑戰,這要求思政教師要立足高校思政教育的宗旨,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主陣地, 以黨中央治國新理念為指導,不斷改革創新,發揮出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蔡桂全.網絡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4,(7)
[2]夏蕓.淺析網絡信息條件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思考[J].求實,2013,(Z2)。
[3]李玉文.博客在高職學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3)。
[4]趙揚.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5]杜坤林.“微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生成與干預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6)。
作者簡介:
馬敬(1982.4-),沈陽人,碩士研究生,畢業于遼寧師范大學法學教育專業,現擔任大連科技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主講課程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