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斕
摘 要:旅游文化的內涵是旅游的靈魂,深度挖掘旅游文化的內涵,大力開發旅游文化資源,對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探討旅游文化的內涵,進而分析旅游文化的內涵挖掘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內涵的策略,以期構筑旅游業發展特色,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旅游文化;內涵;挖掘;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5-0159-02
旅游文化是旅游業發展的靈魂,在旅游經濟、旅游社會、旅游生態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中國旅游業要獲得較大的發展,立于世界旅游強國之林,就必須高度重視旅游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內涵,營造旅游文化氛圍。本文主要從旅游文化的內涵入手進行探討,闡述了旅游文化的內涵挖掘現狀,并根據現狀提出相應的策略,為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依據。
一、旅游文化的內涵探討
1.旅游文化的研究現狀。自美國著名學者Robert W.McIntosh首次提出旅游文化的概念的二十多年來,不同專家學者嘗試從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及地理學等不同學科,通過不同視野來研究旅游文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期間經歷了對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并對旅游文化的類型、特征、組成要素等基礎理論做了一系列研究,再到旅游文化在旅游業的作用、旅游文化的學科地位等研究,以及到現在研究比較多的各種旅游文化開發、旅游文化建設、旅游文化應用等領域。我國的旅游文化研究已經經歷了從宏觀層面的研究到微觀層面的研究,從基礎理論的研究到具體應用實踐的研究,這說明我國的旅游文化研究已日趨成熟。
2.旅游文化的內涵概述。廣義上,旅游文化是人類創造的與旅游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旅游文化主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經營者在旅游消費或經營服務中所反映、創造出來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是旅游客源地社會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會文化通過旅游者這個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過程和結果。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簡單的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游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它既包含飲食服務、歷史、園林建筑、地理、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游客體文化領域,又包含旅游者自身興趣愛好、思想信仰、文化素質、行為方式等文化主體領域,更包含旅游業的管理文化、服務文化、導游文化、商品文化、政策法規等旅游介體文化。
二、旅游文化的內涵挖掘現狀分析
1.旅游文化的內涵實質沒抓住。無論是自然旅游資源還是人文旅游資源,要吸引和激發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就必須具有獨特魅力,飽含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內涵,以此來滿足人們對科學、史學、文學、藝術和社會學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游文化的本質特征必然要求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游文化。但是,現在隨著旅游地區商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造成許多旅游地區的文化產品千篇一律,毫無特色可言,其根本原因是沒有抓住旅游文化的內涵實質。
2.旅游文化的內涵無特色。旅游文化的靈魂是文化,沒有文化就沒有旅游。發展某些地區的旅游業是傳承和弘揚我國著名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有效形式,保護和利用優秀文化產品是發展旅游業的基本要求,挖掘旅游文化內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是旅游業興盛的源泉。旅游發達地區旅游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長,而來自于飽含多元文化的旅游產品和特色旅游服務。旅游與文化交融結合程度越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經濟就越發達。當前我國大部分旅游地區的旅游產品總體上表現出小、差、弱、散的發展局面,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景區規模小,展示方式陳舊,市場競爭力不強。旅游文化產品一般化、同質化開發現象明顯?!耙涣髻Y源、二流開發、三流服務”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特色文化精品和高端產品較少。
3.旅游文化的內涵滿足不了游客的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需求的滿足。但由于旅游地區的商業化日益嚴重等原因,各地區的旅游景點正在逐步走向同質化,致使游客們無法體驗到旅游文化更深層次的內涵。游客在不同當地旅游,無法領會到當地旅游景點的內涵,無法使游客身心放松,無法融入到景色內部。
4.旅游文化的內涵忽略了可持續發展。在當今某些地區旅游開發中,開發商為了一時的經濟效益,致使該地區旅游開發的城市化、趨同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嚴重忽視了旅游區當地的文化精神表現,有的甚至嚴重造成了旅游資源無法修復的破壞,從而致使旅游產品失去了本身特有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同時也極大地忽略了當地旅游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有些開發商只注重一時的利益,而忽略了旅游地、旅游客源地區及旅游資源的文化特征,以及嚴重忽視了旅游者背景文化與當地旅游資源文化特征的橋梁,致使當地的旅游文化和資源嚴重遭到破壞。
三、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內涵的策略
1.準確實現旅游文化內涵定位。隨著時代的發展,旅游業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已經不僅僅是價格、服務和質量的競爭了,其競爭的根本在于滿足游客需求的程度。因此,為實現旅游文化滿足游客需求,旅游景區必須堅持自身特色,明確自身定位,突出自身文化優勢。對于一個以旅游為主要產業的地區,該地區文化的定位顯得尤為重要,可以通過對該地區未來規劃定位、旅游文化品牌優勢、市縣的歷史屬地關系、縣域經濟實力、旅游文化資源優勢、歷史文化底蘊、交通地理區位優勢等方面分析和探討,從而消除對該地區旅游文化的模糊認識,明確該地區的旅游文化定位,科學規劃,努力將該地區建設成為一個高品位的富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旅游勝地。
2.尋找合適的旅游文化內涵發展載體。旅游文化載體是旅游文化的表現形式,它直接關系旅游文化內涵的表現效果,從旅游者感官的角度,可以將旅游載體分為單一感受載體和多層次感受載體。單一感受載體是指那些僅僅吸引旅游者單一感官的載體,它們通常是一些靜態的景觀,如植物、建筑、園林等;多層次感觀載體指能吸引旅游者多種感官的載體,如歌舞表演、游戲、節慶活動、游客參與項目等。這兩者可根據旅游目的地當地實際結合起來表達旅游文化,提升文化主題,活用和創新文化載體。此外,還可適當開發富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
3.完善彰顯旅游文化內涵的配套設施。只有配套設施完善才能使旅游文化得以不斷傳承和發展。在旅游地區,應注重旅游交通、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商品、旅游通訊等設施對當地特色文化內涵的彰顯。在旅游地區建設的星級酒店、經濟型連鎖酒店、農家樂民俗住宿餐飲集群、大型旅游餐飲服務區等,應滿足游客對旅游文化內涵的需求,表現出富有當地特色的旅游文化。四川九寨溝周圍的酒店很多都體現出九寨獨特的藏羌風情,如九寨溝喜來登大酒店,建筑風格具有藏族風情風貌,里面的陳列品、飾品等大多都是地道的藏族物品。
4.不斷凸顯旅游文化內涵的特色。旅游文化內涵的特色是旅游業發展的常青樹。一個地區的旅游業若缺少了自己本地文化的底蘊,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地獨有的精神內涵,也就失去了強大的吸引力。因此,應不斷凸顯旅游地區的旅游文化內涵的特色,在其深度與廣度上下功夫。要充分挖掘本地區最獨特文化的魅力,將其不斷發揚光大。杭州景點中,西湖文化最具吸引力,最引人入勝,而西湖文化的挖掘就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實踐證明,其相當成功。北京文化中,以四合院為代表的胡同文化獨具一格。不僅從建筑上,而且還從文化、哲學和精神層面上具有無與倫比的現代意義,胡同文化的挖掘也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
5.實施全方位的旅游文化內涵營銷戰略。營銷對旅游業的發展意義不言而喻。旅游文化內涵的傳播也要依靠營銷戰略這個有力的武器。全方位的旅游文化內涵營銷戰略首先要找出當地特色最鮮明的文化,對其內涵著力打造,形成品牌。然后,充分進行宣傳營銷。尤其是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之力。同時,利用好攜程、去哪兒等平臺。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力也應繼往開來。宏觀上,加強區域聯合營銷,共同打造富有文化內涵的特色旅游線路等產品,以節慶、會展等活動來培育、引導市場,從而使旅游文化的內涵發揚光大。西安、洛陽、開封是秦、漢、唐、宋四朝的都城,文化古跡燦若群星。在發展旅游業時,就可連成一線,形成蔚為壯觀的中華古代文明黃金旅游文化線路。
6.通過市場化手段加強旅游文化內涵管理。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缺少了市場,便缺少了生機與活力。市場化運作得當對旅游文化的內涵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具體的實施進程中,應注意洞悉廣大旅游者的需求,結合當地特色文化進行旅游產品的開發,如成都的古蜀國文化,通過金沙遺址的開放致使內涵品位得到弘揚。應積極探索旅游文化內涵管理的市場模式,成立專門的市場管理機構,建立相應的市場管理體制、機制,以強有力的市場化手段對旅游文化內涵實施管理。比如成立專門的旅游文化品牌管理企業協會,通過企業的作用使文化內涵得以保護,得以傳承,得以弘揚。在此過程中,加強市場監管,走綠色、生態的旅游文化內涵可持續發展之路。
四、結論
旅游文化的內涵挖掘是旅游文化得以保護、傳承、弘揚的重要手段。我國目前旅游文化的內涵挖掘現狀不盡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抓住當地旅游文化的內涵實質,同質化嚴重。要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內涵,就應準確實現旅游文化內涵定位,尋找合適的旅游文化內涵發展載體,完善彰顯旅游文化內涵的配套設施,不斷凸顯旅游文化內涵的特色,實施全方位的旅游文化內涵營銷戰略和通過市場化手段加強旅游文化內涵管理。
參考文獻:
[1] 陳麗.沙漠旅游文化內涵的挖掘與構建——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10).
[2] 吳文廣.侗族村寨旅游文化內涵的調查與思考——以湖南省通道縣為例[J].文史博覽:理論版,2015,(12).
[3] 張建忠,孫根年.基于文化意象視角的宗教遺產地旅游文化內涵挖掘——以五臺山為例[C]//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
文匯編集,2011.
[4] 王倩倩.駐馬店旅游文化內涵解析與提煉[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
[5] 王建平.基于認知心理學的旅游文化內涵外化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8).
[6] 張玉峰.古代嶗山旅游文化內涵及其現代價值探析[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