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玉英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本文就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091-01
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與表達。近幾年,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需要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相對較差,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手段都比較落后,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質量與知識能力提高。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閱讀教學缺乏主動性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學過程都相對被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大多采用的是教師課堂講授的方式,未能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很多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多是提問的方式,忽視了學生與課文的互動,教師的講解占據課堂主要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和交流,同時也缺乏語言實踐活動,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注意問題設置的技巧,積極引發學生思考,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1]。
1.2忽視學生個性化特點
就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來看,很多學生都缺乏自主閱讀的機會,在語文閱讀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雖然增加了與學生的互動,比如小組討論、課堂提問等,這些互動都屬于學生與教師間、學生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但學生與文本間的交流卻很少。很多教師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時都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特點,未能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進行教學,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致使教學效果差強人意[1]。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更需要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這樣才能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2.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策略
2.1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應作為教學主體,教師作為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與思考,然而長期一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 主動性,教學過于機械化,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只能被動地思考,這樣一來,學生長期被動接受教師對課文的解讀,并未真正地理解課文,這直接影響了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2]。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文本閱讀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及時激勵、啟發學生,使學生可以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感悟課文。
2.2設立明確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為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性,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設立明確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并采取有效手段,盡可能地達成目標。小學語文閱讀教師需要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個性結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設置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在創設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文本[2]。閱讀是一項綜合性的活動,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設立明確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積極引導學生能夠思考問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
2.3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的閱讀渠道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普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需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的閱讀渠道,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涉及到許多方面的教學,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學生的閱讀范圍就會相對狹窄,無法進一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進行閱讀教學,這樣可以避免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渠道。
3.結語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客觀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課改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課堂教學,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立明確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培養,進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慶梅.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7,(05):54-55.
[2]閆冰,張蕾.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教育現代化,2016,(35):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