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建
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陸河中學
【摘要】分層教育模式主張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分層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有效發展,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教學新理念。文章針對分層教學法在高中物理課堂的應用進行分析,根據高中物理課堂的特點研究分層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分層教學法;高中物理課堂;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難以釋放學生的天分,抑制學生的個性發展,無法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全面性人才。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個性特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發掘他們的潛能,提高其學習能力。分層教學法是一種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將分層教學法運用在高中物理課堂中,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進步,提高教學效果。
一、分層教學法的含義
分層教學法的實踐要分三步走: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做一個初步了解,要保障所有學生都可以得到提高;其次,教師根據評估內容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劃分成水平相近的幾個小組,還要區別對待不同的小組,讓各小組在相互作用中不斷提高;再次,教師要針對各層學生的學生能力,做好相應的教學計劃,制定好教學目標,加強課后訓練,進行一定的學習評價,各個教學環節都要遵循“以人為本、個性發展、分層輔導、個別指導”的原則。分層教學將傳統教學理論與現代教學結合到一塊,避免了傳統教學中的一系列問題,保證了高中物理教學效益,創新發展了素質教育。
二、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意義
(一)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分層教學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將學生劃分層次,教師需要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分層教學總結出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分層教學縮小了學生之間的差距,緩解了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二)促進教師轉變思想
分層教學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不僅要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還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生建立起一種平等的關系,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中的引導作用,熟練掌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會因材施教,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
(三)深化改革
分層教學考慮到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應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布置不同的教學練習,教學效果明顯突出,并將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對比,為教學方法的創新奠定了基礎,深化了素質教育改革。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原則
(一)學生是主體
在分層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引導作用,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更好地發展。
(二)師生平等關系
素質教育提倡師生平等,呼吁一種師生合作的新型關系。分層教學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允許學生進行選擇。教師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掌握他們的個性特點,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全面型人才。素質教育提倡學生各方面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注重學生的知識水平。分層教學注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發掘學生的潛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與學生交流,多鼓勵表揚學生,積極引導他們,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用變化的眼光看待學生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給學生定位,貼標簽。學生的內心較為敏感,容易喪失信心,放棄自己。進行分層教學時,教師要用變化的眼光看待學生發展,不僅要時刻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還要不斷去發現、發掘、發展學生的潛能,在動態的分層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正確引導學生。
四、分層教學法的實踐
(一)學生分層
學生分層是分層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是分層教學能否取得效果的關鍵之處。為了實現有效科學的學生分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通過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學生談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情況,找出學生之間的共性與特性,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根據分層等級,可將學生分為A、B、C三個發展層次,要注意保證每個小組都有A、B、C三個層次的學生,保證分組公平,保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小組成員之間彼此協商,分工明確,有利于學生整體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制訂好相應的教學計劃,確定好符合該層次學生特點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影響著分層教學的效果,影響著學生的發展狀況。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引導教師正確地處理教學任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可以保證教學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相適應,不但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收獲和獲得知識的成就感。
(三)課堂教學分層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在開始上課時要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比如物理教師可以通過講解物理學家的有趣史實,利用直觀的物理教具,進行相關的物理實驗等方式吸引學生跟上教師的思維,營造學習物理的氛圍。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向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科學劃分題目的層次,規定一定的題目數量,確定提問對象。還可以增加小組討論環節,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堂上的練習也可采用分層練習,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教師要注意練習反饋,針對問題做好相應的講解。
(四)評價分層
促進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是分層教學的目標。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更多地進行縱向評價而不是橫向評價,讓每個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不斷進步,不斷發展。
五、總結
分層教學法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應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應用分層教學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文娟.探析高職院校實施分層教學法[J].科技信息,2013(02):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