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藹
廣西玉林高中
【摘要】數學需要發散性思維,一味地采用灌輸式的授課模式顯然不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和深思能力。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基于此,文章著重探討了思維導圖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模式;中學數學教學;應用
高中教學在中學階段的課程設置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高中數學都是他們的必修課程。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學生數學成績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升學。高中數學教學不只是機械式的講解和知識的傳授,數學需要發散性思維,只是一味地采用知識灌輸式的授課模式顯然是不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認知和深思能力的。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通常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則是被動地聽課,教師始終把控著課堂。這種教學方式往往會使課堂變得單調乏味,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思維導圖模式的內涵解析
英國著名教育專家和心理學家東尼·巴贊在20世紀60年代最早提出了思維導圖模式。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它是一種新型的思維模式,也是一種知識和思維圖式化的過程。思維導圖的理論基礎來源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一種關于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是在社會文化互動中完成的。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有利于人腦擴散思維的展開。
二、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數學需要發散性思維,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是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的。高中數學是中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觀察,發現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教學理念陳舊
教學理念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引,先進的教學理念對于指導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陳舊落后的教學理念則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v觀當前的中學數學課程教學,許多數學教師還是秉持“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利于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則會阻礙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數學教學的目標應當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獨立解決,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套用。
(二)教學模式單調
傳統的中學數學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筆者通過對廣西中學數學課程開設情況進行實際調查,結果顯示許多中學數學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授課方式一般是班級組合,實行大班上課,教師集中授課。中學數學授課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并不是通過知識的簡單灌輸就可以的。但是目前許多中學數學教學還是教師對相關知識點和題型進行講解,學生則是被動地聽和做記錄,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思維導圖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給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針對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基于思維導圖模式的視角,筆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
(一)數學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思維導圖
數學是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數學各章節之間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概念和知識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能夠讓這些知識點的關系更加清晰直觀。因此,中學數學教師在授課前需要精心設計思維導圖,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對相關知識結構和內容進行詳細的設計、整理和歸類。圖式是學生對先前的經驗所持有的一種積極的反應,是學生大腦對新的信息的吸收過程。思維導圖的設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鑒于中學數學課程對一些學生來說比較枯燥,就需要中學數學教師在思維導圖的設計方面要能夠有吸引力,比如說可以預設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來預習這些知識或完成細化導圖等難題。
(二)課堂授課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在思維導圖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地任由教師指揮的角色,而轉變成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和實施者。數學教師應當利用提前設計好的教學情境和思維導圖,吸引學生參與,活躍課堂氛圍。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集中反映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分析。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向式的教學模式,在導圖中預設問題或者一些有典型意義的試題,采用發問的方式讓學生獨立思考,或者開展小組討論。這種授課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三)授課結束后,教師應該根據課堂反饋完善思維導圖
反思和總結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和策略,不僅能夠加深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夠及時地發現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并能夠及時糾正。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就是需要不斷反思總結和完善的過程。學生在充分內化了教師在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之后,就需要課后對這些學習過程和方法進行反思和總結。反思總結的目的是加深對新學知識的掌握和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完善個人的思維導圖。
四、結語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使教學內容更加集中,更加直觀。思維導圖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具有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志丹.協作建構思維導圖在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探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07):108-110.
[2]張鴻軍,王燕.思維導圖在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方面的實驗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7(05):64-67.
[3]劉朝輝.思維導圖在職業學校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5).
[4]趙麗昕.興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生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3):158-159.
[5]商慶平.基于思維導圖支架的數學概念可視化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3(01):63-65.
[6]方永進.“思維導圖”是數學課本不錯的“補釘”[J].浙江教育科學, 2011(0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