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人從事會計專業教學多年,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向優秀教師學習先進經驗,不斷嘗試,大膽探索,在積累經驗的同時,注意分析、總結、歸納和迭代,以尋找更適合本專業的教學方法。本文是結合工匠精神,對會計專業理論和實訓課程教學方法的歸納和總結,可為技工教育相關專業教學所借鑒。
【關鍵詞】技工教育 工匠精神 會計
【Abstract】I have engaged in Accounting Teaching for many year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ctively lear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from excellent teachers, keep trying and boldly explor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analysis, summary, induction and iteration, in order to find some much more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the artisan spirit, teaching methods of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courses and can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to technical education relat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Key words】mechanic education; artisan spirit; Accounting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215-02
前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的一句話道盡了教師的基本職責——傳播知識、教授職業技能和解答學生疑惑。如何盡職盡責地履行教師的使命?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教師應該踐行“工匠精神”,因為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靈魂。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不僅要具有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而且還要有嚴謹、細致、專注、負責的工作態度和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是選擇教師作為職業的前提條件,嚴謹、細致、專注、負責的工作態度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從業的必要條件,如何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匠人精神,達到技藝精湛的高度,是擺在所有教師面前的共性問題。
“教學”是教師的工作,怎么“教”使學生“學”得更好是教師執教能力或者說技藝水平的體現。而要提高執教能力,關鍵是要掌握合適的教學方法,因為好的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眾所周知,會計專業是經濟類最難學的專業之一,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其理論性較強,實訓課程相對枯燥,因此,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以充分調動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一、會計理論課程教學方法
(一)引入啟發法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是現代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的關鍵是學生能否有學習積極性,而學習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直接關系,因此有必要在全課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在這里要特別強調:一是必須注重每堂課的引入啟發,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引入式啟發的目的是引發學生對新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進入新課,而教學進程的展開是一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二是提問式教學,在全課教學過程中,注意采用設問、反問、對學生提問并要求回答、允許學生自由提問等方法,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解惑”的功能。
(二)角色互換法
學生是主體,三尺講臺不僅屬于老師,也屬于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授課內容,教師少講或不講,由學生充當老師的角色,而老師成為學生來聽課,這種方法注重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為了提高學生對授課的重視程度,可以進行多元評價,講課的對象可擴展到全專業。
(三)項目驅動法
項目教學是將某門專業課程按類別分為若干技術或技能單元,每個技術或技能單元作為一個教學項目,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單元式教學,每個單元教學都以應用該項技術或技能完成一個作業來結束。項目驅動首先要求教師將課程重新建構,制定以項目為線索、以子項目為模塊的教學體系,逐項推進以完成教學任務。
(四)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在教學中經常被采用的方法。要想較好地使用案例分析法,必須做到案例選取要精當,素材準備要詳實,分析過程要透徹。一個好的案例完全可以支撐一個模塊的教學任務,因此切忌在教學過程中濫用案例,點到即止。比如在《財務會計》課程中講到“預計負債”這一難點時,就選取了學生有所了解的“王老吉商標糾紛案”作為教學案例,將糾紛案發展的始末與未決仲裁、未決訴訟等或有事項相聯系,將案情發展的各個時間節點,與涉案企業的會計處理對接,使學生對“預計負債”有了較直觀和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善用案例分析法,可以使理論教學通俗易懂,教學過程舉重若輕。
二、會計實訓課程教學方法
實訓教學即技能教學,也就是“授業”的過程。首先要明確的是,“一體化教學”是技工教育實訓課教學的大方向,在教學中應注重將“教、學、做、評”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強調以學生的技能訓練為核心,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以完成理論教學與實訓指導。其次要強調的是教學過程應與工作過程對接,實訓任務要與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一致,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一)角色扮演法
為保證實訓課的教學過程與崗位工作過程相對接,會計專業的實訓課教學,應參照現代企業財務部門的業務分工設立相關工作崗位,如在《會計綜合實訓》教學過程中,應設置出納、制單、審核、記賬、主管等財務崗位,學生通過扮演不同角色,明確相應崗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學習相關崗位的會計業務處理方法,之后進行輪崗,以掌握現代企業財務部門的運作機制和業務處理流程。在該課程教學當中,本人重點強調了教材所忽視的“審核”角色工作職責,要求學生必須重視審核崗位的重要性,切實履行工作職責,認真核查實訓相關的會計憑證、賬簿和會計報表,發現問題直接向責任人反映并要求更正,而不能敷衍塞責,馬虎從事。
(二)分組教學法
在《財務會計實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本人發現會計實訓課往往存在這樣的局限,就是只針對一個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進行實訓,這種教學模式首先是失真的,因為沒有一個企業的經濟業務是封閉的;其次,資金的循環運動是不完整的,只關注了企業內部的資金運動;最后,企業類型一般都選擇制造型企業,與學生畢業后面對的實際市場需求相去甚遠。因此,在教學中,有必要根據教材提供的經濟業務素材進行分組,以制造業企業為核心,設立關聯企業任務小組,同時增補所涉及企業的經濟業務和會計核算任務,實現資金的閉環式運動,使學生對企業資金運動和各行業的會計實務的認知更為具體和全面,避免了片面化、盲人摸象式的實訓教學。
(三)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并完成工作任務。任務驅動教學法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其最根本的特點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基本環節包括:創設情境、確定任務、通過“做中學”完成教學任務和效果評價。
結語
以上是本人在實踐中所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教無定法,但是有原則,其原則就是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只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是好的教學方法。需要強調的是,理論和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并非是割裂的,比如角色互換法在兩類課程中都適用,而角色扮演法也只是相對更適合實訓課程。在實際運用中,需要根據課程類型、教學內容、學情等具體情況,進行職業分析和判斷后加以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簡介:
樊哲,男,1974年出生,籍貫:湖南,中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