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勝
【摘要】在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情況下,國家對新型護理人才培養提供了完善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制約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主要就高職急救護理學教學的課程定位,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式展開分析。
【關鍵詞】高職急救護理學 教學 課程定位 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237-01
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下,各類突發事件發生率越來越高,急救護理學開始成為高職護理專業的重點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要注重急救護理學教學模式的改革。
1.高職急救護理學教學的課程定位
根據教學要求來看,高職急救護理學的內容包括各類急性病、危重患者的護理、急性創傷、慢性病急性發作等等,急救護理學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很強。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護理人員在遇到危重患者時,需要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采用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在高職急救護理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傳授必備的基礎知識、急救技能、施救方式等,引導學生參與鍛煉,培養出現代醫學模式需要的新型急救護理人才。
在教育改革模式的深入下,高職急救護理學教學課程必須要吻合職業教育需求,培養出高水平、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根據學生的情況來看,課程目標要涵蓋到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三個方面,在能力目標上,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急救護理技術,各項儀器的使用方法;在知識目標上,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在素質目標方面,要鍛煉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起職業道德意識,提升他們的抗壓能力與心理承受力。
2.高職急救護理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
2.1 推行情景教學法
在素質教育的推進下,在高職急救護理教學模式中,需要重點關注實踐,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系統的急救護理操作技能,引導他們反復、重復的進行練習,提升他們的急救水平。實踐證實,在實踐教學中推行情景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手法,還能夠解決學生在書本學習中的各類困惑。在急救護理中,可能遇到的緊急事件有溺水、服毒、觸電、交通事故等等,在應用情景教學法時,可以讓學生采用角色扮演法,分別扮演醫生、護士、消防員、圍觀群眾等,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對患者進行急救。通過這種生動趣味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理解急救護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實踐能力。
2.2 應用新型實訓模式
在傳統的急救護理教學中,一般會采用模擬、演示、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急救護理技能,有效優化了護理教學質量。在現代化教學模式的改變下,各類新型實訓模式誕生,作為教師,要主動引進這些教學模式,利用學生演示法、分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共同操作練習法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最終鍛煉學生的綜合技能。從現階段高職急救護理教學現狀來看,在實訓教學中,可以增加綜合護理、病例編寫、病例分析等實訓項目,讓學生邊演示、邊觀察,提出綜合性的護理方案,讓學生可以做到相互學習與激勵。
2.3 制定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在傳統急救護理教學中,考核方式是非常單一的,沒有關注到學生問題分析能力與綜合急救能力的評價,為此,我們要改革這種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在傳統評價項目方面增加設計性實訓、平時實訓等環節。在設計性實訓考核方面,內容包括急救護理員評價、急救護理措施評價、團隊協作精神的評價,看學生是否有獨立設計病案的能力,能否熟練有效的應用護理急救措施,是否具備團結協作的能力;在平時實訓考核方面,主要將其貫穿在日常教學中,包括各類儀器操作的掌握情況、學習積極性、實訓報告項目的完成情況等等;在期末理論考試中增加病例分析題,題型設計突出體現對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3.結語
高職急救護理學教學是高職護理教學的重要內容,關于急救護理教學的改革,必須要注重教學實用性與教學創新性,根據學生的學習要求設計教學計劃,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激發學生潛能的情況下,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等,最終達到讓學生全面、快速的掌握急救護理學的操作方法、操作技能等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曹俊,張先庚,吳際軍,王紅艷. 構建三年制高職護理培養目標的質性研究[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23)
[2]祝睿.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 2017(06)
[3]楊秀蘭.高職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赤子(上中旬). 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