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玉冰
“工學交替”:成就璀燦星河
——專訪北京市商業學校眼視光與配鏡專業
文/高玉冰

在這里,
你可以看到眼鏡人的一個起點;
看到從莘莘學子走向職業崗位成長的過程。
上課如上崗,上學如上班。
理論與實踐雙啟動,“工學交替”,
畢業即入職,一個個學生從
北京商業學校眼視光與配鏡專業走出
送到眼視光一線,為萬千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所為北京、河北等地的眼鏡行業培養、輸出過不少一線從業者的中等專業學校,本刊記者特此來到北京市昌平區,在北京市商業學校大門,抬望眼,藍天白云、綠樹成蔭,身著校服的學生不時穿梭而過,給優美的校園平添幾許青春的活力。
記者來到二樓的眼視光與配鏡專業所在的教室,臨近午間下課時分,畢業班的同學們正端坐著聆聽老師的囑咐:“職業工種沒有高低貴賤,但境遇決定視野,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學校希望幫助你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適時給予推力,你們未來的成就超乎想象?!毖垡暪馀c配鏡專業主任王昊洋的這席話讓同學們聽得心中陣陣激蕩。的確,對于這批快要畢業的2014級學生,早有眼鏡企業尋上門來招攬人才。采訪當天,恰有一家北京的眼鏡零售企業在校內進行面試。記者向王昊洋詢問結果如何,他飽含笑容、頗為自信地回答:“沒問題,每年畢業班的就業率幾近100%?!?/p>
要知道,在北京商校眼視光與配鏡專業的發展過程中,先后涌現了一大批北京眼鏡零售業的領軍人物,如全國眼鏡行業中第一位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秦英瑞、北京大明眼鏡現任加工部主任趙海龍,二人都是北京商校眼視光系的優秀畢業生代表。還有不少畢業生正在成為行業中堅力量,在北京同仁配鏡、亮視點、寶島等知名企業一線工作,他們以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贏得了企業的普遍認可,這也難怪每年商校眼視光與配鏡專業的畢業生總是特別“搶手”。
北京商校眼視光與配鏡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綜合職業素養的逐年提升,得益于學校對于眼視光專業的重視和打造,率先開展的校、企、商、研、協合作,并通過多年的探索形成的一套完善辦學體系。
北京市商業學校創建于1964年,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北京市職業教育現代化標志學校。經過50多年的發展,學校目前開設有會計、電子商務、珠寶玉石加工與營銷、眼視光與配鏡等20多個專業。其中,眼視光與配鏡專業以培養眼鏡驗光、眼鏡加工和眼鏡銷售等初、中級專業技術人才為主,其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9%以上。
à 校企結合
作為祥龍集團直屬辦學,使得北京市商業學校在與校、企合作方面有了天然的優勢,學校與北京大明眼鏡股份有限公司同屬祥龍集團。大明眼鏡素以“驗配準確、技術精良、專業能力強和承接高難光度眼鏡定配制作”而聞名;同時,大明眼鏡的誠信服務和樸實作風,對于商校的校風也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à 校商結合
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相比投資是巨大的,無論是校內“實訓店”還是“生產性實訓基地”,沒有強大的資金保障是很難實現的。在學校造就新型辦學模式和辦學體制方面,祥龍集團極其給力,祥龍集團董事長孟衛東認可的辦學理念是:“學校要辦成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人才發展中心、組織發展中心、企業變革中心、職業發展中心和競爭力研究中心,這才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的現代企業大學的模式。”商校眼視光與配鏡專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集團領導在人、財、物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王昊洋告訴記者,學校給眼視光與配鏡專業僅就生產性實訓基地一項投資就接近300萬元,現有的全部專業設備價值超過1000萬元,足見其重視。

專業教師合影

參加公益活動

加工實訓室——教師在訓練學生使用設備
在與大明眼鏡為代表的眼鏡企業合作的同時,眼視光專業還與愛爾眼科醫院進行合作,引入科技視光元素,以彌補醫療資源的不足,在拓展畢業生就業,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方面,開拓出另一片天地。
à 校協合作
立足于首都中心地位,發揮地緣優勢,商校眼視光專業組織師生積極為中國眼鏡協會、北京市眼鏡協會進行服務工作。在2016年2月的上海國際眼鏡展會、9月的北京國際眼鏡展會期間,老師帶領學生們完成了幾百家展商的報名匯總和不少其他會務工作。專業實踐活動是檢驗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面鏡子。面對來自23個國家的海外參展商,同學們用英語與外商作溝通并進行引導,面對日均萬人次的參觀人員展現出良好的職業素養。同年11月,受中國眼鏡協會的邀請,該校老師還參加了赴海南文昌的慰問航天工作者的公益活動,承擔現場驗光、配鏡的工作。
通過參與協會活動,師生們不僅對眼鏡行業的前沿動態、大數據、創新觀察等有了敏銳的捕捉,提高了行業參與度,還從較高的層面讓學生們得到立體化的鍛煉和能力提升。
à 校內實訓店
北京大明眼鏡對學校的專業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教學樓一樓協助開設了大明眼鏡店讓學生們直接參與。據了解,大明公司經常派遣精英員工來校進行實際的管理,對參與經營的學生進行專業督導。這種不計成本的做法,目的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職業體驗的真實環境,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未來的職場生活。
à 到店實訓
北京大明的王府井旗艦店是北京大明各連鎖店中營業額最高、客流量最大、顧客認可度最高的一家店,也是高端顧客經常光顧、被譽為北京眼鏡行業的一個示范窗口型單位。北京商校與北京大明的領導一致決策,在王府井旗艦店設立“生產實踐性實訓基地”,為商校眼視光專業的學生提供從基礎培訓、驗光崗位、銷售崗位、加工崗位等全方位的實踐場所,讓學生充分體驗一線實際工作內容。
通過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立,學生真正實現了“工學交替”,對于未來工作的職業內涵、崗位要求和自身現狀的差距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逐步使畢業生的整體素質有所提升,用人企業對學校的需求量和好評度逐年增多,形成良性循環。
à 行業專家團隊深度參與
學校特聘驗光大師秦英瑞為專家,直接參與到課程的設計開發、授課輔導、教師隊伍建設、行業大賽指導、新生教育當中。在學校的技能大賽中,秦英瑞擔任裁判長,從技術上確保大賽的技術含量和公正性,賽后對學生的專業指導,提升了學生能力。作為商校眼視光與配鏡專業的第一屆畢業生,現任北京大明眼鏡加工部主任的趙海龍,出于對母校的情深難舍,經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承擔起加工課程的授課任務,還多次在技能大賽中對學生進行加工技能的輔導和訓練。這不僅是對于學生們的一種學業傳道,更是一堂生動的感恩教育課,激發著學生的學習熱情。
同時,商校眼視光專業的校外專業團隊還包括中國眼鏡行業協會理事長崔毅、中國標準化院研究員中國眼鏡行業多項國家標準的起草人王莉茹、北京眼鏡協會秘書長劉多寧、同仁驗光配鏡中心技術總監唐萍、天津萬里路視光職業培訓學校前副校長李軍等行業專家,他們對各級學生的培養方案均提出過不同的意見建議,使得學校對學生的課程設計始終處于行業發展的最前沿。
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眼視光與配鏡專業老師不斷總結經驗、結合特聘專家團隊對于教學工作的指導,完成了師資工程建設的課題。2016年7~8月眼視光專業老師在北京大明眼鏡收集數據,建立起了一個內容相對完善、動靜態驗光及角膜曲率數據庫,并撰寫相關專業論文3篇。2015~2016年,黨艷霞、時鑫、王穎三位老師參與編撰全國中職眼視光系列教材眼鏡加工教材和眼鏡商品銷售教材,現已出版供全國各中職院校使用。
隨著國內近視率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眼部的健康愈發重視,在競爭激烈的眼鏡行業里,員工的專業能力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壯大。在過去,眼鏡零售業大都是“師帶徒”的傳統方式,缺少體系化的理論和實際的操作經驗結合,企業對于具有完整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專業人才求賢如渴。對此,北京市商業學校黨委書記史曉鶴認為:“學校戰略發展就是要以企業需求為主,立體化、多角度地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服務學生?!睂W校還表示,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至今總有這樣或那樣的難題,特別是中職教育,學生年齡小又即將要步入崗位,這不得不給教師們提出挑戰,幫助學生厘清自我、實現自我成長。
員工的專業能力可以通過日常工作進行保持和訓練,但如果想讓員工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再培訓與繼續教育必不可少。由商校眼視光專業教師為主體的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團隊,承擔著北京市各個級別眼鏡驗光員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的重任,對驗光師隊伍實現再培訓。
同時,學校通過市場調研發現,眼鏡企業的人才需求并不局限在驗光、加工、銷售三個方向,一些眼鏡商貿企業對于具有一定專業知識背景的人才需求旺盛,正在成為商校畢業生的一個新選擇。接下來,如何與眼鏡商貿企業更好地攜手合作,從企業需求出發,調整辦學,努力為學生拓展新的就業領域,成為商校眼視光與配鏡專業未來工作的一大方向。
老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新的時代背景下,文憑早已不是衡量是否成才的唯一標準,北京商業學校眼視光與配鏡專業“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在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教育道路上,不斷滿足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架起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橋”。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