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上海體育學院上海200438)
2015年世界杯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攔網效果對比分析
□夏敏(上海體育學院上海200438)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對比分析法等方法,對2015年世界杯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主動得分能力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攔網效果相比攔死率有高度顯著性差異;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雙人攔網效果對比,攔死率存在高度顯著性差異,攔回率有顯著性差異。
中國女排主要對手攔網
在排球運動比賽中,副攻是一支球隊不可或缺的一個位置,在進攻中站在3號位的隊員要求隊員身材高大,動作敏捷,具備較強的彈跳能力和變向跑移動能力,副攻在場上的主要職責是攔網和進攻,在現代排球中副攻又稱“攔網隊員”,說明了在場上的主要作用是攔網,所以也是場上攔網的核心和攔網技術組織者。而進攻是得分的主要手段,因此不能僅僅依靠攔網得分。副攻的進攻能力在比賽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文以2015女排世界杯中國女排副攻隊員與主要對手攔網效果對比分析,找出中國女排在副攻方面的優勢,并發現存在的問題及不足的地方,為中國女排在今后的科學訓練及提高進攻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1、研究對象
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塞爾維亞)之間的比賽五場,共計19局。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收集研究有關防守的相關資料,了解同類研究內容方法,為本文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2)錄像觀察法。
通過對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的比賽中的攔網效果進行統計。
(3)數理統計法。
對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相關的統計,用Microsoft Excel對所統計歸納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對獲得的比賽資料和各隊副攻隊員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4)對比分析法。
對中國隊副攻隊員攔網運用效果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攔網運用效果進行對比
3.1、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攔網效果對比分析
攔網是排球運動基本技術之一。防守的第一道防線、得分、得發球權的重要手段、是反攻的重要環節。攔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比賽的勝負。攔網由準備姿勢、移動、起跳、控制擊球和落地5個動作銜接而成。有單人攔網和集體攔網。成功的攔網能直接攔死對方的進攻,使本方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并能削弱對方進攻銳氣,給對方造成較大的心理威脅。在現在女子排球比賽中,隨著比賽的節奏越來越快,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網上的爭奪也成為雙方搏殺的主要陣地,各方面都想在通過攔網擴大防守的區域,減輕后排防守的壓力,爭取比賽的主動。

表1 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攔網效果對比
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攔網效果相比攔死率有高度顯著性差異其他無顯著性差異。中國隊共攔網566次,其中攔死62次占10.95%,攔失92次占16.25%,攔起58次占10.24%,攔回51次占9.01%,未攔著305次占53.88%。主要對手共攔網552次,其中攔死34次占6.15%,攔失68次占12.31%,攔起50次占9.05%,攔回32次占5.79%,未攔著348次占63.04%。
中國女排主要以雙人攔網為主,單人攔網次數和三人攔網次數較少。中國隊與主要對手相比,攔死率有高度顯著差異,中國隊攔死率高于主要對手4.8%,中國隊副攻在比賽中移動較快,判斷好,即使在判斷不準確的情況下,也可以快速補位,完成攔網。但攔失率同樣高于主要對手,應減少攔網直接失誤。
(1)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單人攔網效果對比分析。

表2 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單人攔網效果對比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中國隊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單人攔網效果相比,未攔著率有顯著性差異,其他均無顯著性差異。中國隊單人攔網共26次,主要對手單人攔網共65次。中國副攻攔死2次占7.69%,攔失1次占3.84%,攔起2次占7.69%,攔回1次占3.84%,未攔著20次占76.92%。主要對手攔死4次占6.15%,攔失3次占4.61%,攔起2次占3.07%,攔回3次占4.61%,未攔著52次占81.53%。
中國女排單人攔網次數26次,主要對手攔網次數65次,攔網次數反映了副攻個人攔網技能力,對比表1中國隊總攔網次數相比,中國隊單人攔網次數較少說明中國隊形成集體攔網較多。隨著女子排球越來越男性化,對個人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女排在取位準確后,單人攔網效果一般,應在今后訓練中加強個人攔網能力。
(2)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雙人攔網效果對比分析。

表3 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雙人攔網效果對比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雙人攔網效果對比,攔死率存在高度顯著性差異,攔回率有顯著性差異,其他效果無顯著性差異。中國隊副攻形成雙人攔網共516次,主要對手形成雙人攔網442次。相對比,中國隊攔死率比主要對手攔死率高5.43%,攔失率比主要對手高3.97%,攔起率比主要對手高0.55%,攔回率比主要對手高3.65%,未攔著率比主要對手低8.66%。
中國隊與主要對手相比,雙人攔網次數多于主要對手攔網次數,目前世界杯女排副攻的攔網一般為二、四號位移動攔網和三號位定點攔網。中國隊攔死率明顯高于主要對手存在高度顯著性差異,攔回率存在顯著性差異。中國女排副攻隊員判斷能力好,移動速度快,因此在攔死率上優于主要對手,并且主要對手打法單一,跑動進攻較少主要以強攻為主。中國隊攔失率16.86%,主要對手攔失率12.89%,說明中國的攔網效果不穩定,攔網失誤偏多,尤其面對美國、俄羅斯、日本的比賽中,對方進攻力量大,線路精細,擊球點高,中國隊手型不穩定,攔網取位不準確造成攔失率比主要對手高3.97%。
(3)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三人攔網效果對比分析。6號位進攻,但中國隊針對后排6號位進攻沒有形成有效的三人攔網。在對方主要進攻隊員實力較強,吊球較少的情況下應多組織三人攔網,加強網上實力,減輕后排防守壓力,同時也可以組織有效的反擊進攻。
綜上所述,攔網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可以直接攔死、攔回對方的進攻,能夠削弱對方的銳氣,動搖對方的信心。攔網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線,是反攻的重要環節,可以將對方有力的扣球攔起,減輕后排防守的壓力。中國女排在面對進攻能力較強的隊伍時,中國女排的集體攔網暴露出配合不夠默契的問題,失誤率高,沒有積極形成三人攔網,在對方有后排進攻時,沒有及時的組織有效地三人攔網給對方進攻造成壓力。
(1)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攔網總體相比,中國隊副攻攔網成功率高于主要對手;
(2)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單人攔網相比,中國隊副攻攔網成功率高于主要對手;
(3)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雙人攔網相比,中國隊副攻攔網成功率高于主要對手;
(4)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三人攔網相比,中國隊副攻攔網成功率高于主要對手。

表4 中國女排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三人攔網效果對比分析
由表4中可以看出,中國隊與主要對手副攻隊員三人攔網效果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中國隊副攻形成三人攔網共24次,其中攔死4次占16.67%,攔失4次占16.67%,攔起3次占12.5%,攔回2次占8.33%,未攔著11次占45.83%。主要對手副攻形成三人攔網共45次,其中攔死6次占13.33%,攔失8次占17.78%,攔起5次占11.11%,攔回4次占8.89%,未攔著22次占48.89%。
中國隊與主要對手相比,三人攔網次數較少,沒有主動形成三人攔網的意識。在中國隊與主要對手的比賽中,主要對手組織后排
[1]盧報光.里約奧運周期中國女排狀況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 2014,11.
[2]張久成.201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中國女排與各隊防反扣球技術運用效果比較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14,12(36).
[3]陳珂,祁博敏.201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總決賽中國隊與巴西隊技戰術運用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4,12(6).
[4]張新中.排球發球技術的年代特征及其攻擊性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3(28).
[5]劉建南,王常春.當前排球發球技術特點比較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2.
[6]胡鮮花.淺析排球發球策略運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8.
[7]阿英嘎,龐倩.現代女排比賽中副攻和接應二傳貢獻率的發展動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4.
[8]姚輝波.第15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后中國女排發展道路思考[J].菏澤學院學報,2007,4.
[9]李學淞,祁淑云.中國女排副攻手參與扣攔時外部負荷結構與比賽效果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7,6.
[10]鄭冰杰.中國女排副攻實力分析與對策研究[J].民營科技, 2012,3.
[11]孫麗.對女排副攻隊員個人進攻戰術特點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4.
[12]張玉紅.中國女子排球隊進攻實力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 2013,04.
[13]謝國臣,宋志剛.中國女排與世界女排強隊副攻技戰術對比分析[J].競技體育,2013,9.
G808
A
1006-8902-(2017)-05-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