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榮
[摘 要] 城鎮化是實現農村工業化的載體和農業現代化的顯著標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對城市化進程具有積極推進作用。當前我國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農業工業化和城市化協調發展的影響力難以發揮;產業結構升級困難;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受城鎮化水平整體滯后的嚴重制約;城鎮化資源聚集能力不強。促進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協調發展的對策是:處理好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的關系;結合當地農產品優勢和特色,實施區域布局規劃;大力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緩解農業人才的結構性缺陷;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創新城鎮土地使用制度。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1 [文獻標識碼] B
一、前言
現代化的轉型升級,必須依托高度發達的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水平。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鎮社會逐漸轉型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要想保持健康快速發展,必須縮小城鄉經濟社會的差距,促進城鄉的統籌協調發展。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核心作用在于減少農民數量,增加農民收入,富裕農村。同時有利于統籌城鄉建設,縮小城鄉差距,轉移多余的農業人口進入小城鎮,城鎮化水平得以提高。推進農業產業化,統籌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是解決新時代農村問題的有效途徑。
當前國家鼓勵加快新農村建設,把新農村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極大有利條件,農村發展遇到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加之國內產業轉移,城鎮居民數量逐漸增加,加速消費結構升級,農業發展產生了廣闊的市場需求。我們一定要抓住有利契機,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一步提升城鎮化水平。
二、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的相互關系
農業產業化是以整合農業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實行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一體化經營方式,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農民自主決策的合作社等為組織形式,以主導產業為重點,面向國內外市場的集約化生產方式。對于農業產業化與農村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對農村的城鎮化發展,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城鎮化是實現農村工業化的載體和農業現代化的顯著標志
生產基地的集約化和農業人口向城鎮的遷移,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撐,彼此之間相互依存。采取大規模、機械化、集約化現代產業化生產方式,對人員素質,管理規范化要求高。生產資料的集約化使用,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排斥了低素質勞動力,迫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業生產方式轉移,在獲得一定經濟補償后進入城鎮居住就業,從而推動了城鎮的形成。
(二)農業產業化與城鎮化協調發展的對應關系
推動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必然大力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使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從農業生產領域剝離出來,相關第三產業的發展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同時得到了促進,提供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廣闊空間。此外,進入城市的農業人口,提高了生活質量,城鎮化進程得以進一步推動。另外,農村城鎮化也必須以顯著的農業產業化成果為支撐。農村城鎮化集聚了的各種要素資源,是打造農業規模化龍頭企業的必要條件。
(三)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對城市化進程的積極推進作用
農業產業化對農村城鎮化起主要支撐角色,一是農業產業化大大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導致農業剩余勞動力出現。農業剩余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中逐漸形成第二和第三產業。農業的產業化為農村小城鎮生產和生活提供原料、資金、市場和食物,農村小城鎮的發展進一步增加商業交易的商品供應的需求,從而促進小城鎮進一步的繁榮。二是高度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導致非農業產業相對集中,空間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的疊加等因素,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進一步促進了農村城市化。
三、當前我國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面臨突出的問題
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農業產業化雖然取得一定成效,城鎮化推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耕地資源緊張,城鎮化盲目擴張等問題。農地產權的明確界定難、農村工業化水平低,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困難等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
(一)農業工業化和城市化協調發展的影響力難以發揮
在推進農業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戰略中,兩者發展不對稱、不協調,忽視了兩者之間存在的內生機理性。突出表現在:一是農村鄉鎮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項目的布局不科學。國內各地區雖然逐漸建立了產業集聚區,但農產品加工企業聚集不科學帶來規?;?,生產加工范圍窄,產業鏈條短。二是簡單地規劃和發展小城鎮建設,缺乏配套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和鄉鎮企業的大力支持,小城鎮經濟發展緩慢。三是小城鎮產業的人口吸納能力弱。由于城鎮化水平低,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落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空間和產業轉移缺乏依托,導致人口向小城鎮轉移受阻。
(二)產業結構升級困難
產業結構升級困難,難以全面實施農業產業化,使經濟不發達的狀況難有起色。我國城鎮化規模小且分散、發展水平低,難以發揮城鎮的聚集效應。小城鎮財政收入全部投入行政支付也難以維持正常性開支,小城鎮人均行政管理成本高,城鎮化水平低、規模小,經濟積累有限,促進產業化的財政支出困難,城鎮化的聚集效應難以顯現。城鎮嚴峻的就業狀況和相對狹小的就業空間,使農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質低的劣勢更加突出,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形勢更加嚴峻。
(三)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受城鎮化水平整體滯后的嚴重制約
以土地為依托的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處在徘徊之中,土地改革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村土地難以集中,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被嚴重阻滯,最終難以發揮社會發展的整體效應。
(四)城鎮化資源聚集能力不強
由于農業工業化的支撐能力弱,城鎮化缺乏相應的產業支撐。全國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小、數量少,輻射帶動能力弱,產品質量檔次欠佳,難以滿足農業生產和消費大國的要求。農產品加工企業在資金、技術方面欠缺,發展后勁不足。運行機制有待改進和管理體制有待理順,與農戶利益分享制度欠缺、關系松散、業務流程規范性程度偏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加工技術含量低,對周邊產業的拉動差,出口能力需進一步加強。
四、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協調發展的對策
協調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一致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的“三大”功能:一是服務升級功能,發展城鎮第二、三產業,吸納剩余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二是流通貿易功能,農業轉移人口從農產品生產者轉變為農產品消費者,對農產品消費需求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的貿易提出進一步要求,農業產業化對產品的銷售貿易環節管理更加現代化;三是加工功能,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的商業價值,利用現代的農業技術手段,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升級,提升農業產業化的“智造”技術含量;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是新型城鎮化的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和戰略方向。
(一)處理好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的關系
當前,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城鎮化建設。優化城鎮布局和形態,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避免城鎮盲目擴張。繼續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為農業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創造條件。二是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問題要積極妥善予以解決,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農民權益保護,打破城鄉居民身份壁壘,改革戶籍制度,建立和完善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制度。三是強化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狀況,政策上繼續強農惠農富農,生產要素要在城鄉之間合理有序流動,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四是拓寬融資渠道。改變單一靠政府投入的格局,建立包括政府、企業、集體、個人的多元投資機制,引導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和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吸引多元投資主體特別是返鄉創業農民工參與農業產業化。
(二)結合當地農產品優勢和特色,實施區域布局規劃,優化農產品生產結構
一是集約利用各種資源,整合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節省分散經營成本,支持龍頭企業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兼并、收購、租賃、轉讓等多種形式的改革,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增強企業發展后勁。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城鎮產業結構,發揮城鎮體系的聚集和輻射效應。城鎮布局要科學規劃,依據自身的資源條件、區位優勢和人才聚集等因素,以優勢產業和特色資源為基礎發展支柱型產業。形成有層次的城鎮體系結構,各個城鎮要發展支撐產業,健全城鎮功能,發揮城鎮體系的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
(三)大力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緩解農業人才的結構性缺陷
廣大農村雖然存在著巨大的適齡就業人口,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是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勞動技能缺乏,與城鎮就業崗位要求不符。從長遠看,成為城鎮化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減少農村人口,使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到城鎮,推動農業產業化、城鎮化的同步快速發展。樹立“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基礎教育工作。提高其教育質量,農村人口綜合素質需大幅度提高,實用的技能型人才需大量培養,農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賴以依靠的人力資本基礎才能真正建立起來。農村教育、科技、經營、衛生、生產、金融等多方面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要切實加強,使農村實用人才的總量與結構與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相適應,推動農村生產效率的提高,促進特色農業的發展。
(四)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創新城鎮土地使用制度
改革農村的產權制度,降低農民的進城成本。農村方面,改革農村現有的產權制度,進城的農民可以轉讓或者出售其土地的經營使用權,取得定期的土地財產的收益權作為進城就業的保障,推進城鄉統籌繳納養老、醫療等保險,農民進城就有了基本的經濟基礎。城鎮方面,健全城鎮的土地利用制度,使農民享有土地作為財產的所有者的收益權。當農村土地由農用轉為其他用途時,將其土地的增值收益返還給農民。積極采取股權合作,允許農村集體土地作為股份參與城鎮開發,使土地作為一種資產投資使用,農民能夠得到土地作為生產要素投入帶來的收益。
五、結語
縮小地區差距、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等是我國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問題。新時代下我們要統籌協調發展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推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參 考 文 獻]
[1]郭建宇.農業產業化研究的國際比較[J].生產力研究,2007(8):27-30
[2]胡際權.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D].西南農業大學博士論文,2005
[3]李曉菊.河南省城鎮化支撐體系研究[D].河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