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磊+丁國軍+強景
摘 要:文章強調了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宣傳教育需具備的基本及現實條件,重點從開展不同類型活動的方向入手,對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途徑進行研究與闡述。
關鍵詞: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途徑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為響應國家號召,促使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得以實現,山東省高校工委、山東省教育廳從教育的角度入手,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滲透到了高校工作中,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逐漸脫離了“只注重理論素質”的束縛,在市場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環境下,中國各大企業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逐漸增強。大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理論素質以及實踐水平,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應踏實肯干,能夠全心全意為企業創造價值,這樣才能得到企業以及社會的青睞。
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滲透到高校工作中,對大學生以思想道德素質為主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大學生的就業以及成長具有重要價值。
2.有利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觀,即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滲透到高校工作中,能夠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夢的偉大意義,使其認識到自身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責任,在強烈的民族意識的指引下,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定能夠逐漸建立起來,對大學生的發展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3.有利于個人與民族的融合
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滲透到高校工作中,可有效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操,使大學生意識到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作為國家的接班人,必須在國家建設中貢獻一份力量,這是其責任,也是其應盡的義務。在中國夢的宣傳與教育活動中,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心以及國家意識才能夠有效提高,其個人的夢想會逐漸貼近民族夢想,對個人與民族的融合極為有利。
三、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的基礎
高校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需要在一定的基礎上實現,具體如下。
1.組織保障基礎
應從組織保障的角度出發,為中國夢的宣傳與教育提供基礎。高校各級領導應認識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性,從組織內部入手,宣傳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長遠眼光看待大學生的發展,在提高組織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上,為相關活動提供保障,促使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效果能夠得到進一步改善。
除此之外,應在考慮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改變以往傳統的組織結構,將各部門重新分配,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層層落實,帶領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到中國夢的建設過程中,統籌發揮集體力量,使中國夢的宣傳與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2.文化宣傳基礎
文化宣傳,同樣是中國夢宣傳與教育的基礎之一。為確保中國夢宣傳與教育過程更順利,高校可通過強化校報校刊、建立中國夢宣傳櫥窗、構建新聞網等方法,將中國夢的宣傳落到實處,使中國夢的偉大構想變成現實,為宣傳與教育活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高校應在大量先進文化的指導下,使大學生時時刻刻沐浴在社會主義的陽光中,時時刻刻感受到當前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使其能夠再接再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中國夢的偉大構想的實現貢獻一份力量。
3.做好監督工作
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不應只喊口號,而應將其真正應用到實踐過程中,使宣傳教育工作的效果能夠立竿見影。高校應在做好監督工作的基礎上,為高校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奠定基礎。高校應全面提高教學工作、思想宣傳等實踐工作的監督力度,確保教職工能夠真正將中國夢的思想融入教育工作中,使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效果得以凸顯。
4.做好經驗總結
中國夢的宣傳與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高校應做好經驗總結,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新宣傳教育思路,制訂下一步的宣傳與教育規劃,提高中國夢宣傳教育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理念的基礎上,為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
四、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途徑
高校可通過開展學習型活動、觀摩型活動、參與型活動以及創作型活動方法,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落到實處。
1.學習型活動
高校應在固定的時間內,以中國夢為主題開展學習活動,需將教職工與學生作為教育對象開展以下工作:①教職工學習。在固定的時間內,組織教職工進行培訓,內容以中國夢為主。在學習活動中,應向教職工全面介紹有關中國夢的一系列知識,提高教職工對該理念的了解與掌握程度。除此之外,還應將中國共產黨當前的最新狀況,以及有關中國夢建設的最新進展介紹給教職工,以實際案例為依據,使其認識到努力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思想得到升華,使其在工作與生活中,能夠按照黨對教育工作者所提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②學生學習。學生學習應由教師組織展開,教師在學習之后,應通過班級會議等形式,將自己學習到的思想內容傳達給學生,并向學生強調努力貫徹黨的思想,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奮斗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另外,還應將中國夢的宣傳與教育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使學生能夠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中國夢宣傳與教育效果的改善提供保證。
2.觀摩型活動
可通過開展觀摩型活動的方法,使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實現:①構建新聞網。可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對有關中國夢的思想與活動進行宣傳。例如,考慮到當前大學生對社交網絡的熱愛,高校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平臺的方法,每天在平臺中發布信息,信息內容除了當前學校的新規定,還應至少包括一條中國夢有關知識,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使校園微信平臺能夠成為正能量的傳遞者,使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促使其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夠以國家、集體以及他人的利益為首,全面發揮舍己為國、舍己為人的精神,使其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有效提高,這對中國夢偉大構想的實現能夠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②參觀老革命基地。可通過參觀老革命基地的方法,將戰爭年代的畫面真實地呈現在學生以及教師眼前,并通過解說的方法,幫助其感受到戰爭年代的辛苦與艱難,使之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在建立新中國過程中所遭受的苦難。采用該種方法進行宣傳教育,可以使教育目的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無需過多強迫,無需強行灌輸各類思想,學生與教師便能夠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性有深刻認識。
3.參與型活動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開展參與型活動,提高高校中國夢的宣傳與教育水平:①組織深入農村活動。利用周末組織學生深入農村,為學生提供一個近距離接觸最基層人民生活的途徑。在活動中,學生應以居民的作息時間為準,白天隨之勞動,晚上幫助其整理房間,后與居民一同休息,以鍛煉學生養成艱苦耐勞的品格,使學生能夠在頑強的意志力以及堅定的責任心的指引下,為中國夢的實現發揮更大作用。②開展志愿者活動。教師組織學生以自愿者的身份去照顧老人,去探望殘障兒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發揮自己的價值。在志愿者活動中,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狀態,加深對社會的了解,同時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感與自豪感,促使其在以后的工作與生活中,能夠時刻以中國夢的實現為目標,不斷發揮自己的價值,為社會主義建設出一份力。
4.創作型活動
根據中國共產黨關于建立“創新性社會”的構想要求,高校在中國夢的宣傳與教育中,應充分根據“創新”這一理念,使中國夢的活力得以體現。可以通過開展征文大賽、攝影大賽、繪畫大賽的方法,開展創作型活動。以征文大賽為例,高校可要求學生以中國夢為探討對象,自擬題目寫一篇論文,要求必須體現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切忌浮夸、虛構。應對論文進行評比,選擇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在校報上發表,使學生成為中國夢宣傳與教育的一分子,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構想提供更大的動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應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時刻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方針,以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及實現為目標,對學生展開教育,將學生塑造成為新一代具備高度思想覺悟及良好綜合素質的人才,使中國夢的偉大構想能夠更好地實現。
參考文獻:
[1]袁永波,宮玉嬌. 新媒體時代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 學理論,2016(6):232-233.
[2]莫立華.高校學生工作視野下“中國夢”宣傳教育途徑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5).
[3]劉朝霞.論運用微博在高校大學生中加強“中國夢”宣傳教育的對策[J].市場論壇,2015(3):83-84.
[4]葉汶坤,管鳳貞.新媒體環境下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途徑探析[J].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6-9.
[5]張廷朝.高校加強“中國夢”宣傳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式探析[J].統計與管理,2014(6):91-92.
[6]高 峰.高校推進“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途徑探析[J].學理論,2013(27):230-231.
[7]郝端勇.高校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工作的思考[J].大舞臺,2013(8):249-250.
[8]姜恩來.高校“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和途徑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版),2013(6).
[9]白永生,張 瑞.把中國夢宣傳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究[J].欽州學院學報,2014(3).
[10]張乾麟.中國夢宣傳教育應注重“五同”[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