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又華
摘要: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深化期。面對全球經濟所倡導的綠色環保理念,我國的商業經濟也開展了新的自我反省與蛻變,力求通過有效的創新發展改善舊有模式與落后產能,摒除過度消耗與環境污染等不利于現代環保要求的項目,確保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文中將積極探討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期的商業經濟發展現狀與特征,積極探討構建商業經濟的創新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并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商業經濟;創新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062.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02
當前,我國經濟始終保持著平穩運行的狀態,繼續展示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特征。隨著我國以大國姿態參與到更多的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其與全球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正變得更加顯著。面對新形勢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融合,我國的商業經濟也積極開展新的自我反省與蛻變。當前,全球的工業化企業都在優化技術工藝、倡導結構升級轉型,努力構建更加綠色、創新、開放、共享,更符合環保要求的生態經濟。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著大量的落后淘汰產能,成為了重視經濟發展導致資源萎縮和環境污染的重要致因。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經濟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國家綜合國力,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加強了對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之間辨認關系的認識,重新樹立更為嚴謹更具未來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努力借助高速發展的科技力量,強化對循環經濟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力求打造商業經濟的新創新發展模式。從宏觀角度看,我國正努力集合更多技術力量,形成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新型經濟發展氣象,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
一、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期的商業經濟發展現狀與特征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為了增強綜合國力,形成與世界大國之間的相對平衡的作用關系,我國必然要開展改革開放深化階段的經濟轉型升級。面對市場競爭中存在的機遇與挑戰,我國的商業經濟保持奮進態度,積極創新重組,實現了在結構調整、功能優化、產業升級、組織轉型、提質保量、增效擴產方面的進步。具體可以按以下方面分析在經濟轉型升級期我國的商業經濟發展現狀。
(一)商業經濟的思維模式轉變
我國的商業經濟經歷了較為復雜的改革歷史進程,在不同階段體現出了諸多特征化經濟現象,一度出現超出預期、反常態化的異常經濟狀況。這樣的經濟發展,雖然有時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指標,但是總的來看,并不利于我國經濟秩序的有序正常化運行,甚至是直接脫離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因而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自然需要遭到取締淘汰和轉變整改。我國面對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開展探索性的改革實踐。在商業經濟發展模式的改革前期,曾主張采用政府財政增補經濟不足,這樣的觀念同樣存在有悖于市場經濟客觀發展的問題,因而只能停留在看似華麗的表面文章上,并沒有對我國的經濟轉型發展和產業升級帶來更為深刻的影響。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明白通過政府補貼的策略并不能解決商業經濟所面臨的經濟增長不持續問題,人們已然認識到只有在商業經濟發展中注入創新思維理念,理清市場經濟發展客觀規律,才能真正把握時代發展主旋律,贏得在商業經濟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中的勝利。
(二)商業經濟的消費視角轉變
現階段,國內商業經濟中屬于第三產業的服務行業多年來表現出的消費增長速率已經較之第二產業等要快?,F代化的服務業多依靠更加成熟的現代管理經營模式方式、高新技術以及組織形式等,成為了結構優化升級的最大戰略點,如此高的經濟增長指標已經成為拉動國民經濟GDP指標上揚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還存在一些不得不讓人關注的高端消費現象,特別是很多年輕化的高端消費人群的消費觀與價值觀的改變提升,推動著我國的消費環境格局的轉變,也影響到國內制度環境的構建秩序。
(三)商業經濟的流通產業轉變
國內的現代流通產業已經認識到與世界保持同步的重要性,積極接軌開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勵精圖治壯大流通總量,通過調結構、拓領域、改進服務等方式來展現新的流通產業活力。當前,國內的現代流通產業已經由追求增長速度變為追求增長的可持續,力爭改革創新不同流通方式與組織形式,全面推進新型流通產業,擴大連鎖經營、物流配送與電子商務等比重,不同的發展思路預示著商業經濟的流通產業正改變原有對數量的追求,變為對服務及產品的質量追求,這些變革已然成為如今的商業經濟創新發展的亮點之一。流通產業的變革,同樣掀起了商業經濟發展的的綠色環保文明傾向與潮流,只有加強對于舊有的發展思想的批判性審視,杜絕對速率、數量、規模等表面文章的追求,才能更加有效地實現商業經濟的流通發展。
二、構建商業經濟創新發展循環經濟模式,探索總結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
長時間以來,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相類似,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樣帶來了資源能源利用消耗嚴重、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因而在后期開始全面變革經濟增長模式,大力倡導和攻堅克難推行節約化發展道路。隨著21世紀初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循環經濟的理念主張,循環經濟開始成為積極推動商業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模式。循環經濟主要講究對各種資源的高度整合,從而實現高效化的循環利用,具有減量、再使用、再循環的行為原則,突出了新的系統觀、生產觀、價值觀、經濟觀與消費觀,徹底變革了傳統模式中的生產、浪費、廢棄現象并存的格局,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如今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期,更需要本真綠色創新的理念,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尋求探索商業經濟的創新發展循環經濟模式,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生態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理論體系為指導,理清傳統經濟發展的單向流動線性模式,并描繪出新的多元經濟生態模式,確保政治、經濟、技術、社會、生態等多體統一與協調。只有大力堅持并推行循環經濟模式的3R原則,才能構建更為穩妥的先進的創新經濟形態,實現降污減排的商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基于循環經濟理念,商業經濟創新發展的有效實施路徑如下:
(一)構建企業層面的清潔生產消費體系
企業的發展應該遵循全新的循環經濟形態所倡導的各種意識,特別要重視將清潔生產觀念深入貫徹到企業不同環節領域,完善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環保等細節處理。同時,應該將清潔觀念貫穿于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服務提質等全活動周期中,確保構建科學合理的清潔生產消費體系。清潔生產觀念引導下,各種技術手段應更具科學前瞻性,各種運行途徑應更顯順暢感,從而讓清潔消費科技項目得以成立并實施。這些項目在必要的可行性論證后,將融入商業經濟各生產活動中,同時項目中所蘊含的不同技術也會出現在各工藝流程中,深化工藝與清潔消費技術之間的耦合作用,從而在多方因素的協調實踐中,促進企業的清潔生產消費。當然,企業的清潔生產消費體系少不了要加強清潔環保審計。企業必須落實清潔生產審計工作,對于企業現行生產環境中所出現的各種機械設備、材料資源、生產工藝以及環保綜治等要重點檢查;對存在污染毒害隱患的原材料、流通產品等要重點整頓清理。清潔環保審計應強化法律依據,強化利用法制來規范企業行為,使得企業的清潔生產消費體系能夠合理地構建并運行下去,從微觀層面來影響商業經濟的創新協調綠色環保發展。
(二)打造系統完善的經濟生態商業區
商業經濟的創新發展,始終離不開宏觀意識和大局意識,要在整體經濟的宏觀發展中強化對循環經濟的理念與模式的推廣運用。尤其是把握其中的生態學、經濟學以及循環經濟等理論原理,強化對新商業組織形態的設計規劃和組織構建。應努力打造系統完善的經濟生態商業區,統籌各方經濟需求,內部生態區域應策分為自然、經濟、居民生態三大塊。經濟生態商業區的構建實質就是模擬商業經濟的產業循環系統,結合生態系統原理,可以將生態系統的構建約束為“生產—消費—分解”的簡單模式。經濟生態商業區內,各種產業鏈的形成具有了更為合理的生態意識,可直觀反映物質與能量流動,實現資源最大化配置利用,最大程度降低生態商業區的能耗量值、廢物產值。因此,加強對經濟生態商業區內的產業鏈進行信息、能量、物質等方面的理論約束與構建,才能更好地提升經濟生態商業區的經濟效能。
(三)推行社會區域內的商業循環經濟生態模式
企業應該建立商業循環經濟生態模式,努力嘗試并積極推廣在諸多產業鏈方面的資源或工藝流程整合,對生產、交易、流通、消費、回收、再用等環節都能做到不斷融合充足翻新,這樣就能夠面向更大范圍的社會區域,推行商業循環經濟生態模式,打造健康的商業經濟的生態化發展。在這方面,可以參考引入國外的先進經驗,如歐洲德國所推行的“雙元回收系統”經濟生態模式,可謂有效實現了商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建立健全循環經濟創新發展商業制度
想要實現商業經濟創新發展,進一步實現持續性發展,需要保證有充實的人類生活物質循環,這樣的循環應該是不間斷的。商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賴于社會經濟活動所必需的資源能夠保障可合理調配,同時應該有相應的商業制度加以指導和約束。商業制度的規劃思路,要充分考慮影響商業經濟發展的不同要素,并認真地控制資源消耗,廣泛調查研究已顯露環境問題的區域,強化對各種污染破壞問題的整治,推動商業經濟取得可見的效益增值。
(五)完善商業循環經濟的法制保障與財務核算體系
循環經濟模式的構建可以給商業經濟的創新發展帶來更大的變化。當前,要完成商業循環經濟的科學化構建,在制度建立完善的同時,更要完善法制保障體系,營造更為合理的法制環境,強化在環保、清潔生產消費、資源等方面的制度立法,不斷擴充配套法律,細化法制方面的技術監管。同時應該積極完善財務核算體系,將污染隱患企業作為重點監督對象,積極扣消環保成本,量化生態環境考核指標,計入企業生產成本核算體系,合理正規并提高企業產出效率。
三、結語
我國的商業經濟正處于蓄勢待發的探索期,其實現可持續的創新發展,還需要嘗試運用不同的模式加以實踐驗證。應重視商業經濟的循環經濟模式建設,完善商業循環經濟體系,優化存在于循環經濟區的產業鏈條各節點,整合優質企業,整改淘汰嚴重落后產能型生態污染企業,實現商業經濟的創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小霞.新常態下商業集聚與城鎮化的互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 ,2016(08):144-145.
[2]王波.新常態下商貿流通經濟發展研究綜述[J].江蘇商論,2015(11):3-11.
[3]姜友林.經濟轉型背景下商業經濟創新發展模式探究[J].人民論壇 ,2015(2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