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璐璐
摘 要:玉林師范學院基于校地合作理念,于2013年開始實施“四點半課堂”項目,該項目依托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特色和學科優勢,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文章探究地方高師院校如何推動校地之間的教育幫扶工作的具體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最后結合存在的問題,從經費投入、教育幫扶任務的制訂以及開展項目的研究工作等角度進行反思,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地方高師院校;教育幫扶;校地合作;“四點半課堂”
一、玉林師范學院“四點半課堂”項目的做法
玉林師范學院“四點半課堂”志愿服務團隊是由該校團委領導,為玉林市經濟相對落后及困難地區提供以教育幫扶為主的志愿服務團隊。該項目于2013年啟動,是校地合作的新載體。自成立以來,先后赴南觀社區、北流羅政村、茂林長望村等10多個鄉村、社區,提供志愿服務300多次,志愿服務時長累計達600多小時,參加的大學生達300多人。該項目以理想信念教育、興趣培養、心理輔導、科普教育為主題開展教育幫扶工作,是該校加強校地合作、協同育人的新模式探索,根據學生的多樣性、層次性需求,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
二、實施教育幫扶工作的成效
1.理想信念教育
通過開展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中國夢深入人心。比如,每周舉行的勵志成長故事講壇,以激勵學生向榜樣學習,幫助學生從小樹立遠大志向。
2.學業輔導
志愿者借助圖片、游戲、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為小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提供專項輔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既能促進學生按時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又能為學生解答一些在課堂上遇到的難題,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興趣培養
為了充分挖掘學生個人潛能,提高自信心,針對部分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的學生,志愿者根據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唱歌、跳舞、書法、繪畫、武術、籃球等活動,以此挖掘學生個人潛能,增強學生自身的自信心。
4.心理輔導
該活動針對鄉村及社區的留守兒童、進城務工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等特殊對象,幫助他們解決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心理困擾。通過開展系列心理團隊輔導活動,志愿者們與孩子們加強溝通,了解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解決成長階段中出現的問題,鼓勵他們樂觀向上,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5.常識教育
通過進行安全、衛生等方面的知識輔導,以講座、游戲互動、展板等形式,開展防火、防電、防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有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
三、采用校地合作、協同育人新模式過程中的總結與反思
1.關于經費投入的問題
在教育幫扶工作中,用于活動的經費主要是從有限的辦公經費和教育局下撥的少量經費籌集而來,由于經費極為有限,所開展的交流活動次數、程度也受到了限制。我們認為,合理的專項經費投入,是高校利用自身優勢服務地方發展,將高校的人才培養、教育幫扶工作落到實處,促使志愿服務活動正常開展的保障。
2.關于教育幫扶任務的制訂
在實施教育幫扶的過程中,鄉村與社區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優勢與不足,而且學生的發展是處于不斷變化的階段,因此,在開展教育幫扶工作過程中,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開展適宜的教學活動、心理團隊輔助活動等系列主題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主,以滿足服務對象的合理需求為出發點來制訂教育幫扶服務計劃。
3.善于開展教育幫扶活動的研究工作
玉林師范學院“四點半課堂”項目自2013年啟動至今,實施時間不長,發展歷程較短,許多工作的開展都處于探索階段,表現為“重輸血而輕造血,重實施而輕研究”現象,因此,如果要使該項目產生更大的效益,應該在教育幫扶工作中,安排相關的科研指導團隊,針對幫扶工作中的教學管理、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等具體工作,為志愿者提供專業指導,總結經驗,將該項目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林聞凱.論師范院校的教育扶貧[J].高教探索,2014(5):58-61.
[2]李會明,孫紅兵,馬斯和.頂崗實習與教育幫扶的實踐性探索——以云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為例[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