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波
【中圖分類號】R57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0-01
膽囊息肉是當前臨床研究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發病幾率比較高,對患者自身有嚴重的影響,其癥狀表現為右上腹不適。該病對患者日常生活有嚴重的影響,針對臨床治療方式的具體要求可知,只有做好病癥分析工作,才能保證治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隨著臨床治療手段的不斷應用可知,腹腔鏡治療方式屬于微創形式,對患者自身無明顯的影響,安全性比較高。為了分析腹腔鏡手術在治療膽囊息肉的臨床效果,選擇我院近一年收治的72例膽囊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對治療效果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上述數據可知,兩組患者的常規性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組間數據可以進行研究和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治療,患者取臥位姿勢,進行麻醉后作出大約5cm的切口,將膽囊切除,對患者腹腔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最后進行縫合[1]。
治療組應用腹腔鏡手術方式治療,首先對患者采用靜脈復合麻醉,保持仰臥位姿勢,麻醉生效后,在患者臍部做出切口,建立CO2氣腹,使患者腹壓保持在12-14mmHg,建立操作孔和觀察孔,將腹腔鏡置入腹腔后對患者進行探查,采用順序的方式進行切除,將膽囊動脈以及膽囊管采用鈦夾進行夾閉,將膽囊切除,如果膽囊的張力比較高,則可以采用氣腹針將膽囊底部穿刺后進行減壓,如果存在膽囊粘連的現象,則可以應用鈍頭吸引器或者電凝鉤進行分離。術后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1.3 臨床指標分析。本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等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當P<0.05說明比較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研究中對對照組和治療組的各項指標分析,實踐證明,治療組的各項系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本次研究中對對照組和治療組的并發癥率進行分析,實踐證明,治療組中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發生幾率為5.6%,對照組中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并發率為11.1%,治療組的并發率少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膽囊息肉是當前臨床研究中常見的疾病,對患者自身有嚴重的影響,基于其特殊性,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做好患者的病癥分析工作,結合治療要求確定合適的治療方式,避免出現病情惡化的現象[2]。
腹腔鏡治療方式屬于微創治療方式,采用該方式進行治療能緩解臨床炎癥,降低惡性病變,保證干預治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針對該術式的具體要求可知,在后續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要掌握治療流程,根據細節要求進行治療[3]。實踐證明該治療方式能避免對患者消化功能造成刺激,手術耐受性較差的患者接受治療,其危險程度也不高。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使其掌握干預治療的具體要求,提升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醫護人員要做好準備工作,提升手術安全操作意識,降低手術并發癥,保證患者自身安全。
本次研究中對對照組和治療組的各項指標分析,實踐證明,治療組的各項系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對對照組和治療組的并發癥率進行分析,實踐證明,治療組并發率為5.6%,對照組并發率為11.1%,治療組的并發率少于對照組。說明對膽囊息肉患者采用腹腔鏡方式治療,其優勢明顯[4]。
綜上所述,腹腔鏡治療方式在治療膽囊息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滿意率比較高,值得推廣應用[5]。
參考文獻
[1]席鵬武,黃初東,楊榮華,夏錚.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息肉合并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4,03(02):293-294+297.
[2]丁建龍,劉曉晨,豆發福,段建峰.觀察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單純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4,14(12):116-117.
[3]宋磊,劉綏杰,梁魯,姚碧輝,楊旭升.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息肉合并膽囊結石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5,09(01):44-46.
[4]薛斌.腹腔鏡內鏡微創保膽治療膽囊息肉的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73(12):11-12.
[5]宋長福.用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囊息肉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6,13(0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