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
[摘 要] 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保障。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推動了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并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對農業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從“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如何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 農業經濟 互聯網+時代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09-02
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是其中的基礎性產業,對保證社會的穩定,對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各行各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在這個背景環境下,我國農業發展一定要與時俱進,一定要緊緊抓住互聯網的前進方向。下文圍繞“互聯網+”時代背景,對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進行探索。
1 “互聯網+農業”的相關概述
作為一種全興的經濟發展模式,“互聯網+”有著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征,主要是充分利用網絡特性的發展成果,將其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之中,進而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這一新的發展模式,在報告中指出,通過政策的引導與扶持,加強信息技術、移動網絡與我國相關產業的聯系,從而為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引領我國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互聯網+農業”是一項重大的變革,通過互聯網的驅動,將農業資源進行不斷地整合,從而實現農業產品的創新化,實現農業生產模式的跨越式發展。“互聯網+農業”這種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
1.1 生產智能化類型。也就是充分運用互聯網的手段,來對農業生產要素進行合理配置。
1.2 農業電子商務類型。也就是充分運用網絡銷售模式,來促使農產品實現線上線下交易,通過建立信息交流平臺,來促使農業生產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這對于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2 “互聯網+”時代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作用
2.1 促進了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
“互聯網+農業”的模式的出現,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有著重要的作用。互聯網具有以下幾種特點:(1)開放性:也就是互聯網中的許多信息內容都是對外開放的,用戶只需要一臺聯網的電腦,就能夠對相關的數據進行查詢。那么農戶就可以根據互聯網中的信息資料,來及時了解當前農產品的價格、了解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用戶可以通過上網及時的了解政府的最新政策,以便他們及時作出產業調整。(2)綜合性:是指互聯網包羅萬象,不僅僅是能夠提供農業發展方面的信息,還可以提供與農業有關的農產品的相關信息,可以提供工業、信息技術產業等信息,可謂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用戶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綜合性這一特點,及時了解其他產業的發展,進而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借鑒。(3)創新性:是指互聯網會將最新的技術、最新的技藝展現出來,通過這些新技術與新工藝,農戶可以找到發展農業經濟的新方法,可以通過利用最新的技術、最新的機械設備來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而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總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可以將農業經濟的發展與互聯網的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這對于新興農產品的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使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逐漸形成農產品產業化模式。這種產業發展結構主要是以市場發展為基本導向,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非常的重視,通過市場,農民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并且能夠對自身的發展戰略進行實時的調整,這就促使產業結構調整變得更加的靈活。
2.2 實現了向技術型農業轉變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將信息網絡融入到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促使農業的跨越式發展,能夠突破傳統的資源型農業發展模式,逐漸的轉變為技術型農業發展模式。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創新能力以及核心技術成為其中的重要衡量指標。現如今,我國的農業發展主要還是以資源型為主,信息化建設程度較低,這就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實行“互聯網+農業”的這一發展模式,能夠促使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能夠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建設。
2.3 有助于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運用“互聯網+農業”的這一發展模式,能夠促使農業的發展成本的節約,能夠實現農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升。第一,互聯網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2],高效化、實時化、暢通化,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其中,能夠促使農業生產者與經營者及時的獲得最新的市場信息動態,現如今,市場環境可謂是瞬息萬變,只有及時的獲取最新的市場信息動態,才能夠去應對這些市場的變化。第二,有助于農業流通成本的節約,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通過建立網絡為主的交易平臺,能夠使交易的程序得到了較大的簡化,這對于加快農產品的流通速度有著重要的作用。第三,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企業提高農業技術提供了便捷,使農產品的更新換代的速度不斷的加快,這對于提升農產品的生產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
3 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策略
3.1 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發展資源進行高效整合
我國農業經濟要想取得可持續發展,那么就需要緊緊的抓住 “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來對農業發展資源進行整合。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這些理念作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此外,還需要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相應的互聯網農業發展策略。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來對農業地區的以下幾方面資源進行綜合性的分析[3],土壤、水文、肥力等,通過大數據來對當地農業的發展進行分析,并為之提供解決對策。除此之外,還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加強對市場信息的速度的獲取,對農產品的價格以及行情等進行有效的分析,并對農產品市場的發展走勢進行評估,以便對農業進行有針對性的發展,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去獲取數據的。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讓農戶及時了解我國各地的農業資源狀況,進而可以讓農戶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或與其他地區的用戶合作,或將自己的農產品銷往其他地區,并在其他地區引入其他的農產品,以促使雙方能夠各取所需。
3.2 重視發展農業電子商務
在今后的農業發展過程中,要建立互聯網信息平臺,重視發展電力商務。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國家要制定相應的政策來對進行扶持,要采取相應的惠農措施,培養農業電子商務企業,進而為今后的農業發展提供助力。另外,我國政府要鼓勵一些涉農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要建立自主農業電子商務平臺,要鼓勵這些涉農企業加強與其他物流企業的合作。通過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而實現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精細化管理。
3.3 推動我國農村互聯網建設的進程
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想緊緊抓住“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就需要推動我國農村互聯網的基礎建設。在發展過程中,要對農村的整體發展進行規劃,對于農村的網絡通訊問題,一定要進行及時的解決,要擴大網絡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范圍。與此同時,相關科研人員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技術的創新,要研制出適合農民應用的網絡服務設施。
3.4 培育新型的職業農民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要依托于互聯網的發展平臺,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培養新型的職業農民。首先,我國地方政府要發揮自身的作用,要不斷的完善農民培訓機制,重視對農民進行教育培養,進行規范化管理,進而形成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其次,可以建立農民培養制度,使農民能夠接收先進的教育,促使農民再教育體系得到貫徹落實。最后,可以成立“互聯網+農業”的專家團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農民遇到了難題,那么就可以邀請這些專家來進行解決。要讓廣大農民都能夠意識到互聯網技術發展對農業發展的意義,這樣才會促使他們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互聯網技術知識,以便促進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結語
綜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國農業經濟要想取得可持續發展,就需要緊緊跟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發展資源進行高效整合;要重視發展農業電子商務,要不斷推動我國農村互聯網建設的進程;要培育新型的職業農民。如此,就能夠促使我國農業經濟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佳妮.“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17,(05):7-8.
[2]李正行,孫怡,徐澤昊.“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南方農機,2017,(02):121.
[3]湖北省荊門市農村電商經濟發展研究課題組.“互聯網+”時代多措并舉推動產業發展——以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及東寶區農村電商經濟發展為例[J].中國合作經濟,2016,(1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