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菡
摘 要:生物課是各學校基礎課中的重要課程之一。受“3+4”轉段課程限制,生物課程這門學課在前3年中職階段的學習中主要以選修形式為主,文章針對中高職銜接條件下生物教學的現狀,結合教學實際過程,提出了符合教學實際的改革方案形勢下基于“3+4”中高職銜接模式下生物教學的一系列研究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3+4”中高職街接;生物教學;模式
生物學作為新時代的熱點基礎教育學科,也是高職院校各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在生物教學中引入“3+4”中高職銜接教學模式改革試行,既能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使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基本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探索興趣。
1.“3+4”中高職街接教學模式改革的概念與意義
“3+4”中高職銜接模式是指初中學生前3年在高職院校進行高中學習,完成相關課程的學習且成績合格后升入本科院校學習后4年的相關課程,學習合格后獲取本科文憑。在此過程中,實現教學內容與課程銜接,制訂“3+4”模式課程標準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做好課程銜接與制度銜接,才能有效解決高職院校中中高職銜接過程中本科層次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難題。以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學校采取對每一門課程標準周密制訂“3+4”的教學模式,結合培養院校(常州工學院、常州大學等)采用一套課程標準,以分段實施的辦法來進行,其人才培養的規格與質量不斷提高,同時其辦學水平也得到逐步提升。學校與培訓院校共同參與課程標準制訂,有利于中高職院校發揮各自優勢,進行合理教學分工,逐步提高教學效果。生物學科作為一門文化基礎學科,其教學在3年中職階段全程開設,但是由于“3+4”項目的學生受到轉段課程的限制,文化基礎課是他們的學習重點,生物選修課作為基礎選修課程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門課程,以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完成此課程是2個學分。
2.“3+4”中高職銜接模式的生物有效性教學
隨著現在教育理論的發展和現代生物產業對高級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不斷增加,原有生物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的要求和學生的期望,特別是“3+4”模式下的3年中職階段的生物課程教學。“3+4”中高職銜接模式的生物教學任務的制訂不僅要緊扣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還需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與教學目標實施的完成度,尤其是針對“3+4”模式的學生,要充分分析他們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以便于提高教學效果。
以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生物課程在“3+4”教學中采取的是前3年的任選課形式,即在中職3年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該科目,學習考核合格按2學分計算,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根據“3+4”中高職銜接教學的特點合理安排、精心備課,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在教學內容方面,除精選基本實驗,還強調綜合性和創新性的實驗,設置了與產業相關的教學及實驗內容;在師資隊伍方面,學校以雙師型隊伍為骨干,聯合本科院校辦學;在教學方式上,開展了遞進的層次模式,強調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方法上具有研究性特點,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習效果評價方而,評價方法要具有多層次和多元化,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在成績評價方面,要根據實驗報告和理論考試的評價方式,通過綜合性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多因素給出最終成績。
除了項目教學方面的要求,整合教學內容要考慮到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選用最適合“3+4”項目的學生教學項目內容,根據“3+4”項目的課程標準有的放矢地整合項目教學內容,并進行系統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大體結構框架來編寫一些適用于本課程且知識結構合理的相關內容進行課堂講解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目前還存在課程一體化設計的困難、分段培養與無縫銜接的矛盾等問題。“3+4”教學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才能取得更多的實踐和理論經驗,運用研究性教學方法與手段,開展緊密聯系實際的課堂有效性教學。
今后將進一步深化“3+4”中職與本科銜接的生物教學有效性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關注“3+4”轉段條件設置的合理性,探索中高職如何充分發揮各自特色以實現課程銜接教學成果的最大化有效銜接,以提高生物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四妹. “3+4”中高職銜接PLC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J].科技展望,2012(25):174-175.
[2]殷 琴.中高職一體化教學過程的有效銜接研究——以3+4試點為例[J].新校園,2015(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