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初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要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關鍵詞:信息技術;互聯網;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0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51
互聯網課堂教學有著傳統教學不具備的優勢。一是開放性,互聯網課堂教學更加開放,拓展了學習的時空界限,人類的智慧會更便捷、更全面的實現共享。二是包容性,互聯網課堂教學更加包容,興趣課堂更加突出,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愛好。三是精準性,實施大數據精準教學,點對點知道每個學生處于什么狀態,還可以全程數據記錄,跟蹤分析反饋,優化結果。經過幾年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有效提高了學業質量。互聯網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個性化學習的要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因材導學,是基于個人興趣和主動需求的高效的學習方式,有效提高了學業水平。2016年暑假學生初中地理學業水平考試,地理學科的總平均分實驗班比普通班高出10分。
2.有力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在互聯網的課堂實踐中,教學資源是海量的,教師在學習、實踐、反思的行動中發展了專業能力,同時也全面推動了學校的發展。
我在課堂改革中借助信息化的環境條件,立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激發興趣、提高質量為目標,形成了具有地理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下面我就新授課的模式談一下我地理課上我是如何利用互聯網促進教學的。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環境去感知去體驗,進入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它能克服在傳統教中,學生面對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從而對地理產生興趣。常用的導入形式:音樂、視頻、微課等方式。例如:在《祖國的首都——北京》一課中,我播放歌曲《北京歡迎你》導入;在《自然災害》一課中,我播放“山東洪災”視頻短片導入,這兩種形式都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在地理教學中合理運用互聯網,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滿堂灌” , 把現代互聯網與地理課堂進行有效整合,在學習中充分運用地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最終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教學的關鍵,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我在教學中千方百計的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運用互聯網,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學習目的突出,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下,能獨立的感知、學習、理解和提高。
在課堂上,通常利用課件、知識框架,或者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如在《祖國的首都——北京》一課中,我是這樣設計自主學習環節的。
1.情景創設:展示中國初中生地理知識競賽邀請函。
2.下發回復單,組織活動
要求:就近四人一組為單位,根據回帖內容學生小組限時討論,并填寫自己的回復單。
3.學生學習成果展示:采用一組回答,其他組補充的方式,進行組間交流。
4.師生總結:完成分析古城城址變遷的活動,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優越性。
創設與學生生活貼近的情境,充分利用互聯網,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北京的自然環境。
在現代技術與教學結合方面,除了“課堂教學系統”以外,學生們使用最多的翼課網、愛學堂、在線學習平臺等現代電子化管理系統,獲得師生一致認可。它跟蹤學生從進校開始的每一次測驗考試成績及其他學習情況,并提供學生學習趨向圖表分析,能夠幫助學生、老師及家長一目了然地了解學習狀況。
三、精講展示、點撥升華
運用互聯網,容易突出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也就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應該及時處理好學生討論中出現的問題,增加學與教之間的交流,突破難點。教師精心設計恰當的練習方式,突出訓練的梯度,讓學生人人參與,同時,教師要進行答疑解惑,與學生一起解決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這個環節強調學生充分利用地圖進行知識的展示,教師要適時點撥,提升新知,總結歸納。
四、檢測診斷、查缺補漏
運用學習平臺系統,精選練習并進行檢測,并針對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再點撥,同時給予學生恰當的小組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平臺檢測效果,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對檢測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通過作業等形式進行有效彌補,讓學生在評價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在這個環節中,互聯網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平時用的最多的系統,有愛學堂、在線學習系統、翼課網等,這些系統能方便的計算學生做題的準確率,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教師在課前把要檢測的題目傳到平臺上,上課時學生只需要輸入用戶名密碼,就可以直接進入作業系統,在平臺上完成題目后提交,系統自動批閱,這樣大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提高了效率。教師還能在平臺上查閱每個學生、每個題目的得分率,也就有針對性的進行題目的講解。
五、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教師運用學習平臺精心設計與本課內容密切相關的知識結構,鞏固所學知識,明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可以讓學生總結收獲、可以教師總結收獲、也可以拓展延伸。在《祖國的首都——北京》一課最后的環節中,我給引入了一本書《北京的前世今生》,引用其中的一段文字,引起學生讀書的熱忱,也培養了學習地理的興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我們學校大多數學生都來自農村家庭,在提倡信息化教學,特別是實行配備筆記本電腦的信息化教學以來,學生們的自信心明顯增強了。他們在享受世界上最先進科技與課堂教學結合的成果,他們感到自己是非常優秀的。
雖然道路曲折,但是面對繽紛的世界,面對海量的知識,面對復雜的場景,老師能通過計算機多媒體展示無疑是最好的辦法,通過網絡搜索無疑是最快捷的做法。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互聯網勢在必行,在互聯網與學科課程整合的過程中,通過人機交流,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很自然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必然會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 姜惠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改革與開放,2010 (18):152.
[2] 余言.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池州學院學報, 2010(3): 155-156.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