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海
摘要: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是影響公共部門行政效率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公共部門傳統的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的作用不斷被弱化,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因此,公共部門要深入研究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文章結合當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C93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公共部門是指以公共權力為基礎,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依法進行社會事務管理與服務的組織部門。公共部門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人力資源激勵機制是以吸引、保留、激勵和開發為準則的人力資源管理規范。長期以來,我國公共部門在人力資源激勵與管理中都存在激勵缺失、薪酬體制缺少彈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在新時期,健全人力資源激勵機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就成為公共部門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一、當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
1.人力激勵調節機制缺乏,績效考核體系不完善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企事業單位最寶貴的資源。人力資源只有通過合理調配、有效流動,才能實現人力資源整合效果的最大化。而公共部門人才資源的合理調配和流動,都要建立在績效考核的基礎之上。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績效考核的準確性會給人事政策帶來直接影響。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公共部門在績效考核方面明顯存在考核目的不明確、考核指標單一、方案不合理等問題,公共部門的績效考核質量和效果也大打折扣。如公共部門的經費都來自于國家財政,在工資來源有保障、分配平均化條件下,許多公共部門都缺少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績效考核指標非常單一,多是以德、能、勤、績為主的評價性指標,績效考核的目的也很不明確,考核結果的嚴肅性、真實性也無法保證,績效考核在人力資源配置中難以發揮應有作用功能。而在人力資源調配上,許多公共部門還存在管理機制僵化、升遷規則不合理等問題,從而導致人才浪費嚴重。
2.激勵手段單一
人的需求是多樣的,其中,對于員工來說,他們的根本需求是薪酬即勞動報酬。我國公共部門的薪資分配要按既定的法律條文和國家統一規定來執行,公共部門的管理者在薪資調配上只有很少的權力,很多時候他們都不能根據員工需求來實施薪資激勵,這就使得公共部門在管理中始終難以掙脫工資結構不合理、薪資分配不靈活等問題的束縛。與此同時,公共部門還缺少以個人潛能和績效為基礎的激勵手法,部門的懲戒約束機制也顯得軟弱無力。所以,許多公共部門的工作人員即便是為了公務員常任制而努力要進入單位,但是在缺少職業風險和激勵機制的環境中,許多人都會缺乏危機感和責任意識,這必然會影響公共部門的工作績效。
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優化措施
1.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
績效管理是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決策、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激發工作人員積極性的關鍵。鑒于此,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公共部門既要完善考勤制度,施行彈性工作制度,給予知識型人才一定的自由調配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的權利,還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完善人力資源績效考核流程,施行考核環節責任人制度,用質量、數量、實效、成本等具體指標來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和評價,以確保績效考核結果的準確性。然后,從不同主體獲得不同的績效指標信息,實現考核與管理關系的一致性,由績效指標管理主體對該項績效指標進行綜合評價,接著再將各項指標綜合起來,撰寫評語,確定績效等次。最后,及時公布考核結果,本著人文關懷理念,與被考核者進行良性互動與反饋。同時強化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結果的實用價值,將考核結果與員工晉升、獎懲、培訓、收入、升職與降職、福利等直接掛鉤,在個人收入方面充分體現考核結果的參考和主導作用,以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氛圍,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構建良性的人才流動機制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公共部門只有建立良性的人才流動激勵機制,才能充分激發員工隊伍的活力和創造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共部門內部的一些體制性障礙也被消除,但是人事制度改革卻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公共部門要以選人用人為核心,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如在選人上,進一步拓寬競爭范圍,在政治素質要求和學歷外,適當放寬競爭考試參與條件,給予更多的人參與競爭的機會,并加強人事選拔過程監督,確保公共部門人才選拔工作“公平公正”進行。在人才選用上,引入新公共管理經驗,引入任職競爭淘汰制度,打破公職人員雇傭終身制,提高在職人員的危機感和責任意識。然后,以內部晉升機制建設為基礎,提倡競爭上崗,施行職位任期制,嚴厲打擊權力尋租現象,實現公職人員內部晉升的合法性,規范性。同時借助思想教育、心理溝通、集體業績和道德內省,對公職人員進行正向激勵,使公職人員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和使命,引導他們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做好公共管理與服務工作。
3.建立彈性薪酬體系,完善激勵措施
薪酬機制是公共部門人員激勵的物質基礎,也是員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在新時期,僵硬的薪酬管理體系已經無法滿足公共部門發展要求,因此,我國政府要在同工同酬、平衡原則基礎之上,建立公共部門、公務員彈性薪酬制度,給予公共部門管理者一定薪酬調配與管理權,將公務員的工作績效與獎金、福利等掛鉤,給予工作表現突出的員工以額外的獎勵。與此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公務員的職責因素,所承擔的職責大小,適當拉開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知識型員工與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實施多層次激勵機制,確保公務員的收入與其承擔的責任、風險高度一致。在此基礎上,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解除公務員隊伍的后顧之憂,并對公務員進行精神激勵。如拓寬單位意見渠道,允許員工參與到單位決策與管理中去;創建適合部門的管理制度,建設高品質的部門文化,以激發公務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綜上所述,公共部門激勵機制探索和人力資源管理任重而道遠。因此,在管理體制改革中,公共部門要重視激勵機制改革和創新,建立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完善人力資源激勵措施,以提高整個部門的工作效率,為公眾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楓.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3,S1:154-159.
[2]焦玉輝.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3,21:45-46.
[3]顏立峰.關于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3:255-256.
[4]王程偉.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的障礙及對策[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2,S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