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數字化技術的特點,分析其在廣西高校陶藝教學中的作用與意義,從而為陶藝教學提供更豐富的教學手段和策略。
【關鍵詞】數字化技術 坭興陶 陶藝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C-0163-02
數字化技術是現代產品設計的必要手段,它以計算機的軟硬件為基礎平臺,結合數字化信息手段,支持產品建模、分析、修改、優化以及生成設計文檔的相關技術。最初計算機技術只是應用在科學方面的計算,但是隨著各學科的交叉,計算機技術中的數字化技術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在產品設計中。
在陶藝設計上我們可以應用到的數字化軟件有CAD、Photoshop、3DMAX、Rhin等。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成熟,各類圖形技術為陶瓷藝術設計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與創作空間,給整個陶瓷業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帶動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術的應用與融合,對傳統產業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必將是未來陶瓷業進步的一個重要方向。
廣西有號稱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欽州坭興陶”,而在廣西區內借助欽州坭興陶的平臺開設陶藝教學課程的高等院校不在少數,除了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師范大學、欽州學院等傳統的陶藝教育發達院校外,各類綜合性院校也開始涉足陶藝的教學。但是通過調研得知廣西區內高校陶藝教學的手段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手工技藝教學上,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約了陶藝教學的發展。本文通過對數字化技術的介紹,分析其在陶藝教學中的意義,從而為陶藝教學手段的豐富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
一、廣西區內高校陶藝教學現狀
中國是陶瓷藝術的發源地,在古代我國有著非常燦爛的陶藝文化。近年來,在廣西區內許多高等院校都將陶藝教學當成學生素質與專業能力提升的一項重要舉措,甚至有些院校將陶藝當成一個專業來開設,如欽州學院的陶瓷設計學院開設有陶藝產品專業,廣西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雕塑系第四個工作室有陶藝側重方向,其他的如廣西師范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都是陶藝教學開展得較好的教學單位。筆者通過調研得知,在廣西區內各個高校陶藝教學基本上還是在延用手工作坊的模式,注重傳統技藝的傳承。筆者對比了欽州學院陶瓷設計學院、廣西藝術學院造型學院、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設計系等學校的陶藝人才培養方案,除了個別課程開設不同,其他的教學內容基本大同小異。總的看來,廣西區內各所高校民族陶藝教學的指向性都是在傳統手工技藝上做文章,這是沿襲多年來陶藝教學的傳統。
二、數字技術指引下陶藝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數字化技術是現代文明發展的產物,也是現代產品設計的重要手段,對中國陶藝制造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民族陶藝的教學模式。
從陶藝設計教學過程的角度來看,數字化技術可以使材料和設備大大簡化;設計創意空間更加靈活、開闊,充分模擬現實,預視效果逼真;設計的變更與修改簡捷快速;系列設計生成更方便;設計表達更簡易且表現品質更高;圖紙的生成更簡單且更精確;方便修改,效率高,縮短設計周期;容易設計建檔,共享簡單;快捷傳遞信息,對外傳播渠道更加廣泛。
從陶藝教學耗材的角度來看,數字化設計技術的采用,在延續傳統陶藝設計的基礎上更加完善了現代的陶藝設計模式,為實現陶藝設計的高效、穩定、低碳節能奠定了基礎;其次,促進了陶藝教學基地由粗放型、低附加值逐漸向精細、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更能減少教學過程中對陶藝教學材料的浪費。
從教學資源庫建設的角度來看,采用數字化設計技術,無論是文字、圖像、視頻、動畫,各種內容都借助于數字化技術,在互通互融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高校共享的文化資源,進而推動陶藝教育成果的廣泛傳播。
從高校陶藝教學環境來看,高校有機房與工作室、有性能優良的計算機設備、更有具備數字化技術操作技能的教師和學生,可以更加成熟、高效地完成教學課程,而且可以在創新與節能上做到進一步完善。可以杜絕走手工小作坊的老路子,能有效地將高校先進的教學資源、教學手段結合起來。
三、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和方法
(一)陶藝設計教學上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
陶藝設計隸屬產品設計的范疇,按照常規的產品造型設計來看,一般都需要從“三視圖”開始。傳統的陶藝設計也需要繪制草圖、三視圖、效果圖,但是在廣西區內大多數陶藝生產廠家與陶藝教學單位,還都是在延用鉛筆、鋼筆繪圖的方法,所以在陶藝設計教學上教師主要是從效果圖繪制作為切入點。在數字化技術日趨成熟的當今,這種教學模式日趨顯露出其弊端,直觀性弱且修改起來繁瑣,完全可以用數字化軟件如CAD、Photoshop、3DMAX、Rhino來進行陶藝設計教學。首先,用CAD進行規范化三視圖設計,標注好各部位尺寸并輸出矢量圖;第二步,根據矢量圖運用Rhino、3DMAX來進行三維模型設計,并根據不同材質、釉色進行效果圖渲染;第三步,運用Photoshop進行裝飾貼圖。通過這三個步驟來代替原有的手繪設計,在教學上更加便捷、直觀,在輔導學生進行造型、尺寸、圖案改正的時候不需要從頭再來,只需要從軟件作圖的源文件來進行修改,而且可以進行多次的比較、調整、修改。
(二)陶藝行業認知教學上,聘請一線產品設計師與陶藝從業者進校教學
陶藝行業認知教學是整個陶藝教學模快的一部分,在陶藝行業認知課程中我們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這個行業的存在是因為它提供了什么價值?這個行業從源頭到終點都有哪些環節?這個行業的終端產品售價都由誰分享?每個環節憑借什么關鍵因素,創造了什么價值,獲得哪些利益?誰掌握產業鏈的定價權?這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如何?在這個環節一線產品設計師與陶藝從業者起到一個現身說法的作用,他們可以向學生闡明一個趨勢:當代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產品制造業必將走一條高效的發展之路。陶藝產品的實用價值與裝飾、把玩、收藏價值決定了它的市場地位;從源頭到終點經歷了設計、制作、包裝、銷售等關鍵環節;而且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現代的陶藝制造企業不可能永久地延續傳統的單品單量的工藝品制作模式。這種種的情況表明當代背景下陶藝產業的發展與市場是密不可分的,那么高校培養陶藝設計與制作人才也必將與這一趨勢相結合,走一條快速、高效的教學之道。要走這一條全新的道路,陶藝教學就得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運用數字化技術創建全新、規范、合理、高效的教學模式。
(三)陶藝制作教學上運用新技術、新設備進行創新
陶藝制作上分兩個部分:一是陶藝產品本身的制作;二是精品陶瓷產品的修復。在廣西區內陶藝制作在塑形上依舊沿襲傳統,即拉坯、印坯、澆灌以及手工捏塑等。3D陶瓷打印屬于“增材制造”,無需原胚和模具,就能直接根據計算機圖形數據,通過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狀的物體,簡化產品的制造程序,縮短產生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這種成型方法是陶藝制作技術上劃時代的革新,作為感知科技發展脈絡的最前沿陣地,高校沒理由不將其作為陶藝制作教學的新手段。90后的學生處在一個世界經濟與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他們對新事物、新技術的感知有著天然的優勢,將傳統的陶藝成型方法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這大大豐富了民族陶藝教學的手段。
在陶瓷精品修復上則采用傳統的金繕修復法,這是一種將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的修復方法,裝飾性強。用金繕修復穩定無污染但是周期較長,一般需要20天,而且只能修復較小殘缺口,這是傳統修復方法的局限所在。在沿襲傳統陶瓷制作方法的前提下,陶藝制作教學上運用新技術、新設備勢在必行,新時代的陶藝制作教學必須讓傳統制作技巧與現代3D打印技術相結合,使其相得益彰。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熟知三維掃描儀與陶瓷3D打印機的使用方法。三維掃描儀的功能主要是體現在精準數據的復制上,比如一件精品陶藝作品出現了較大的殘缺口,從常規來看這件作品基本就視為廢品了,有了三維掃描儀與3D打印技術后殘缺的作品不再會被視為廢棄品。我們可以用三維掃描技術對缺口進行數據的補缺填充;然后將補缺部分的精準數據進行材質打印;最后用黏合劑縫合即可。這樣的修復教學方法可以和傳統的金繕法相結合,既可以彌補金繕法大缺口難以修復的弱點,又可以繼續發揚其環保、美觀、裝飾性強的優點。
四、教學改革的預期成效
發展數字化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模式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教學手段更加豐富、教學效果得到提高,讓陶藝教學不再只是沉浸在以往老祖宗留下來的那一套老方法中,而是更高效、精準、更富有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意境。讓學生學起來更具有趣味性,有利于開發與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第二,傳統的陶藝教學逐漸向數字化、智能化過渡。在工業4.0的全球趨勢下,陶藝產品的設計與制作必將迎來革新,在數字化技術的指引下,陶藝教學改革也必將走向數字化、智能化,這可以讓陶藝教學緊緊把握著時代的脈搏。
第三,數字化技術下陶藝人才需求的變化。數字化技術指引下陶藝教學的改革也將影響著陶藝人才需求的變化,讓傳統的手工藝人型的陶藝人才逐漸向科技型藝術化相結合的全面型人才轉變,這將大大提高陶藝企業的生產力,為中國陶藝的騰飛奠定基礎。
總之,陶藝教育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不僅僅提高了教學的效率,而且能夠將科學與藝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必將引起劃時代的變革與可持續發展。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欽州坭興陶在現代家居軟裝中的創新”(KY2016LX496)
【作者簡介】鄧劍鋒(1983— ),湖北赤壁人,碩士,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