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企業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固定性制造費用所占的比例也日趨升高,采用變動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資料對企業經營管理起到的作用也逐漸增強。本文比較了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不同之處,重點對變動成本法的優缺點作出了歸納,希望對有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變動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差異
中圖分類號:F23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概述
所謂變動成本法,是相對于傳統的完全成本法而言的。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時,把一定時期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費用都包括在內的方法。而變動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態分析為依據的,在計算過程中只包括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制造費用,而將固定制造費用計入期間費用,從本期收益中直接扣除。
二、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差異分析
1.理論依據不同
變動成本法的應用前提是成本性態分析,要把企業生產成本中具有混合成本的性質的制造費用分解為變動和固定兩部分。變動成本法認為只有與生產數量相關的耗費才可以計入產品成本,而固定制造費用應與特定會計期間相聯系,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經營期的長短成比例,并隨時間的推移而消逝。
完全成本法則選擇按經濟用途把全部成本分為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兩類,凡是與產品相關的耗費支出都應計入產品成本。固定制造費用既發生在生產領域,從成本補償的角度講,應該作為產品成本,從產品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
2.成本的構成不同
由于對產品成本的概念理解不同,兩者對于企業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做了不同的劃分,產品成本的構成自然也就不同。變動成本法下產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制造費用,把固定制造費用和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費用。而完全成本法不分解制造費用,只把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費用處理。
3.利潤額的計算過程不同
如前所述,變動成本法下的產品成本結構和完全成本法下的并不相同,這種差異直接導致了會計利潤的計算步驟不同。完全成本法采用傳統式的損益計算程序:
毛利=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變動+固定)
營業利潤=毛利-經營管理費用(期間費用)
變動成本法則采用貢獻式的損益確定程序:
生產邊際貢獻=營業收入-變動成本
產品邊際貢獻=生產邊際貢獻-變動經營管理費用
營業利潤=產品邊際貢獻-固定制造費用-固定經營管理費用
由于二者計算利潤的程序不同,計算出來的利潤額也不同。
4.利潤表的編制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潤表稱為“職能式”利潤表,成本按經濟用途和管理職能排列,其中間變量是營業毛利。這種傳統的成本項目排列方式,滿足了企業外部與其有經濟利害關系的團體或個人對企業進行了解的需要。
在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表中,成本按照成本習性排列,分成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個部分,以適應企業內部管理層對于企業進行預測和決策的需求。亦稱為“貢獻式”利潤表,中間變量是邊際貢獻。
5.產銷不平衡時利潤額不同
a.產量=銷量時,計入當期損益的固定制造費用等于本期發生的固定制造費用,所以兩者計算出的利潤額相等。
b.產量>銷量時,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潤大于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當產品的產量大于銷量時,多余的積壓存貨中分擔了一部分固定制造費用,使得已銷產品的營業成本變少,利潤增加。但這種利潤的增加只是表面上的虛增,實際企業對于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并未提高,只是不斷增加產量來“分擔”一部分固定制造費用,這樣做導致企業庫存積壓嚴重,資源嚴重浪費。
c.產量<銷量時,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潤小于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因為本期銷量大于產量意味著上期生產的期初存貨也在本期被銷售出去,而這部分存貨所負擔的那部分固定制造成本也被同時計入本期營業成本,導致本期銷售利潤降低。
三、變動成本法的優點
1.符合“收益與費用相配比”的會計原則
變動成本法將變動制造成本在已銷產品和未銷產品之間分配,分別和本期收入和下期收入配比;將固定制造費用歸入本期期間費用,一次性與本期收入配比,完全符合配比原則的要求。
2.有利于企業正確進行短期決策
采用變動成本法計算出的單位變動成本、邊際貢獻、變動成本率等會計信息,能夠揭示出業務量與成本變動的內在規律,對企業管理層做出短期生產經營預測、決策有極大的幫助。
3.有利于進行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
企業生產部門的工作業績用變動生產成本來反映最為合適,因為固定生產成本的高低,與生產部門的關系不大,責任主要在管理部門。
4.促使管理當局重視銷售,防止盲目生產
采用變動成本法,在單價、單位變動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息稅前利潤與銷售量成正比,而與產量和存貨量無關。這使得企業管理層重視銷售環節,把主要精力放在銷售產品,而不是一味追求降低成本上。
5.簡化產品成本的計算
采用變動成本法,只需要核算產品的變動成本,大大縮減了工作量,同時減少了成本核算中的主觀隨意性,提高了產品成本信息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四、變動成本法的缺點
1.不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的要求
長期以來,世界上廣泛認可的成本概念是指為了產品生產發生的全部費用,既包含變動成本也包含固定成本。
2.不能滿足企業長期預測、決策的需要
從長期來看,變動成本法受到了經營規模、技術進步、通貨膨脹等相關因素的限制,當這些因素變化時,其提供的信息資料就不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3.方法轉變會影響有關方面的利益
由完全成本法過渡到變動成本法,很多項目都會發生變化,會對當期國家稅務機關的稅收和當期投資者的股利帶來影響。
參考文獻:
[1]孫林.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比較及運用[J].企業導報,2009(7):86-87.
[2]聶超穎.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較和決策應用[J].消費導刊,2007(12):141.
作者簡介:李雨佳(1996-),女,漢族,山西長治人,山西財經大學2014級會計學院資產評估專業在讀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