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獲得協調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有效課堂是老師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值得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有效教學 情境 學案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教學是一種有明確目標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如何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影響學生知識的建構和數學素養的養成。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能夠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命價值。在此基礎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創設有趣有效的教學情境,比如利用媒體展示教學圖片、講數學故事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乘法》時,上課一開始,我按照教學預設出示小動物情境圖讓學生觀察(圖中有兩種動物,小白兔有三組,每組有兩只在一起玩;雞有四組,每組有三只在一起吃東西),再向學生提問:根據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你打算怎樣解決?一個學生提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2+2+2=6(只)。我賞識地看了他一眼,點頭讓他坐下。這時還有學生舉手,我讓另一個學生接著說。雞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3+3+3+3=12(只)。我再問:你是怎樣想的?學生想了想說:4個3相加得12,我看到圖上每堆有3只雞,那么4堆就是把4個3加起來得12。呵!他把乘法表示幾個幾相加的意義也說出來了。?我接著問:那有沒有不同的方法?話音剛落,就有學生舉起了手。又一個學生說: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我寫的算式是2€?=6(只)。幾個學生附和著說:嘿!我也是2€?=6(只)。我肯定了他們的回答。那些寫了加法算式的小朋友就一副不明白的樣子。我笑了,這時我就告訴學生:幾個幾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又有學生舉手說:雞一共有多少只?我寫的算式是3€?=12(只)。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有的問:“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有的問:“3、4、12分別表示什么?”有的問:“‘€住鞘裁春牛吭趺蔥矗趺炊?”?還有的問:“3€?=12這道算式怎么讀?”……?如此創設學習情境,不僅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2設計拓展型有趣問題
所謂拓展型問題是相對于命題的結構而言的,即已知條件比較隱蔽,結論也不直接給出,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聯想、概括、推理、判斷等一系列探究活動,逐步得出結論。拓展型問題具有多向性、變異性的特點,在思維方面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這樣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在分數、小數互化單元,學生已經知道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方法,并能據此正確地作出判斷。可在課堂上有學生提出:“老師,這種判斷方法的道理何在?”我很高興,說明學生不滿足于現成的答案,有尋根究底的精神。我順勢作了講解:“大家都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直接寫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如最簡分數3/8,因為8=2€?€?,所以只要將它的分子、分母分別乘3個5后,即可化成分母是1000的分數。又如17/25,因為25=5€?,所以只要將它的分子、分母分別乘兩個2之后,就可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經過我的解釋,學生都理解了判斷方法的來由。這是學生對數學結論,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一種拓展。
3創新設計實用學案
導學案是有效課堂的抓手,學案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考慮其有效性。如課前準備的有效性、學習活動的有效性,預設問題的有效性,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等等。比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當學生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后,教師提出“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百分數與以前學習過的分數有什么聯系和區別?你能談談自己的認識嗎?”這樣的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經過思考交流后踴躍發言:有的說百分數是一個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有的說百分數的讀法與分數相同,但寫法不同,百分數的分母用“%”來表示,先寫分子,然后在分子后面寫“%”;有一位學生還非常準確的描述了兩者的本質區別: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不帶計量單位,但又可以表示具體的數量,能帶計量單位;百分數只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不能帶計量單位。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知識結構,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引導遷移,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4給予充分的實踐時空
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創設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與發展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又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研究時間,讓他們能夠多維度、多層次地觀察和思考,進行多角度地分析與比較,以獲取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例如,教學《認識角》,安排學生找生活中的角。活動前,教師和學生商定找角的規則:音樂聲起,走下座位,尋找生活中的角;一邊用手指,一邊輕輕說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音樂聲停,回座位坐好。用一段音樂來掌控學生實踐的時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學得開心,學得有效。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教師的共同追求。有效的數學課堂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價值追求。有效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是“人文關懷”的課堂,是“高效低耗”的課堂,應該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合理評價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