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下行、互聯網金融沖擊及同業競爭壓力下,商業銀行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而作為銀行前沿陣地的二級分支行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轉變經營觀念,緊盯市場,密切銀企合作,加快金融創新,調整收入結構,強化內部管理,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關鍵詞:二級分支行;生存和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目前,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國內外復雜的形勢和一系列風險考驗。經濟下行壓力大,發展放緩已成為新常態,銀行業不但面臨諸多困難,還要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和同業的殘酷競爭。二級分支行作為銀行業的前沿陣地,生存與發展的壓力更是前所未有,但困難預示著希望,壓力蘊含著機遇,二級分支行更要在困難中積極探索,攻堅轉型,不斷發展壯大。
一、緊跟上級行部署,做好轉型推進工作
在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沖擊、客戶需求多元化等因素的影響下,銀行業要發展就必須改變原有傳統的經營模式,轉型是銀行發展的必然趨勢。銀行轉型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各商業銀行總行是轉型發展的總設計師,一級分行是政策傳導者、方案制定和業務指導者,而二級分支行則是具體轉型方案的實施者。二級分支行要在上級行的引導下,認真研究上級行制定的轉型方案,了解全行轉型目標,明確轉型方向,落實轉型策略,要善于借鑒他山之石,推廣和復制兄弟行成功的經驗和案例,發揚優勢,補足短板,打通轉型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全行經營方向和經營理念的徹底轉變,完成轉型發展。
二、密切銀企合作,共渡難關
銀行和企業之間是唇齒相依和休戚與共的。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銀行的支持,同時,企業更是銀行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企業為銀行提供了業務發展的空間和金融創新的動力。沒有企業的發展就沒有區域經濟的發展,就沒有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土壤。當前經濟環境下,銀企之間更要密切合作,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銀行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聯系,密切關注企業的經營情況,及時掌握企業的大額資金變動情況和未來發展策略。此時要求銀行的客戶經理及各級領導不僅要有靈敏的嗅覺,更要有獨特的判斷力和決策力,對于有市場、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要建立機制予以支持,與企業結成戰略性合作伙伴,強化聯動營銷機制,開展全方位的金融合作,確保存款、貸款、代發工資等基本業務全部落戶本行,各項新業務要與本行密切合作。銀行可上門為企業員工提供辦理信用卡、交通龍卡,安裝OBU等業務,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增強企業與銀行的粘度,實現銀企雙贏。
密切銀企關系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碳。目前的經濟形勢,正是銀行尋找企業、評估企業、篩選企業和嵌入企業的最佳時機,企業無論大小,只要符合國家鼓勵方向,政策支持,就是目標企業,要開展調研,制定有效的實施方案,先人一步,搶奪先機。
三、加快金融創新,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年代,小微企業發展勢頭迅猛。銀行傳統的信貸業務已無法滿足多元化的客戶需求,銀行在鞏固傳統小企業業務的基礎上,要積極探索小微企業發展的新路徑,拓寬服務區域,靈活地將上級行的信貸產品政策與區域經濟、區域小微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開發適合小微企業的金融新產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創新產品要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設計,一定要走向市場,不能做成樣品,要變為商品。可通過對區域內商圈掃街式走訪、調查和可行性研究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發適用于新需求的金融新產品。比如,對于大型商場、連鎖超市等批發零售型企業,可對入駐商戶發放“市場貸”,在有效規避信貸風險的同時,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使銀行小微企業業務向”小額化、標準化、批量化”轉型,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四、促進收入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隨著利率的市場化,銀行利差逐年收窄,各商業銀行主營業務收入中,中間業務收入的比重逐年大幅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已成為銀行業收入的主要來源。銀行要增收就必須保證中間業務收入的穩定增長。要調整原有的收入結構,由依賴重資產、重資本向輕資產、輕資本轉型,收入方式由傳統領域、傳統業務向新興業態、新興渠道轉型,由融資向融智轉型。要深入挖掘資金管理、同業、國際業務、金融市場等外延業務潛力,重點拓展理財、信用卡、貴金屬、代理保險等重點產品。關注地區經濟發展形勢和國家的發展政策,捕捉經濟政策帶來的業務增長空間,拓展中間業務,提高收入。
五、大力拓展縣域業務
隨著國家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快速增長通道,農民收入穩步增加,縣域業務逐漸成為各家銀行新的競爭領域。發展縣域業務,要充分發揮本行現有的優勢,避免鋪網點,拼資源,要建立“一行一規劃”的差別化管理機制,注重完善網絡金融渠道建設,做好金融知識宣傳普及,合理布局助農取款點,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同時,加強與市、縣各級農業部門的聯系,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及時掌握縣域政策、項目、規劃等信息,抓住搶占市場的先機,主動營銷,及時跟進,有針對性的投入信貸資源,將縣域業務做大做強。
六、加大激勵與考核機制 充分能調動員工積極性
在生產力“三要素”中,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根本的因素,離開了勞動者生產力就失去了內涵。企業要發展,首先必須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發揮人的潛能。二級分支行要在省分行費用配置原則下,結合本行實際情況,細化考核方案,制定清晰、明確的量化考核辦法,讓員工易于理解、便于執行,并且要及時兌現,激勵到位,充分發揮財務資源的績效激勵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度各層級員工的營銷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員工“價值”敏感度,引導全行向業務目標努力,從而實現全行經營目標。
七、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
對銀行來講,加強財務管理是提高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關鍵,尤其是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二級分支行的盈利壓力非常大,在財務資源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必須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將錢花在“刀刃上”。二級分支行要勤算賬、會算賬,要算清投入產出帳,切實提高資源投入產出效率,發起項目時,要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確保投入產出效果。強化后評價管理,將評價結果運用到經營管理中,及時調整營銷策略,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創新費用配置方案,將費用分配與價值創造和業務完成量掛鉤,注重綜合效益的提升,將優先的資源投向有利于銀行長期發展的項目上,使資源向有效益、有價值的領域傾斜,使有限的財務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保障并促進全行各項業務發展。
作者簡介:許艷麗(1971-),遼寧阜新人,就職于中國建設銀行阜新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