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要: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反洗錢風險的外部環境和反洗錢管理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歐美國家對反洗錢采取高壓監管態勢,對主要銀行的重磅處罰不斷。人民銀行從國家安全和反腐出發,強調以風險為本的反洗錢集中分析監測體制,監管尺度由教育引導為主轉向違規處罰。各銀行也在內部管理方面,對反洗錢及國際制裁風險的認識有所提高,很多銀行通過了全行綱領性的反洗錢管理辦法和風險策略,并在此基礎上開始推進集中分析監測試點。本文即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總體的反洗錢風險,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銀行;反洗錢;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20;D917.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銀行反洗錢風險面臨環境解析
(一)歐美處罰“天價化”和“復雜化”趨勢
繼2013年摩根大通被處以150億美元巨額罰款后,法國巴黎銀行因違反美國制裁法被指控并以89億元罰款達成和解。渣打銀行因涉嫌伊朗洗黑錢又被美國罰款3億美元,等等。美國政府對反恐融資與反洗錢等相關問題采取的“不透明”、“專斷”的處置方式,以及近幾年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復雜政治關系使得這種威脅更加擴散和復雜化。
(二)我國以“風險為本”反洗錢監管理念逐漸清晰而且措施嚴厲
人民銀行要求各金融機構要以“風險為本”,全面開展可疑交易自主監測,全面排查涉恐怖融資風險客戶,加強自身風險防范,通過集中化、系統化、專業化、模型化手段加強反洗錢工作有效性,并采取約談、巡訪、評估、檢查等方式推動監管措施的落實。其中尤以過往不輕易啟用的“雙罰制”,對金融機構有很大威懾。如對招商銀行的200萬罰款,促使招行重視反洗錢,直接將集中監測工作上收到總行管理。每年人民銀行都連續多次召開反洗錢風險提示和通報會,銀監會和人民銀行還分別組織召開境外業務合規風險會議,反復強調一要切實增強反洗錢工作的政治敏感性,二要提高反洗錢風險管理意識,三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跨境風險,四要加強培訓和建立專家型反洗錢隊伍。
(三)銀行國際化戰略及跨境業務受到洗錢風險威脅
我國正日益成為美國當局反恐融資和反洗錢工作的重點關注地區。部分銀行相繼被美元扣款和發生多起風險事件,如上海浦發銀行發生境外合作銀行因貿易融資業務中涉及伊朗而中止了對浦發銀行的貿易融資類業務額度,導致多家分行的海外進口代付業務受到影響無法開展。而境外監管更為嚴格的制裁往往通過代理行向銀行傳遞,今年以來,各銀行的境外同業盡職調查數量猛增。風險事件及同業盡職調查的增加,給反洗錢工作有效性帶來挑戰。
綜上所述,各銀行面臨的反洗錢法律風險度為高。
二、銀行反洗錢風險管理能力解析
(一)重視程度不斷提高
各銀行的高級管理層都審議通過了符合本行特色的《銀行反洗錢管理辦法》,從法人角度完善了反洗錢框架和工作流程,明確了提升反洗錢風險管理的一系列體制、機制、人員、系統、運行、應急安排,并在系統投入和人員配置上給予傾斜。
(二)完善制度和控制流程
在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高壓監管態勢下,各銀行法律合規部門都對全行反洗錢制度進行了梳理,多數銀行編制了《反洗錢機制體制優化方案》、《反洗錢管理辦法》、《客戶洗錢風險評級管理辦法》、《涉及金融制裁事務管理辦法》等具體操作規程和操作手冊。
(三)加強反洗錢系統建設
反洗錢系統建設和完善始終是反洗錢管理工作中的一項核心內容。各銀行在反洗錢系統開發建設上,一是順利完成客戶洗錢風險評級系統上線,實現了全行客戶洗錢風險評級工作的系統化和流程化管理。二是不斷優化可疑交易處理流程,提高系統規則精準性和報送質量,并為集中監測試點作業模式提供系統支持。三是從集團化的洗錢風險應對需要統一的管理角度,提出境外分行反洗錢系統建設方案供行領導決策。四是集中力量開發自主監測模型,建立適合各行實際的反洗錢集中監測分析機制。
(四)加強風險處置和應對
近年來,各行都在明確風險處置原則的基礎上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從技術上采取進一步的防范措施,對金融制裁名單監測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二是從防范法律風險上采取措施,在銀行賬戶協議文本中增設保護性條款。三是審慎處置優質客戶的國際制裁風險,對列入制裁名單的客戶堅決予以清退。但因業務產品洗錢風險的多樣化和對客戶盡職調查程度難以把握,給反洗錢合規風險管理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五)支撐各分支行維護好監管關系
近年來,我國銀行反洗錢難點工作之一就是為各地人民銀行的反洗錢檢查提供數據服務和系統支持。即當分行接受人行反洗錢檢查或評估時,總行需從系統上提供數據服務和系統支持。一是協助分行準確提取數據,確保反饋數據符合當地監管機構的要求。二是加強對分支行接受監管機構反洗錢現場檢查情況的指導。
綜上所述,我國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為“中”。
三、銀行反洗錢風險水平和風險趨勢解析
通過上述國際形勢分析和國內監管政策變化,以及國內銀行發生的幾起風險事件,暴露出我國銀行在反洗錢意識、客戶選擇和管理、風險處置和應對方面還存在缺陷,加之人員、技術投入不足,業務部門參與度及分行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等問題,過去按照監管規則報送就高枕無憂的時代已經過去。因此,我國銀行反洗錢風險管理狀況并不樂觀,整體風險水平為“高”,風險趨勢為“上升”。
四、銀行反洗錢風險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反洗錢意識不強,加劇了商業銀行反洗錢風險程度
已發生的風險事件反映出商業銀行員工的反洗錢意識不強。重業務發展,輕洗錢風險的情況在總行業務管理部門、分支行之中時有發生。部分客戶經理、管理人員存在著僥幸心理,普遍忽視洗錢風險的危害。這都從根源上加劇了商業銀行反洗錢風險程度。
(二)系統和流程難以嵌入業務當中
反洗錢工作不是反洗錢部門的工作,而是貫穿全行業務各個方面,在制度體系和流程不斷完善的情況下,需要各部門的參與,但因業務部門過分強調和依賴系統,沒有按照KYC的標準開展客戶盡職調查,一定程度影響到反洗錢風險管理效率和效果。
(三)反洗錢專職人員緊缺,制約了反洗錢工作深入開展
由于人員緊缺,我國銀行反洗錢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下、質量不高,風險隱患不斷的狀況。并且這一問題將隨著反洗錢集中監測工作的逐步推廣而顯得更加突出。因此,一是領導重視與組織保障。領導應及時配備有經驗有技能的人員充實到反洗錢崗位,并加強培訓和建立專家型反洗錢隊伍,這樣會對反洗錢工作起到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二是加強系統預警處置功能。在數據信息完整情況下,減輕柜員補錄工作量和客戶經理工作壓力,實現以機防為主人防為輔的監測報告機制。三是加強考核與問責。各級行應將反洗錢履職情況納入對客戶經理、柜面人員的績效考核,對于發生洗錢風險的部門和相關人員按照銀行員工違規行為問責管理辦法及中高級管理人員問責管理辦法實施問責。對于明知故犯、屢查屢犯的,從嚴問責。
作者簡介:黃 丹(1977-),女,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法律系國際經濟法專業,大連海事大學國際法碩士,現為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教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