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要:在21世紀的初期,音樂在全球各地走向了一體化和多元化的趨勢當中,對我國普通高校的音樂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從音樂教育現狀和音樂理論當中去看優秀的音樂文化傳承現象,這也是借鑒先進化的音樂教育教學理論進行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基礎,重新審視和定位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目標、音樂教育價值還有學科的定位以及走向是促進優化教學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本文對普通音樂教育的目標、價值和學科定位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普通 音樂教育 目標 價值 學科定位
音樂藝術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關鍵性和主要的載體,音樂能夠激發人的主觀性、生動性和富有感染力的內心情感。沒有音樂就沒有圓滿的人生,如果從自然哲學的角度上去分析,音樂也是人類物質和自然能夠更加和諧統一的要素,音樂要和倫理相通,也是道德情操的表象。音樂旋律能夠讓生活更有情趣,讓思想更有創意,讓工作更有成就,不斷的引領藝術,引領生活。
一、普通音樂教育的目標
普通高校在教育的過程中,總體目標就是面向于社會和未來,面向于現代化的發展,培養出有知識和能力,有文化和理想,有道德,對祖國有熱愛感情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在音樂審美教育的基礎之上,學生的情操能夠得到較大的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的理想也會得到激發,讓大學生無論是在品德方面還是在情感方面,亦或是在藝術想象力以及創造力方面都能夠更加突出。我國本身是文化大國,在發展過程中有著諸多的文化訴求和多元化的文化借鑒,只有不斷的放眼未來,不斷的努力,才能夠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弘揚祖國文化。在音樂藝術的熏陶之下,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全面性復合性的多功能的人才。
二、普通音樂教育的定位
(一)價值方面的定位
價值定位主要是音樂所歸屬的文化體系定位,在個性發展上的定位還有在社會上價值的定位。文化價值的定位屬于音樂文化教育的基礎,在個性發展方面的定位是社會發展需要音樂的支撐,也需要音樂人才的支持,追求更多的文化。
文化價值的定位是在21世紀之后,知識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讓音樂教育能夠走出一條具有多元性屬性的音樂道路,在世界多個國家的不同音樂背景學習之下,進行相互之間的溝通和相互之間的交流,不斷的借鑒和學習,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能讓音樂在中華民族大地上不斷的壯大,開花結果,也弘揚到全球的各個國家當中,得到更多國家的認同和喜愛,吸收各國文化的精髓。通過對比分析,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非常的輝煌,也是藝術瑰寶,因此多元化的文化滲透能夠讓當代大學生得到較多的文化資源,不斷的對大學生學習的視野進行進行開拓,給大學生也更多的音樂感悟。
個體發展的價值定位。此方面的價值定位主要是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也是接班人,更是國家的未來,大學生的知識能力以及身體素質等等都是當前需要培養的,大學也是學生各方面成長的最佳時期,能夠塑造出更加完美的人格。音樂對人的世界觀、價值觀還有人生觀、藝術觀都會產生非常直接性的影響,在文化區域發展過程中在風情區別以及人文生活方面有非常大的不同之處,對于增進大學生對國家、民族以及文化的了解有促進性的作用,有助于開拓大學生的視野。為了能夠更好的拓展大學生的思維渠道,不斷的增強大學生在此方面的分析力和判斷力就需要使用音樂價值中的個體發展定位,讓大學生在思想品德以及思維素質上都能夠有更多的發展,有更多方向上的邁進。
社會發展的價值定位。音樂藝術具有較大的能量,這也是一種經濟方面的力量,對社會和未來的發展有較大的促進性作用。在音樂教育基礎之上要應用于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等等。高校對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也是面向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性,還要關注學生的操作能力,以此讓社會發展有更多的適應性,滿足于當前經濟的迅猛化發展,讓人才成為社會上的可塑性人才,有更多的社會發展價值。
(二)學科定位
教育部下發的音樂教學方案中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至少要選擇一種藝術選修課程。其中音樂鑒賞就是集中藝術選修中的一種。這個要求的提出給高校的音樂教育拓展了較大的空間,并且在此過程中也確立了音樂學科的位置,不斷的優化結構,讓音樂教育課程有更多的可以實行的依據。在世界多元化發展的今天,高校教育教學當中,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主要對象,這也是文化發展的要求所在。不同專業的學生,都可以選修一種音樂藝術學科,在多元化音樂匯聚的知識長河當中,學生通過多元化的音樂教育以及多元化的音樂文化學習、溝通、互動等等能夠讓全球的音樂文化得到融合,不斷的貫通,極大的拓展了知識的研究領域,也讓科學文化的源泉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成為可持續性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音樂已經成為高校素質教育一種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高校需要借鑒和學習音樂教育學科中的精華,對學科進行定位,只有有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夠做好合理的定位工作,才能夠讓音樂教育和其他的專業學科學習一樣受到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重視,成為弘揚中國多元化文化和教育特點的主要類別,成為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為我國普通高校的音樂教學打開一扇大門,成為引領音樂國際化的音樂藝術瑰寶,給后續的發展也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普通音樂教育的目標、價值和學科定位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只有對這些做好分析才能夠對音樂學科本身有更加確切的認識。音樂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教師在全面的認識基礎上還需要利用課外的活動時間開展更多的課外音樂活動,讓音樂課程設置和音樂學科價值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發揮,重視學科本身的建設才能夠在后續得到更多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汪媛,詹昱煜.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微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以音樂學科為例[J].北方音樂,2014,(06).
[2]曹景諧.呼喚本體回歸——上海、紐約、英格蘭三地音樂課程標準比較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4,(06).
[3]席恒.中小學音樂學科育人視野下的教學規范及實施策略[J].中國音樂教育,2014,(03).
[4]李艷紅.大學音樂教育的功能解析及實踐探討[J].湖南社會科學,2014,(Z1).
(作者單位:濰坊市濰城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