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萍
【中圖分類號】R47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2
難產是指由于產婦或胎兒原因導致孕婦分娩進程緩慢,產程延長的一種情況[1]。一旦發生難產必須及時采取人工助產,否則母嬰安全岌岌可危。臨床上為了確保產婦順利分娩以及母嬰安全,通常采用剖宮產方式進行分娩,但是剖宮產術創傷大,術后易引發并發癥。預見性護理是當前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已廣泛應用于婦產科中。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具有難產風險的產婦60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旨在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難產護理中的干預效果,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0產婦均為本院收治的單胎健康孕婦,但均存在較高的難產風險,排除合并有妊娠并發癥或嚴重臟器性疾病者。孕婦年齡為23~35歲,平均為(28.3±4.6)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為(40.2±1.5)周;除9例為經產分娩,其余51例均為首次分娩。經檢測預測胎兒體質量在2.7~4.6kg之間,平均為(3.3±0.8)kg。對比兩組一般資料,發現在年齡、孕周、分娩次數、胎兒體質量分娩差異不大(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產科常規護理,具體措施有產前宣教、產中護理、心理護理、新生兒護理、并發癥護理、出院指導等。
1.2.2 觀察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妊娠期預見性護理:①心理護理:護士主動與孕婦溝通,掌握其心理狀況,對她們擔心的問題予以耐心解答。同時,針對她們的心理問題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②生活護理:告知孕婦要適度鍛煉,以散步為主,勞逸結合,注意不要太過疲勞。不熬夜,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護理人員叮囑孕婦休息時應采用左側臥位的姿勢,從而保證胎兒健康生長。此外,建議孕婦穿寬松、柔軟的衣物,不可穿高跟鞋、緊身衣,不束胸。③飲食護理:根據孕婦具體情況給予相應指導。在確保孕婦與胎兒營養充足的前提下,有意識地控制飲食,避免胎兒過大而引起難產。讓孕婦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攝入適量的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控制鹽分的攝入量,避免引發水腫[2]。
(2)產前預見性護理:定期評價胎兒的發育狀況,重點評估其體重。通常參照B超結果,采用宮高與腰圍聯合檢測方式,并利用多元回歸方程來評估胎兒體重,從而為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提供參考依據[3]。若胎兒體重在4500g以上,為預防難產,建議選擇剖宮產。
(3)分娩中的預見性護理:在分娩過程中產婦可能出現大出血或新生兒窒息,對此,護理人員需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若發現胎兒頭位不正,應及時改行剖宮產術。為消除產婦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護士還應分散產婦的注意力,對其進行安撫。
(4)分娩后的預見性護理:產后及時給予抗生素,避免感染分散。同時,叮囑產婦經常變更臥床體位,預防褥瘡發生。向產婦講解相關注意事項、育嬰知識,指導母乳喂養方法等。
1.3 觀察指標:(1)新生兒并發癥:包括吸入性肺炎、鎖骨骨折、新生兒窒息、臂叢神經損傷等。(2)產婦并發癥:切口感染、乳腺感染、惡露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抑郁癥等。(3)護理滿意度:由本科室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于產婦出院前進行調查,滿分100分。80分以上表示滿意;60到80分表示基本滿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滿意。(4)剖宮產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通過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并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并用率表示。若P<0.05說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比分娩方式與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中僅3例行剖宮產術,剖宮產率為10.0%。對照組中12例行剖宮產術,剖宮產率為40.0%。可見,組間差異顯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調查問卷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3%,其中,滿意16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3.3%,其中,滿意11例,基本滿意14例,不滿意5例。因此,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對比產婦與新生兒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為6.7%(2/30),對照組為20.0%(6/30),主要為產后感染、產后抑郁。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為6.7%(2/30),對照組為16.7%(5/30),主要為新生兒窒息、吸入性肺炎、鎖骨骨折等。可見,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均更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孕婦產道異常、胎位異常、子宮收縮乏力均是導致難產的常見因素[4]。若不及時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可導致孕婦與新生兒的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預見性護理屬于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通過預測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與不良反應,然后,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以期盡量減少疾病給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5]。將該護理模式應用到難產護理中效果顯著,不僅能有效降低剖宮產率,還能降低產婦及新生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從而改善母嬰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大量臨床實踐證實,對難產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指導產婦適當休息與運動,合理控制飲食,做好并發癥的預測對母嬰健康非常有益。目前,該護理模式已成為難產護理中的重要護理方式。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后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且剖宮產率也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預見性護理值得在產科大量推廣應用,對預防難產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婕婧.預見性護理在肩難產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4):938-939.
[2]李 靜,曹全英,鄧紅梅,等.產科患者風險評估及預見性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3(14):27-29.
[3]劉慧卿.預見性護理在難產護理中的價值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252-253.
[4]郭廣芳,郭蘭英.預見性護理在難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3):295,297.
[5]譚亞杰.預見性護理在肩難產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11):3013-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