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要:院級科研課題的設立為教師從事科研活動、積累科研成果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的院級課題存在成果質量不高的問題。本文從激發科研潛能、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持穩定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建議,對全面提高院級課題質量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院級科研課題;科研管理;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2
一、設立院級課題研究的目的
1.院級課題作為更高級別課題研究的基礎,具有“蓄水池”的作用
院級課題的最終目標是為教師申報院外課題奠定基礎,為教師爭取更多的院外經費支持,從而不斷提高學院的整體科研實力,擴大學院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2.院級課題立項的出發點主要是基于解決學院層面的實際問題
院級科研課題的設立,則為本院教師從事課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老師們可以針對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展開研究,有針對性的為學院發展提出解決方案。
3.設立院級課題有利于學院科研氛圍的形成和科研隊伍的鍛煉
通過組織教師申報院級課題,能激發他們從事科研的熱情,在學院內部形成教師爭做科研的良好氛圍,促進了學院科研活動的發展。同時,能通過院級課題的研究,逐步打造一支業務熟悉、科研能力比較強的科研隊伍。
二、基本情況介紹
近三年共立項66項,其中,第十二屆院級課題共立項17項,第十三屆院級課題共立項32項,第十四屆院級課題共立項16項。主要涉及的研究方向是針對教研教改開展的;應用性課題比較少;少數課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需要挖掘和完善的空間挺大,特別是個別軟課題的實踐檢驗性不夠。目前,有《高職院校實訓室投資效益評估實踐研究》(課題編號:HJY13-1401)成功申報2015年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我國近階段汽車報廢量及行業產值、利潤預測研究》(課題編號:HJY14-1510)成功申報2015年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基于職業能力分級培養的汽車運用技術專業“2+3”中高職銜接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研制》(課題編號:HJY15-1602)和《基于中外工程教育比較研究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探索》(課題編號:HJY15-1615)成功申報2016年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總體情況見表一:
三、原因分析
近三年院級課題主持人以青年教師居多,職稱以初、中級為主(見表二):
1.課題選擇面窄,研究深度不夠
課題主持人以青年教師居多,職稱偏低,這樣就導致老師們在申報課題的時候多數是局限于工作實際來出發,或者以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開展研究的,選擇的面比較窄,大多數課題是針對教研教改開展的;應用性課題比較少(見表三),要上升到市廳級及以上課題的研究高度比較困難。而大部分的年輕教師過于重視課題主持,忽視了項目本身的意義,對項目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無法真正融入到團隊中,難以實現在項目中的價值,這種狀態對青年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極為不利。由于對項目本身的忽視,導致很多研究成果缺乏理論基礎,研究深度不足,團隊交流溝通存在嚴重的滯后性,直接導致合理效果不佳。另外,由于一些青年教師科研能力不足,在進行科研項目研究過程中出現了規劃設計以及總體把控能力方面的缺失,導致項目不能如期完成,極大的降低了項目的研究質量。
2.科研能力比較弱,競爭力不突出
由于以青年教師為主體,在進行市廳級及以上課題申報時,所具備的科研能力和素養在與副高等職稱人員競爭時是出于劣勢的,很多科研主管部門明確規定中級以下職稱不能申報市廳級及以上課題,這樣也限制了青年教師的發展與選擇。由于沒有專家指導,很多青年教師對于課題立項的流程和程序不清楚,甚至對最基礎的選題也沒有思路,無從下手,對理論研究部分更是摸不著頭腦,無法將經驗與理論有效結合,寫不出高水平的論文和可行性項目報告。由于一些高職院校長期以來缺乏對科研工作的有效重視,在科研項目上缺乏實踐能力,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師對選題申報、立項等基本程序并不了解,浪費時間和精力最后卻沒有什么成果,打消了大家的積極性。通過相關數據顯示,60%的高職院校教師對數字化期刊并不了解,缺乏文獻檢索的能力。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教師在課題選題以及論證方面的短處,論證模糊不清,思路混亂是常見的問題,如果不找準問題的根源很難實現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
3.申報經驗不足,畏難情緒嚴重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主要以本科生與研究生為主力軍,就學術能力來講遠遠低于老教師,對于科研項目的申報以及主持經驗不足,存在選題新穎,但論述缺缺乏深度。很多教師反映沒有申報經驗,不知道改怎么選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在實際的項目操作過程中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雖然一些年輕教師積極參與科研項目,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但由于知識結構以及實踐經驗有限,在課題選題、申報以及組織實施等重要環節上存在失誤,直接導致項目失敗,從而打消了一些教師的積極性。由于經驗不足,即使在立項后,課題主持人也沒有能夠按照課題管理的步驟完成既定研究任務,第十二屆有8項院級課題申請延期一年,不能按時結題率占比47%。
4.科研意識不強,功利思想嚴重
科研意識差是一些青年教師的通病,很多教師認為高職院校的發展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無需承擔科研任務,教師只要抓好教學,做好人才培養的工作。這種傳統觀念直接導致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意識不強,甚至對科研并不了解,這就嚴重阻礙了高職院??蒲许椖康膶嵤?。同時,很多年輕教師對職稱、定骨干等較為重視,這都需要科研成果作為基礎,平時的科研意識不強使得很多教師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導致了科研成果并不理想。
四、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素質的途徑
1.轉變思想觀念,激發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
從學校長遠發展來講,科研是強校的根本,對于推動高職教育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課題申報所獲得的經費也是學校發展的資金支持,同時通過科研項目也能夠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書評,加強教學實踐能力。因此,首先應改變傳統觀念,提高科研意識。雖然很多高職院校的科研水平還無法達到高等院校水平,校領導應加強對科研工作的重視,定期聘請高水平的科研專家來校進行指導,傳授經驗,為青年教師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其次,調動和激發青年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內在動力是主要動力,學??梢圆扇〖钫吖膭钋嗄杲處焻⑴c科研項目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從而實現高職教育長足發展。
2.注重研究積累,保持穩定、持續的研究方向
堅持以學術積累為主,練好學術研究的基本功,實事求是地適度創新。學術有積累才會有創新。厚積薄發才能出精品?!翱茖W技術和學術事業,是長期累積方有創新和突破的事業?!睂W術創新欲速則不達。有99%的心血和汗水的累積,才會有 1% 的“靈感”或“頓悟”。我院年輕教師多,高學歷、資深學者少,應特別強調學術積累。持續性研究項目主要是圍繞一個主題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從而形成研究體系,由于持續性研究項目周期長、課題難度大,實際的科研過程復雜程度可以想象,因此,就需要有專業素質高的課題主持人來重點把握和引導其他團隊成員進行課題研究。主持人必須具備敏銳的科研嗅覺,扎實的科研水平,在復雜的課題研究中為大家提供創造性的建議,保持課題站在科學前沿。
3.加強科研學術道德建設,端正科研行為
學術研究是嚴肅、莊重的,科研工作者在科學研究中應秉持誠信態度,但現階段學術造假行為屢見不鮮,在這種現象背后反映出了現代一些科研人員研究目的不純,急功近利的色彩,并不單純的是搞科研,做項目,而是為了得到實惠和利益。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應摒棄這種學術不端行為,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樹立求真務實,嚴謹治學的態度,在科研項目中獲取知識,豐富自身素養,戒驕戒躁,更新知識內容,絕對不抄襲甚至剽竊他人的科研成果理論。時刻遵守道德規范,加快成長。
4.加強指導培訓,提高青年教師科研能力
指導培訓是提高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首先,了解科研項目申報流程,了解申報課題的步驟和程序這樣才能提高項目申報質量。其次,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科研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為科研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加強與兄弟院校的溝通交流,通過學術交流,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動態,引進新知識、新技術,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水平。第四,提供實踐學習的平臺,高職教育是產學結合的產物,因此,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的主力軍,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給青年教師提供相應的企業學習機會,讓青年教師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機和,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之路,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鍛煉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提高科研水平與科研能力。
5.樹立青年教師科研典型,創建高水平科研團隊
高水平的科研團隊是提升科研項目研究質量的重要基礎,通過溝通協作能夠幫助青年教師增進學術交流并提高科研素質,通過群體智慧能夠開拓思維,開闊視野,從而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的提升。另外,在科研團隊中選拔出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在團隊中樹立典型榜樣,通過發揮帶頭人的積極作用帶動和指導青年教師共同參與科研活動,增進彼此間的交流,規范青年教師的科研項目申報等程序,使整個團隊在科研項目中快速成長,
6.開展行動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行動研究對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由研究人員共同合作進行的有計劃有步驟科研方法。行動研究是適用于教育工作者的一種科研和教研方法,它是一種新型的科研理念,對實際工作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大家共同參與和共同研究,通過資料收集、合同探討、多方總結等從而明確思路,最終解決問題。行動研究是青年教師提高科研能力,加快成長的方法,在行動研究過程中應從小課題入手,積極解放思想,打開思路,勇于創新。
7.增強科研服務,營造科研氛圍
第一,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良好的科研氛圍是引導廣大教師參與科研活動的重要條件,高職院校要加大力度,從各個方面保障科研活動的開展,在學校內形成良好的學術風氣,充分調動廣大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第二,構建科研信息服務平臺??蒲泄芾聿块T應加大與上級科研主管部門和科研項目來源部門聯系溝通,及時了解最新動態,從而為科研工作決策和制訂科研規劃提供依據;同時積極與青年教師和科研創新團隊溝通,能夠清楚的了解項目進行到哪一步驟,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幫助科研團隊解決實際問題;主動為各院系與企業之間開展科研互動提供服務,充分發揮校內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促進產、學、研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耿艾莉,王巖松.論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2(18).
[2]李曉菲.論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
[3]魏紅軍,錢劍林,楊益花.高職院??蒲鞋F狀及其發展思路的探索與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05,24(1):26-27.
作者簡介:吳 丹(1979-),女,湖南長沙人,教育學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學、高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