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彥霞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5--02
顯微外科技術最早開始于1966 年首次使用,并且在近十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無論是顯微外科技術理論還是相關的儀器和治療效果質量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1]。顯微外科技術在護理學的支持和醫療模式的轉變下發展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該技術應用后在最近 10 年間得到了廣泛的發展,有關顯微外科技術的基本理論,顯微儀器,顯微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護理責任制以及護理人員專業素質的提升也對提高手部創傷成功率也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保障。雖然手部創傷顯微技術針對的是人體局部病情,若不能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也會對手部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手功能喪失的情況。另外,治療期間患者會因為手部創傷出現不同程度的消極情緒和心理壓力,所以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也是極其必要的。現對有關手部創傷顯微外科護理的進行綜述,便于今后手部創傷在臨床治療上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一、手部創傷產生的原因
手部創傷在骨外科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手部出現創傷的常見原因有車禍傷、刀傷、機器傷以及跌傷等[2]。手部出現創傷的原因不同,造成的創傷種類和特性也有著極大的不同,手部創傷嚴重的患者會出現斷指和手指功能障礙等問題,為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針對不同的創傷類型,采取的治療方式和護理方式也是不同的。
二、手部創傷顯微外科護理進展
1、手術護理
當醫院接受手部創傷的患者時,根據病情及時的安排相關手術工作。通常手部創傷采用的麻醉方式為硬膜外和臂叢神經麻醉,或者也可以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在進行手術前要對患者的創傷部位和周圍組織進行清洗和消毒,將手部創傷污染面進行徹底的清理,并將受區骨骼、神經和血管等進行顯露解剖。對于需要進行手部修復和重建的,可以將患者的相應部分皮瓣進行移植。在對皮瓣設計時要確定上行穿支動脈,將皮瓣四周的皮膚切開,按照靜脈的方向進行皮瓣的切取,隨后將其移植到手部創傷部位進行修復[3]。手術結束后,等血液正常流動后使用繃帶對手臂進行固定,將其放在胸壁前。
2、心理護理
在進行手部創傷顯微外科治療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健康教育指導,改變患者手部創傷會致殘的錯誤觀念,采取積極、溫柔的態度對患者進行開導,確保患者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醫護人員的安排和治療,要使患者明白顯微外科治療能夠將手部創傷進行完美的修復,不會留有傷疤。此外,要詳細的告訴患者有關手部創傷無痕修復的相關內容,讓患者對此有一個客觀全面的了解,從而將患者緊張和恐懼的心理消除掉,培養患者接受治療的信心。醫護人員要根據不同的患者心理狀態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預方式。比如當患者出現抑郁的心理時,醫護人員首先要弄清楚患者出現抑郁的原因,患者情況嚴重時可以告知患者家屬。另外,要加強對患者的關心和照顧,盡可能的滿足患者需求,讓患者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從而緩解抑郁。最后要對患者明確說明消極心理情緒會對手術和術后恢復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詳細的告知患者病情和手術前后應注意的事項,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消除患者的顧慮,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的接受治療。
3、術中護理
有關手術中的護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手術室和患者手部皮瓣的護理。在進行手術過程中要確保手術的溫度,通常室溫應該控制在25 ℃左右,既保證了患者有一個適宜的手術環境,同時也能保證手部血液能夠順暢的循環,避免血管痙攣現象的出現。另外,要將手術室內的刺激性氣味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在進行手術時要確保患者的皮瓣不被損壞,根據患者的手部和手術情況,將皮瓣用鹽水紗覆蓋好,確保皮瓣血管組織有一個適宜的濕度環境。
4、術后護理
對手部修復區的血液循環加強觀測和護理。通常在手術后的72小時內患者會出現血管危象,患者術后的一個月內科學規范的護理極其的重要。所以,護理人員要對患者手部修復區的皮膚顏色、溫度和毛細血管狀況進行密切的關注,定期檢查患者傷口是否存在滲血的情況,確保傷口引流管的順暢,做好相應的觀察記錄,一旦出現異常要及時的向醫生進行匯報。當24小時的引流量小于50 ml時可以將引流管拔出,這時的操作屬于無菌操作,避免患者傷口感染,當引流管拔出后要及時的進行消毒和清潔。
結束語
顯微外科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避免和降低血管危象的出現是當前手術中最難以控制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特別是偶聯劑的使用,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皮膚感染,在這方面也需要進一步的討論,找到一個更合適的治療方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治療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心理護理作為一門實踐性的高級學科,醫學界正在對其進行深化的研究。每個階段的手部創傷護理都涉及到心理護理,科學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地減輕病人的痛苦,減少對手術的恐懼和恐懼,增強患者治愈的信心。
參考文獻
[1]范淑紅. 顯微外科修復治療手部皮膚脫套傷的整體護理干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39):7801-7801.
[2]王永瑜. 淺談外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的研究[J]. 醫藥前沿, 2017, 7(7).
[3]付華. 手足顯微外科術后患者不同時間段的疼痛程度及護理研究[J]. 醫藥衛生:全文版, 2016(12):00084-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