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移動通訊飛速發展,高校網絡輿情應運而生,網絡輿情工作也成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校網絡輿情就是指高校教職工、在校學生和校外組織(人士),對最新的各種社會問題或現象,通過互聯網網絡空間表達和傳播,且形成一定規模、對高校學生和教師產生態度、意見和情緒等方面影響。為解決網絡輿情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升高校輿情工作的實效性,應該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領導機制、隊伍保障機制、輿情預警機制和干預引導機制。
關鍵詞:高校 網絡輿情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互聯網本身既有的即時性、互動性和廣泛性特點,網絡輿情的產生和傳播十分迅猛,影響廣度和深度亦非常深遠。當前,高校網絡輿情事件是高校管理者、教育管理部門和社會的重點關注對象,如何對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開展、加強以及改進,已經成為當下的熱點研究問題之一。高校網絡輿情是在校大學生通過社會公共網絡或者校園網絡平臺,經過各種渠道了解并關心一些事件或者新聞,并對其表達個人態度、個人意見、情緒看法,從而造成的多方面影響。因此,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開展,以及建立健全網絡輿情工作機制,有利于及時了解即時的在校學生訴求和意見,維護高校生活和學習環境的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高校網絡輿情的形成和演變過程
高校網絡輿論生成與傳播有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總的來看,其過程一般為四個環節:輿情生成期、擴散傳播期、討論沖突期和輿論消散期。為提高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主動性,并規避網絡輿情的消極影響,就必須對其生成與傳播規律有足夠的認識。
1.輿情生成期
當下的熱點新聞、社會問題等互聯網資訊是輿情生成的誘因,高校網絡輿情事件一般是由學生關注度較高或有關于學生自身利益的社會問題引發的。這些信息首先通過傳統媒體的報道,同時經過網絡媒體的轉載報道,于是有關“個人爆料”首先在論壇貼吧、論壇等網絡平臺發表與時間有關信息。這類信息一旦觸及到高校學生的敏感地帶,就會引起學生群體的高度關注,隨后高校學生的對其時間或問題相關言論便會生成,引起廣泛關注和傳播。
2.擴散傳播期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同時助力了網絡信息的快速擴散傳播。社會新聞、熱點事件等在互聯網和各種新媒體平臺上不僅傳播了事件本身信息,同時也傳播了多樣化的評論和個人觀點,其擴散速度之快、傳播范圍之大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熱點事件和相關問題的觀點和評論等在校園論壇等平臺上發表、擴散和傳播。同時網下討論的新言論和評價又會被即時回傳到網絡,形成網上和網下交互影響。經過學生群體的集中討論后,對該新聞事件的言論高潮隨即形成,這也就標志著高校網絡輿情達到了高潮期。
3.討論沖突期
當大學生們關于事件的不同意見成為焦點之后,也就極易引發學生在線下社交生活中對該問題的討論和爭辯。而高校學生群體又具有易情緒化的特點,在網絡輿情的負面信息的刺激下,學生易采取過激行為,甚至組織、參與某些不良群體性活動。若高校不能及時地對輿情高潮予以引導和應對,極易導致網下群體性事件的爆發。當然,討論沖突期并非必然發生。
4.輿論消散期
網絡輿情的擴散傳播發展,無論是否經歷網下的討論沖突期,最終都將消散,輿論觀點及造成的影響的慢慢淡化至消逝。輿論消散期持續時間長短不一,但通常伴隨著新輿論討論點的產生,因此也有可能出現二次發酵的現象。
二、當前高校網絡輿情工作任務及存在問題
新媒體時代和自媒體時代,在校大學生可以隨時了解最新的新聞資訊動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對信息真偽的甄別和對事件發展的完整了解。大學生群體許多時候不能準確把握各種信息本質,不能冷靜客觀去分析各種社會現象,極易受到負面信息影響。因此,明確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具體任務和存在的問題,成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1.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任務
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任務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分別是搜集整理、匯總分析、及時上報和即時處理。在輿情發展和演變的不同階段,高校實際輿情工作的具體任務各有側重。
2.當前我國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多數高校網絡輿情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工作方法和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對大學生網絡輿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專門的網絡輿情工作機構,高校網絡輿情工作部門缺乏必要的輿情預警意識和預警措施,不能科學研判輿情態勢,沒有科學合理的輿情處置預案等。
三、建立健全高校網絡輿情工作機制的措施
為解決網絡輿情工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提高網絡輿情工作的實效性,高校輿情工作部門應該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領導機制、輿情預警機制、隊伍保障機制和干預引導機制。
1.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科學民主的工作領導機制
高校網絡輿情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且動態復雜、情況多變的工作,需要一套從上到下分層管理、各司其責的工作領導機制,這直接影響著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效果。
2.建立健全反應迅速、全面可靠的輿情預警機制
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是在輿情事件實際形成之前對輿情的搜集匯總、預測以及提供預先處理方案的重要機制。若想要對網絡輿情的預警要達到良好效果,必須構建成熟合理的預警體系,并對網絡輿情事件進行科學分級,為輿情干預和引導工作提供依據。
3.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密切配合的隊伍保障機制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網絡輿情工作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科學領導的網絡輿情工作隊伍和安全可靠的預警機制,是做好輿情工作的前提,各高等學校應該組建好專兼職結合的網絡輿情工作隊伍。專職工作隊伍需要在相關的職能部門設立有專門的工作崗位,在學校網絡輿情工作領導小組的直接指導下開展工作。同時要充分發揮大學生骨干作用,組建學生輿情工作團隊,充分發揮其熟悉學生交流習慣、了解學生群體動向的優勢,及時收集高校網絡輿情的相關信息,積極發表引導正確言論的傳播。
4.建立健全方式多樣、應對靈活的干預引導機制
建立系統的、全方位的、完善的的高校輿情干預引導機制對消解高校以及社會的網絡輿情危機,維護高校穩定和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來看,網絡輿情形成之前和形成初期的干預效果最佳,可以從源頭有效防止網絡輿情危機的產生和導向;但要注意不恰當的網上干預往往適得其反,甚至誘發網絡輿情的危機出現。因此,網絡輿情形成后,積極主動地引導輿論導向更有利于網絡輿情危機的消解。
綜上所述:高校網絡輿情是學生群體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問題評價和主要反映,集中表現初大學生當時的情緒和思想活動,是在校學生的個人意見以及群體要求的綜合反映,對學生以及社會公眾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傾向性。當前高校網絡輿情工作的的開展、加強以及改進,以及建立健全網絡輿情工作機制,有利于維護高校生活和學習環境的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網絡輿情引導必須堅持創新,積極探索新思路,力求在高校網絡輿情工作方面得到進一步創新。
參考文獻
[1]丁義浩,王鑠. 當前高校網絡輿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424-428.
[2]王青媛.高校網絡輿情監控工作面臨問題與對策[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4-6.
[3]李柯.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及其對策[J].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34-36.
[4]虎業勤,孫寧. 高校網絡輿情問題及對策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4,(06):102-104.
作者簡介
劉利華(1974.10-),女,籍貫:湖南吉首;副研究員;工作單位: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