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峰
【摘要】語文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不僅要在各大高校進行推廣,在技師學院等高職院校也要進行大力普及。本文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進行討論,以期找出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技師學院;語文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技師學院是培養實踐應用技術人才的主要場所,對于社會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對技師學院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能力培養成為當前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作為我們的母語,語文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實踐能力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在技師學院實行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符合教育需求、順應發展趨勢的。本文主要從課前預習、課中時間、課后實踐三個方面來討論如何培養技校語文教學,以期為提高語文教學工作質量積累寶貴的經驗。
一、積極準備課前預習
在技師學院的語文教學中,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場景:教師在課堂上不停地進行講授,而學生只能被動地坐在下面聽著,沒有任何的主動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不愿參與到學習當中;教師的講授方法過于僵化,不能吸引學生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沒有積極準備課前預習。想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簡單的師生問答模式,就要讓學生在課前參與到教學當中,讓學生樹立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愿意在教學中參與互動,認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有利于提高其語文實踐能力。例如在講授著名詩人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教師可以提前安排一些小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去了解詩人的人生經歷、發掘作品誕生時的背景等,然后引導學生結合這些資料,去學習和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去體會詩人所描繪的美好的人生理想。這些小的學習任務,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去調查才能完成,即通過閱讀大量的文字資料,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詩人的創作理念;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明確自己生活中的目標,了解他人的理想,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理解了作品。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教師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因此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組織各種學習活動,努力提高教學效率。語文的實踐能力培養,其實質就是讓學生學會在生活當中靈活地運用語文知識,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背后所蘊含的哲理。而豐富的學習活動能夠彌補教學體系中的不足之處,讓學生有機會去接觸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將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且節奏緊湊。
考慮到技師學院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加引導,依托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發散思維。例如講解胡適先生的文章《我的母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行閱讀文章,對文中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分析文章的框架結構和敘事特點。討論結束之后,由教師將課前預習所準備的問題列出,學生按小組進行回答,模仿競賽的形式來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與教師的提問排列在一起,由大家共同討論解決。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又鍛煉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對文字和文章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強。教師在活動結束的時候,可以提供幾篇同樣題材的作品,供學生進行比較學習,進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
三、開展豐富的課后實踐
開展課后實踐活動,會豐富語文教學形式,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語文教學的創新和發展。當然,由于傳統語文教學的限制,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在語文教學中參加課后活動。教師首先要舉辦一些趣味性強、難度較低的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踐基礎之后,再組織具有針對教材的、結合語文知識較強的活動。如舉辦一些朗誦比賽或者閱讀比賽,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讀物甚至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待學生習慣了參與語文課后活動之時,再從教材中選擇合適的題目來組織活動。例如在學習《拿來主義》時,如果直接讓學生閱讀全文,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很容易讓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理解文章的主題。魯迅先生的文字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卻十分深刻,學生一時半會很難消化。教師可以先組織一次以“拿來主義”為主題的故事會,讓學生分享一下生活中所見到、所讀到的拿來主義,然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待學生對拿來主義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由教師帶領,對《拿來主義》這篇文章進行閱讀與分析,充分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另外,還可以組織其他形式的活動,例如書法比賽、詩歌比賽、舞臺劇表演等。語文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詩詞歌賦,尤其是古代的詩詞格調高雅、韻律優美,無論是書寫,還是朗讀都極具美感。舞臺劇則可以參考一些話劇或古文,由教師提供一些指導,盡量提高舞臺劇的真實度,讓學生通過表演來還原文字內容,進而達到實踐語文能力的目的。
四、總結
綜上所述,技師學院的語文教學需要融入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目的。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會逐漸積累起豐富的語文知識,提高欣賞文字、理解文章的能力,從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處理復雜的事務,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莫修海.論職業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職業,2014(11).
[2] 鄭淑華.在實踐中培養和發展職中學生的語文能力[J].文學與藝術,2010(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