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珣
摘 要: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是中國經濟發展中一個與西部大開發有著同樣重要地位的戰略舉措。東北經濟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繁榮景象到現在的停滯不前甚至落后狀態,這一變化不僅關乎民生,也緊緊牽連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解決好東北經濟發展問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黨在新世紀制定的一項重大的戰略決策,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本文將從振興東北經濟中面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根據我國基本國情與經濟未來發展進行研究分析,給予些許合理有效的問題解決措施和建議,以促進東北經濟的振興。
關鍵詞:振興;東北經濟;解決措施
東三省曾在上個世紀50到80年代憑借重工業的發展大幅拉動中國經濟的發展總額,是十分重要的國家經濟命脈。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步,轉變經濟結構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單純依靠重工業支撐的經濟是不具有競爭力的。東北經濟振興戰略現如今已經搬上日程,部分地區已經有所改善,但是整體來看還是沒有徹底脫離原始的停滯與單一的狀態。在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激烈的今日,我們必須要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變與發展,因此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振興東北經濟中面臨的問題
1.國有經濟比重大,企業發展有局限性
對于東北三省來說,老工業基地為代表的重工業等極大多數都是國企,其中老企業、困難企業數量眾多,嚴重影響經濟的總體發展。由于多是重工業企業,其生產產業多為高耗能的夕陽產業,對資源的大需量使資源開采頻頻不斷,就近資源幾近耗竭,資源竭盡帶來的后果就是嚴重影響了采掘與材料加工行業的發展。而且國有經濟比重過高,國有企業占據大約百分之七十左右,整個市場經濟缺少靈活性,并且重工業企業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光輝的歷史中發展負擔十分沉重。這是可以發揮政府的作用,政府要采用行政手段,發揮指導與調節經濟運行的職能,既要減少行政干預,又要對產業升級進行協調和組織。充分發揮市場在經濟中的主體作用,加強政府大的引導作用,即使對經濟結構進行科學有效的戰略調整。
2.產業結構不合理,轉型困難
東北三省的經濟發展主要靠第二產業中的工業來拉動。傳統產業為主,新興產業匱乏。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比例極低,整個經濟結構極不平衡。具有發展前景的行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都不理想,產業規模小,質量低,對經濟的整體拉動能力非常低。而且各個行業在整體發展中對自身的改革創新并沒有發揮到極致,開發的技術創意差,應用不廣泛,企業難以有效地改造形象。
3.企業設備落后,科技創新能力弱
東北三省里拿哈爾濱為例,哈爾濱整體工業設備陳舊,使用時間長久,設備更新緩慢,至今仍有大部分企業仍使用幾十年前的陳舊設備,落后又破敗,不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也無法保障工作質量。除了硬件設備的落后,東北三省企業高新技術的引進以及自身技術的研發都十分落后。裝備的陳舊,原材料的漸漸匱乏,導致生產的產品質量不佳,缺乏創新,也缺乏市場競爭力。東北三省企業的技術水平不僅落后于國際水平,也落后于國內某些先進發達地區的企業。企業無法生產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產品,這就導致企業的產業競爭力被大大削弱,制約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
二、振興東北經濟的對策建議
1.促進國有經濟比重的調整
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調整推進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是十分有必要的。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降低國有經濟在經濟總額中的比例,完善國有企業的相關機制,鼓勵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要想進行國有企業的改革,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是關鍵。要對企業進行深化改革,企業的經營模式,管理機制等不僅要加入創新的部分,也要對不合理部分進行改換。
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改革要不僅要對創新高新技術進行引進與研發,更要重視內部改革,推進結構與內部制度的調整。要集中針對那些過于依靠資源消耗等老舊企業,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企業發展優勢,擴大企業發展前景。要注意和解決東北老工業基地偏重工業與資源消耗等劣性特征,不能讓東北經濟過分依賴于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加快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發展,加大其在國民經濟總值中占的比重,加大創新,無論是制度還是技術上,只有加強創新與革新,才能從根本上推動企業轉型,增強企業競爭力,擴大其市場經濟前景。
2.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要想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大力發展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是促進經濟發展,保持活力的關鍵之處。要相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就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積極的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與環境。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還可以體現在允許其參與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政府還可以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革,這樣不僅能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讓國有資產變得更加有活力,還能對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調整和改造。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能夠在前行的過程中過,與各大企業進行親密的合作,能夠培育一批經濟實力強、技術水平高、有特色的大型非公有制企業。
3.加強科學技術文化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高新技術的引進,對創新技術的增強,對產品的研發,這些都是有利于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措施與關鍵。要想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濟復蘇,提高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科技創新水平,在生物科技,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方面加強技術創新與能力建設,助力科學技術資源的整合,將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領域帶動起來,不斷的擴大經濟發展領域,開發新的行業與領域建設,增強服務產業,優化投資環境。在發展的過程中,認真地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是基本條件,要根據國家的基本要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發展東北老工業基地作為開發區的就業輻射帶動作用,鼓勵支持引導勞動型產業和民營企業的建立與發展。增加中小企業的數量,增加就業崗位,貫徹中央下達的就業方針政策,擴大就業市場,拓寬輻射就業帶。要想企業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而長久發展,就要不斷地培養新型的技術型人才。只有高素質、專業知識過硬的勞動者和各專業人才的匯集才能保證科學技術的持久更新,從而保證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三、結語
東北老工業基地也有過光輝的過去,曾為我國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隨著經濟新形勢的發展,這種老工業基地的體制機制矛盾日益突出,百廢俱興,重振經濟便成為了工作重點。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轉型,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加快企業制度創新,提高企業技術水平,還需要政府積極扶持,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加強建設。本文通過對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問題的探討,針對現實為其振興提出些許建議,希望能為促進東北經濟的發展提供參照依據。
參考文獻:
[1]關世榮.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的幾點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7(14).
[2]王冠群,董繼紅.新時期振興東北經濟的對策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