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靜
【摘要】語文是在歷史的積淀中慢慢成長起來的,由葉圣陶先生提出了“口頭為語,書面為文”開始,語文教育就擔負著整個國民的基礎教育,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長期以來,知識傳授性質的閱讀教學已經無法滿足需要。所以,語文閱讀教學就要從核心素養出發,更好地提高初中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一、語文核心素養
素養主要是培養一個人的素質修養,包括思想道德品質、個人的言行舉止以及知識能力水平等方面,將它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吸收知識的效率。核心素養它有時代感,是順應時代的產物,同時在不同時代,它又是不同的,是動態生成的,因此“核心素養”是應時代之需而出現的。兒童生長在語文的環境之中,正式入學之前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語言素質,入學之后要進一步去調教這一核心素養。
實質上,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語文教育過程中應具備的,能夠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也意味著學校教育從知識傳遞轉向知識建構,而課程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語文課程可以分解為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
二、初中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方式落后,缺乏靈活性
在中學里,多數教師采取的還是傳統方法,就是對文章進行劃分段落,然后對每一段的知識進行講解,注重的是知識的講解,閱讀的技巧,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閱讀鑒賞的培養上,強制去灌輸,泯滅了學生對閱讀獨到的具有個性特點的見解,閱讀內容難度大,導致學生無法完全領會其中的美。例如:許多古典小說篇幅較長,情節復雜,章節之間聯系緊密,但由于教材篇幅限制和課堂時間的束縛,學生往往對內容無法全面理解?!吨侨∩骄V》他的內容就跟上下章節相互聯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梳理故事的順序,引導學生體會小說閱讀的整體敘述美,培養初中生的審美素養,而不僅僅局限于課文本身。
(二)限制學生思維,缺乏創新性
“知識的獲得是痛苦的過程”,語文學習過程較為枯燥,所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適時引導他們進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動力和熱情。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要讓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溫儒敏教授也曾提出:“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是一條最重要的認知規律,一個人思維的形成,思想的成長,語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作為支撐,語文課堂承擔著教會學生理解世界,表達自我的使命,更是與邏輯密不可分?!彼栽陂喿x教學上只注重內容的分析,以及傳輸給學生的鑒賞技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這樣也就背離了閱讀教學最初的目的,更與核心素養要求發展學生的思維素養相背離。
(三)教學目標混亂,缺乏整體性
隨著語文核心素養的出現,要求我們的教學目標在設計的時候,要突出科學性、完整性,有針對性。初中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得恰到好處。例如《蘆花蕩》這一課,要使得學生可以置身于蘆花叢中,很快樂的與敵人周旋,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既要強調作者文章的特點,又要在具體的語言中感受蘆葦一樣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挖掘教材,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既全面又有針對性的體現教學的目標,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四)教師過于炫技,學生啞口無言
在閱讀鑒賞方面,以前過于側重技術層面的分析,這種蒼白的純分析,完全讓學生失去了對小說形象再創造的興趣,將賞析僅僅當成了語言的解釋、情節的概括。另一種則是注重整體感知,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誦讀、感悟,大體上理解了文本,但初中生由于能力有限,只能停留在感受體驗的層面,殊不知閱讀的內容雖然至關重要,但是在通過賞析之外,還要結合背景知識,讓學生去了解文章之外的世界,從而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揮出閱讀的更深一層的社會功能,否則再多的閱讀教學,都無法真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三、核心素養指引新的初中閱讀教學
(一)用引導的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內化
閱讀教學需要循序漸進,逐步引導,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例如《最后一課》,文中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之情深深感染了貪玩的小弗朗士,激起了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意識到學習母語的重要性。學生在閱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跟這些人物對話的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再跟這樣有著豐富精神世界的人對話的時候,他們的審美素養也會得到刷新。
基于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下,在課堂引入多媒體,可以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提高他們的興趣和思維能力。人類對圖案的接受能力遠高于文字的理解能力,這種直觀有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加強學生印象,促進知識能力的吸收轉化,最終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二)培養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閱讀是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的重要渠道,通過思維的鍛煉,可以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傳統的閱讀教學,強調的是對知識的記憶和再現、簡單的理解與運用,它已經嚴重改變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扼殺了學生的興趣。所以有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它強調的是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形成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在問題情境中,通過解決問題培育起來的,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情景。
在當前階段,語文核心素養要求我們要轉變觀念,在閱讀教學方面要不斷改進,多層次理解,鼓勵學生通過自身的感受與領悟進行表達,解除對學生思維模式的禁錮,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在魯迅的文章《藥》中,教師往往注重讓學生看到在封建體制下社會底層人民的愚昧,卻不知小說本身就有不確定性和模糊性,這兩個因素決定了它的主題也應有多種解讀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突破定式模式,用問題解決的思維模式來提出有自己的想法,以自身的感受對小說進行全方位的賞析,提高學生的思維素養。
(三)突出教學目標的文化素養
“在課程教學上,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課程內容及實施上,要為學生打下走向社會的語文基礎?!庇袑W科特色的文化素養,同時秉持著開闊學生視野的要求。呂叔湘先生就說過“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既要關注課內教材教學,也要關注課外拓展延伸,充分體現語文的“人文性”,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做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薄?/p>
在以前的知識教學時代,都是缺少人文關懷,無趣味,更無美感。1992年韓軍老師提出弘揚人文性的主張,不要過于知識化,缺乏對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視和培養,在今天的語文核心素養中都得到了關注和改善。閱讀教學當然也是如此,它要服務于生活,要體現其人文性的特征,來促進初中生文化素養的形成。
閱讀教材目標要結合當下教材的教學理念,不能隨意選擇與設置,在教材目標的選擇中,教師要對教材表達的內容進行嚴格的審核,確保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凸顯文化特點,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實現。魯迅曾說過:“一本《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币簿褪钦f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進行闡釋,學生真正了解文化,我們才會真正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四)教師轉戰幕后,學生主動建構
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體味文章的遣詞造句,同樣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我們也可以在魯迅的《社戲》這篇課文,感受到作者的語言功底和對文字運用的嫻熟,培養初中生的語言素養。
葉圣陶先生說:“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的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語言素養的培養也不是一日之功,非要日積月累不可。同時,語言趣味的獲得,應該不斷被從教師引導發現向學生自主發現提升,語文課堂也要由傳統的“傳授—接受”取向,轉向現代民主的“研究—建構”取向,“讓教學變成學生研究”。雖然學生的學業繁重,但仍然可以努力給學生營造輕松的閱讀氛圍,來養成他們的閱讀習慣,充分發揮閱讀的吸引力,來激發學生興趣。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教學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閱讀的時候,學生要帶著自身經歷去讀、去思,讀出文章的情思、精神、境界。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引導閱讀入手,幫學生夯實基礎,再去進一步深化閱讀的表現形式教學,讓學生更好理解和欣賞,并利用科技的便利,豐富和創新閱讀的教學模式,最終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萊杰·布羅斯納安.教養——可做的和不可做的[M].蔣立珠,陳瑛,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6.
[2]顧明遠.核心素養:課程改革的原動力[MJ.人民教育,2015(3).
[3]魯迅.絳花洞主小引[AJ.//魯迅全集:第8卷[MJ.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4]張華.讓教學變成學生研究[J].江蘇教育(教學管理版),2011(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