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輝波
【摘 要】教育“創強”“創均”后,校園教育設施基本齊備,但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以及教學技能尚未能完全與之相適應。這需要學校在管理工作中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校必須從管理層面規劃設計,強化師資力量,搭建活動平臺,營造育人氛圍。豐富校園精神文化,打造特色校園,提高學校辦學品位。
【關鍵詞】鄉村校園 精神文化建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202
一、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定義及功能
校園精神文化,又叫校園行為文化,主要指學校成員特別是師生認可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和心理氛圍等。校園精神文化,其德育功能主要體現在教育導向、情感陶冶、健全人格、行為規范、審美教育等。它是校園文化的內核,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彰顯著學校的價值觀和個性,深層次地決定學校的特性。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策略
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學生文明素質。它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能提高學生的活動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可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綜合的思想教育,不斷升華其道德情操,使學生思想從追求物質享受向建功立業方面轉化。
(一)加強師德建設,強化教學思想,提高教學技能
1.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道德修養。
學校應著力加強教師思想道德建設,以理想教育為核心,結合教師實際,鼓勵教師參加教學研討活動,拓展視野。學校還應有計劃的“請進來,走出去”。請請新近的教育實干家開講座感召教師的教育良知。鼓勵教師走出去,學習觀摩名校名人的學術活動,培養其教育理想。
2.校本研修,加強教學技能培訓。
學校應有計劃的舉辦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如課件制作、教案撰寫、試卷命題……在比賽中發掘亮點,尋找不足,制定校本研修的方向和策略,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藝。
(二)加強團建工作,加強學生禮儀教育
精神文明建設既要靠“高、大、上”的力量來啟迪,又要靠教師來感召。因此,教師要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去影響和教育學生。精神文明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教師要做出常年規劃,以嚴、勤、細、實的工作態度,推動學生的養成教育,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強化禮儀教育,寓德育于禮儀教育之中。引導學生把塑造個人形象與切身利益的前途直接聯系起來,當學生意識到個人形象在人生中的重要意義時,他們將主動地學習并接受禮儀教育。從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內心境界的追求,自覺調節自己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不斷開拓進取,全面完善自我形象。
(三)正確面對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是一柄雙刃劍,自其普及以來,令許多學生家長談“網”色變。師長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計算機網絡,積極主動參與多媒體教學的合作學習。把預習的內容、復習小結等通過PowerPoit展示。對高年級學生,還可以引導其美術繪圖、修圖、視頻剪輯、制作動畫、制作網頁、組建網站……,把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興趣引上正確的軌道。
(四)組建學生校園廣播小組
團總支部組建學生校園廣播小組,利用課外時間報道校園新近好人好事,發揮其德育功能;播放音樂、誦讀美文,發揮其美育功能;報道青春期心理衛生實例,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五)開放圖書室,創建圖書角,開展讀書活動
開放圖書室,創建圖書角,開展讀書活動。團支部和教務處要組織開展好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誦經典、誦名篇、展覽讀書筆記,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展示師生閱讀成果,評選“閱讀之星”“寫作之星”“書香家庭”,打造書香校園。
(六)開展手抄報活動,創辦校園報刊
開展手抄報活動。指導學生確定手抄報的主題,圍繞主題自主選取精美文章,設計手抄報版面。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教師對學生每份手抄報都要認真點評,對自主創作的文章還應給予鼓勵,培養他們的對文學、美術和書法的興趣,提高藝術素養。
創辦校園報刊,鼓勵師生投稿。根據需要確定校報版面內容,可以對校園生活作正面的報道,發揮校報的德育功能;也可以是對師生優秀文學作品、美術作品、書法刊登,發揮其美育功能。也可以是“小記者”的作品,培養學生的社團意識。鼓勵師生創作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七)開發鄉土教材,打造人文特色
鄉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連。注重鄉土文化的傳承,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最有效的途徑。家鄉輝煌燦爛的文化、名人軼事、名勝古跡都是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生動教材。
挖掘家鄉文化資源,開發鄉土教材,重塑家鄉的人文特色,培養學生對家鄉歷史的興趣,提高家鄉的集體凝聚力,激發學生愛國主義,引領家鄉的人文方向。
鄉賢莊錫雄老師等人收集整理“鳳山莊抗日殺敵獨立自衛隊中隊”“鳳山戰鼓”等歷史資料,并被我校收錄入校本教材(試用版)。重現鳳山人驅倭肅奸的民族氣節,教育激勵著后來者。
總之,青少年兒童既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有參與活動的心理需求。學校應因勢利導,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強化師資隊伍,搭建文藝活動平臺,營造校園精神文化氛圍,鞏固和發展思想陣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