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繁榮
【摘 要】初中時期,學生的學習任務不是特別重。在數學的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展開教學,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 個別差異 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40
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沒有那么重,初中數學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學科,學好數學還可以為他們高中學習打好基礎,所以初中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在教學中以他們的認知方式采取教學模式。
一、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維,在做錯事情以后也能夠反省自己。在學習上,學生可以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這就對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他們能夠對老師說的話進行判斷,然后對教師說的話進行刪減,把其中適用于自己的話運用起來,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學習,但有時候也會因為自控能力不好,常常出現言行不一的情況;在生活上,隨著進入青春期,身體的第二特征開始形成,獨立意識增強,但也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同時伴有幼稚性和自覺性相矛盾的特點。
另外,這個階段的學生處于少年期,他們開始關心自己與別人的關系,關注同齡人的內心世界,對同齡人認同感增強。雖然初中階段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已經占了主導地位,但因為此時的學生生理心理發展都不夠成熟,在學習生活上都需要教師來監督才會完成得更好。教師要注意學生這些特點,嚴格要求他們,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由于中學生的抽象思維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撐,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列舉具體的事物來指導學生的學習,方便他們的理解。
二、了解學生之間的認知方式的差異
認知方式又叫認知風格,是學生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風格,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區分學生的認知方式。
第一,在初中階段,有些學生在思考數學問題時會根據自己的理解,不太受周圍同學的影響。另外一部分學生學習的時候就容易受他人影響,認為這個同學說的有道理,又認為那個同學說的有道理,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容易混淆所學知識點。
第二,有的學生在完成數學問題的時候深思熟慮,一般會花大量的時間才能解決少量的數學題,但是他們做題的準確率很高。另外一種是做題速度快,短時間內就能完成教師布置的數學問題,這種學生做題的準確率低,經常出錯。
第三,一部分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會尋找題目中的關鍵之處,然后縮小解題范圍,直到找到答案為止,這種學生在答題的時候運用的是輔合思維。另外一種學生在解題時喜歡多方面的探究問題,從問題的多個角度出發,最終找到多種解題方法,這種學生的認知方式就是以發散思維為主。
初中數學的學習中,一部分學生本身就愛好這門學科,這樣相對于其他同學來說就要容易得多。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自身愛上了某一學科,他自然而然就會主動去學習這一學科,在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也會相對集中一些。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態度都是比較端正的,只要教師再多花心思了解學生的個性,性格特征,就一定能更好地展開教學。
三、了解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
智力差異分為群體差異和個體差異。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生的智力水平都是相當的,只有個別學生的智力發展不同于其他學生。在群體差異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大致智力水平相當,但男生更擅長于理科的學習,女生擅長于語言學科的學習。另外,在相同人數范圍內男生的高智力、弱智,要多于女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了解班上學生的智力差異,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整體智力差距是不大的,雖然有個別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很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當遇到個別智力有問題的學生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平穩他們的心態,讓他們逐漸規范自己的行為,在課堂上遵守紀律,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這種學生我認為教師的最大責任不是說要教給他好多的科學知識,而是要讓這類學生慢慢地去認識自己,指導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后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讓他們向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去發展。
四、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
認知方式沒有好壞之分,這只是因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自己的思維模式,因此教師在數學的教學中不能否定某種學生的認知方式,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批判學生的學習方式。另外,智力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但是智力卻不能影響學生是否去學習某一學科,它只是會影響學生學習的速度、深度以及知識的廣度。根據這些學生這些的特點,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就一定要根據學生認知差異的特點,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一)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
初中生大概的年齡分布于11—12歲到14—15歲之間,在一個年級中學生的整體年紀是差不多的,只有在一個班級中有個別學生的年紀偏小或偏大,由于大部分學生年紀差不多,因此他們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模式也是接近的,這就為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提供了方便。在創設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根據班上大部分學生的興趣愛好所在,然后再根據以此來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
根據初中生的認知方式的特點,教師要努力讓自己的教學方式適應他們的認知差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對班上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要求,從而使他們在學習中都達到一定的提高。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還可以提高班級的整體成績水平,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三)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
當今科技發達,教學手段豐富,教師的選擇面非常的廣。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采取授受的教學手段,在這種方式的學習下,學生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多時候都沒有主動思考,也不容易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就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手段。在現代教學中,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它以方便、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等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運用此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去了解學生的各方面發展特點,教師是教學的實施者,學生是學習的接受者,教學是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行為,只有兩者都參與到了教學中來,才能讓教學活動取得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