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林
【摘 要】在高中課程中,語文是學生學習文學知識,提高自身修養及語言表達能力的一門課程。閱讀教學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方式之一,主要以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為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培養 批判性思維 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39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通過語文閱讀的方式,能夠積累到更多的詞匯和寫作手法,在長期的語文閱讀學習中,學生通過自身對于文章的感受形成自我獨特的閱讀理解方式,也能在日積月累的閱讀積累中,充實自己的詞匯儲備,讓自己成長為有文學修養的高素質人才。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我與多位教師一起研究發現,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特點是投入精力多,收獲小,學生的閱讀水平需要日常學習中對知識的不斷積累才能得到提高。但是由于中學生需要學習的文化課程較多,投入到語文學習中的時間與精力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降低,更別說提高閱讀水平。我總結的初中閱讀教學狀況如下:1.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僅僅停留在教師講解學生死板接受的狀況。2.教學中很多教師僅僅應付完成教學,忽視學生理解和感受。3.死板借鑒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卻不能將學生作為主動方有效引導學生感受和探究發現。4.閱讀教學單一死板,脫離生活,僅停留在教材之中。5.學生課下學習時間分配不均造成閱讀量小。
二、初中生閱讀的培養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對學科充滿興趣,學生對于學習就會充滿動力,所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歡學習語文,而不是僅僅一味的應付考試的學習,當學生對于語文充滿興趣,才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投入到學習之中。興趣是讓學生主動學習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會讓學生當成一種負擔,更沒有智慧和靈感的存在。例如在讓學生學習朱自清的《背影》的時候,教師在授課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將學生帶入到文章之中,并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字里行間的感情流露,讓學生感受文章的魅力,這樣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教師良好的教學方法
不同的學科都有它獨有的教學方法,而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更該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才行,運用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是提高閱讀水平的保證,對于學生而言,真正好的教學方法是教給他們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去學習,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對于老師而言,由于語文課文的各種體裁,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更應該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來教導學生,比如:自主閱讀了解的文章,讓學生自學了解,對于有很多典故延伸的文章,老師可以事先讓學生自己去準備,然后在課堂上分組或找代表去理解,在教學環節,不單一,讓教學環節充滿科學性,對于教學課程中比較重要的課文,以多重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去教學,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并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理解方式。
(三)鼓勵學生注重閱讀積累
提高語文閱讀水平,可以通過鼓勵學生注重日常閱讀積累,課下大量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課下摘抄文章中的優美的好詞好句好段,讓學生在積累和摘抄的過程中,展開對詞語的聯想,將自身的感受與閱讀的文章充分結合起來,加深對閱讀的感受,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三、批判性思維培養
批判性思維是屬于多方面發展的思維,屬于創新性思維,作為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其主要策略有:
(一)激發學生敢于想
常言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主要原因就是每個讀者對于文章的理解都不同,思考的方向也不一樣,而通過我們教師組對于本校的各個班級進行實情考察發現,大多數的學生思維被文章束縛,多數學生思維受到限制,更不要說去有批判性思維,作為授課教師我們要去正確引導學生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不僅僅是跟隨教師的授課思維,而是將自我思考的思維放入文章,這樣具有批判性的眼光去思考和看待問題。這個對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是讓學生改變思維,而重中之重就是讓學生敢于想,從不同方面思考,跳出思維定勢才能有批判性思維。
(二)注重創新培養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什么事物都是需要去創新的,只有不斷地去創新才可以不斷的向前發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與之前不一樣的批判性思維,就是一種思維創新,以前的學生多數是“讀死書,死讀書。”根本沒有自我思維而言,但是隨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這樣的思維是不適合學生水平發展的。通過跟班實驗研究發現,在課堂中,教師通過設置情境問題,帶動學生思考,并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思考問題也會逐漸的從批判性的角度思考,大大改變以前的死板思維。
(三)課前、課上、課后科學結合
教師在授課前,就將課堂將要學習的課程安排下去,正確引導好學生課前預習工作,并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有自我提疑,在不明白的方面設置疑問,并自我去深層面思考。這樣為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效率做鋪墊,也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做好基礎。
教師在課堂授課時,通過對文章進行不一樣的設置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思考,不讓學生只是淺表的從課文課后習題設置的問題方向思考,跳出思維定勢,具有批判性的將問題解決,這樣逐步的將批判思維進行訓練,并讓學生在日后的閱讀訓練中習慣性地去批判性的看待問題。
課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工作的進行,要及時掌握文章,對批判性思維的應用也進一步加深,這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四、結語
在學生初中階段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更深一步的了解,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起到積淀的作用。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培養好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推動語文學習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燕.如何培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科學中國人.[J].2014(17)
[2]劉立義.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J].2011(8)